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盛唐的叹息

2014-02-03 02:19肖学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兰若孤舟罗江

肖学文

这是一条清澈得能洞穿历史的河流。

公元前278年的夏天,屈子身披敝缕,头上插满野花,脖子上戴着花环,纵身一跃,将汩罗江沉重地泼在了历史的祭台上,在岁月的沉淀中风干成了一面旗帜,在国人的心中一飘便是两千多年。

时序转过千年,公元768年,历经丧乱的杜甫,携妻将子,老病孤舟,漂入洞庭,漂泊于岳阳、潭州(今长沙)、衡州之间。公元770年初冬,一代诗圣饮恨辞世,长眠于这早已凋零不堪的穷山僻壤之间。

若干年后,当诗歌次第热闹起来,人们渐渐想起了杜甫,终于有人在岳州平江一个叫小田的地方找到了他早已在风雨中几近湮没的墓葬,再将其修葺,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以说,中国的孩子,血管中无不流淌着一两句杜诗。爱诗的人,总是将拜谒杜甫墓当作自己的一件心债,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偿还的。我是读着杜诗长大的,每每吟哦,眼前总是浮现出杜子清瘦的枯容,耳边总是回荡着杜子忡忡的叹息。拜谒杜墓,已不仅仅是一件心债,简直成了一团堵塞于心的块垒。今年端午,应汩罗的朋友相邀,观赏龙舟竞渡之后,驱车去平江小田,终得一见心仪多年的杜甫墓。

杜甫墓在全国共有八处,但在1984年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平江的杜甫墓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真墓。杜甫墓、祠始建于唐代,主要由“僧舍”“官厅”“祠墓”三个院落并列组成,祠侧附近建有“铁瓶诗社”。这种墓冢与祠庙合建一处的祭拜性古建筑群,在全国来说也是极为少见的。

杜甫是一个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为何在他的墓地还有僧舍?杜甫到底与僧人有何关系?其实,在杜甫前期生活中,就开始与僧人有了交往,在他的游历生涯中,常常投宿于名山寺院,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杜甫中晚年,尤其是安史之乱后,佛教思想对其心境产生重要影响,诗人从佛禅中寻求心灵的慰藉,以求心境片刻澄澈安宁。“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其一》)“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就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身禁长安,为避风险来到大云寺暂住,受到寺僧的款待,并与高僧兰若秉烛谈佛,相见恨晚,竟结下深厚的友谊,第二年春天,杜甫再次拜访兰若,却不见,心中落落,于是写下了《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此时诗中表达的是对宗教的虔诚和对高僧的崇敬。

据说,杜甫病逝那夜,大雪狂泻,积地三尺,汩罗江竞被冰封,小舟阻于江中,无法靠岸。此时,高僧兰若正云游于幕阜山,于一古刹诵经,忽见杜甫立于前,一身冰雪,轻述困顿,大惊,于是连夜启程,冒着漫天风雪,赶赴泪水,天亮之时,果见一叶破舟被冰冻住。兰若非常悲痛,他立于岸边,默诵经文,顿时,阵阵裂响,冰河纷纷解冻,让出一道水路,杜甫的孤舟才得以靠岸。

杜甫葬于小田之后,兰若就在墓侧筑一草庐,吟经诵佛,与老友相伴,终老汩江。后来,又不断有僧人仰慕杜甫的诗名人品,特别是钟情于杜诗中的禅语佛心,在此结庐而居,竞而香火鼎盛起来,即有后来的佛堂僧舍。

也许,不,不是也许,杜甫在生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连妻儿也无法照顾,眼睁睁看着幼子饿死怀中的无用书生,一个终生漂泊,死无葬身之地,灵魂无法回归故里的落魄寒士,在千年之后竟享受着如此殊荣!

杜甫从十四五岁开始和有名的文人交往,到二十岁,已是意气风发。渴望裘马轻狂,纵横南北。他沿着大运河,漫游吴越,在湖光山色中流连徜徉了三四年。后又直上齐赵,呼鹰走马四五载。写下无数境界开阔、气魄宏大、乐观奔放的诗篇。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辗转于甘肃、四川,漂泊湖湘,与岳阳结下了难解之缘。

公元768年岁末杜甫至岳阳,登上岳阳楼,面对壮阔伟大的江山和万方多难的现实,诗人始而喜,继而悲,终而涕泪横流,写下了入湘名篇《登岳阳楼》。公元769年正月,他抵湘潭(今长沙),春至衡州,夏返潭州,舟居湘江,公元770年4月避臧玢乱阻水耒阳,7月回棹潭州,赁居江阁。

还是回去吧!狐死首丘。公元770年初冬,已身染沉疴的杜甫,万般无奈地吩咐儿子打道回府,他想将自己已漂泊了一生的灵魂安放在故乡的泥土之中。

这是一个飘雪的夜晚,扁舟挟着呼呼的北风,裹着纷飞的大雪,顺湘江而下,杜甫卧于飘摇的舟中,悲怆地写下了他的绝笔《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船至洞庭,更是水天茫茫,风惨雪暗,万般无奈,只好溯汩罗江往昌江(今平江县)投友求医。

老天最终也没有垂怜这个一生忧愤的老人,他的灵魂也注定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寸立锥之地,当那叶漂萍一样的小舟还未来得及系上纤绳时,杜甫就饮恨而去,年仅五十九岁。

回不去了,就此歇息也好!与那个千年前的冤魂作一个千秋之交吧!泛舟江上,饮一瓢沧浪之水,或清或浊,濯缨濯足,隔江呼应也罢,叩舷而歌也罢,总算有了一个知音啊!

我独坐汩水之上,望着一脉悄悄流淌的江水,思绪如风,仿佛与屈子、杜子对坐于一叶漂泊的孤舟之中,他们飘飘的衣袂,让我不知今昔。太阳坠入水中,血红一片。我掬一捧,是那样地清冽,而从指缝滴入江中的,却分明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一声来自大唐盛世的叹息……

责任编辑:侯娟芝

猜你喜欢
兰若孤舟罗江
画家/罗江
孤舟
罗江农商银行发放“红色信贷”23亿元
让汩罗江复活
月夜独坐
月夜独坐
王学俊作品
“泥潭兰若” 的陶艺修行者
THE FLOATING TEMPLE
兰若,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