长姐

2014-02-03 02:19赵凤贞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弟妹们新衣扁担

赵凤贞

长姐只比我大5岁,可在我的记忆里却从没有她天真稚气的模样。

我们家兄弟姐妹四个,那样的年月,家境贫困可想而知。为了温饱,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重担便都落在母亲和长姐身上。那时的长姐不过12岁,刚刚小学毕业,为了弟妹们能继续求学,一向要强的长姐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毅然从母亲手中接过扁担,挑着两只与她单薄的身子极不相称的大水桶摇摇晃晃地奔向村头的水井。从那一天起,不用母亲挑水,家里的水缸也能满满的,可是长姐的个头却再没长起来,村里人都说是那副扁担把长姐的个头压住了。

长姐的勤劳是村里出了名的。当乡村的黎明尚在薄雾中悄悄涌动的时候,长姐已经背着一大捆鲜草满身露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农村长大的孩子,没几个不知道累的滋味,但长姐一定比我们的体验深刻得多。她瘦弱的双肩因为给棉花打药长时间背喷雾器,被勒得红肿溃烂;她纤细的手臂因为长期挥镰割麦,痛得抬不起来;她并不厚实的手掌因为学做千层底的布鞋,被扎得满是针眼。暴烈的日头下,她给玉米疏苗定棵,她给棉花掐尖修权;电闪雷鸣间,她一路飞奔把场院里晒着的麦子堆成堆,用塑料布遮盖好;赶上阴雨连绵的天气,她又脚不沾地地忙着和面剁馅包饺子;农闲时分,她又从县里的补花厂领来大批需要手工绣花的活计,分发给村里的姐妹们,挣点零钱贴补家用。我的长姐呵,一年四季,农忙农闲,我从未见她闲下来过。

长姐的手巧。她和小伙伴们一起报名学裁剪,同去的姐妹们都半途而废了,唯独长姐坚持了下来。她边学边摸索着用布头给我们做衣服,那时鲜少有女孩穿裙子,长姐却用她精心挑选的布头拼接成样式别致的裙子,给我和妹妹穿,那随风飘动的裙摆给了我多少童年的骄傲和自豪啊!年幼的我们虽买不起新衣,却从来不会因为没有新衣而烦恼,有长姐在,就不愁小小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长姐也从来不曾让我们失望,她总能分毫不差地猜到我们心里去,用她那灵巧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创造着让我们欣喜的奇迹。直到高中毕业,我所有的衣服都是长姐亲手缝制的。考上大学后,长姐再也不肯为我缝制新衣了,她总是拉着我的手去商场为我挑选换季的衣服,她说自己的手艺不好,穿出去叫人笑话,我出门在外,要穿得体面。可是我依然怀念长姐为我做的衣服,那么贴心的温暖是冰冷的机器再怎么加工也做不出来的。

我和弟弟上中学时,老师要求早到校,长姐早起给我们做饭时尚背着一袭月光,月光下的她有点像田螺姑娘。为了让我和弟弟多睡会儿,她总是把饭做到八分熟时才叫我们起床,当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吃着热腾腾的早餐时,长姐已经拎着水桶到村后的河边浇菜园去了。待我和弟弟上学路过那里时,长姐早已候在河边,一手一个挽起我和弟弟深一脚浅一脚地将我俩送至对岸,然后才回去吃饭。我和弟弟走至小路的尽头临转弯时总要回一下头,那时长姐刚好步入村后的枣树林,我们还来得及看见她那两条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在身后晃来晃去,那系在辫稍的手绢像两只欲飞的蝴蝶,正欣欣然张开了翅膀。

婚后的长姐依然惦记着家里的一切——弟妹们的婚事以及他们孩子的出生,父亲的听力,母亲的眼睛……一个人的心要掰成多少瓣方能顾得周全,唯有长姐!身在外地的我不能代她分忧,却劳烦她数次坐火车一路南下来看我,沉甸甸的包裹里有我最爱吃的红枣,她亲手给孩子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的百岁衣……每一样东西都让我心潮翻涌,能如此细致地熨帖我那颗漂泊的心的,唯有长姐。

村子里与长姐年龄相仿的女孩大多是家中的长女,一个“长”字,千斤重担便压在了肩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长姐们义无反顾地接过父母手中的针线、锄头和扁担,过早地迈入了劳动大军的阵营。她们勤劳的身影是乡村田间的一道风景,她们欢快的笑声是滚动在麦浪上饱满的轻盈,她们是家庭的另一座山峰,左手担着父母的忧愁,右手牵紧弟妹们成长的衣袖,用勤劳与善良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苦乐交织的青春年华。

一声长姐,暗含着多少我的敬与爱!

责任编辑:侯娟芝

猜你喜欢
弟妹们新衣扁担
____________,让我成长
我的家庭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金扁担
挑新衣
初春,为肌肤换新衣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分糖果
规则比压制更有效,不要再强求你家老大谦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