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墓记

2014-02-03 02:19方明元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遗骨纸钱父母亲

方明元

清明前夕的下午,我冒着纷纷的春雨,乘车回到了故乡沭阳,为长眠在地下的父母迁墓。

不久,土公大学驾车来到。这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头,身材中等、偏瘦,小小的眼睛里闪耀着精明能干的神采,他从后备箱中拿下铁锹、小铲和装遗骨的红布,与我们寒暄几句后,挥锹挖土。新挖的黄土里散发着芬芳,墓穴中躺着的是我那慈祥、可爱的父母。他们曾经为我们五个子女的成长呕心沥血、含辛茹苦而又无怨无悔。他们在结束下放农村十年辛苦后回到县城,在将要享福的时候,因病先后与世长辞。他们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至今记忆犹新。父母亲的肉身可能已经腐化,但灵魂还在天堂安息。

我跪在墓前,对父母亲叩头祭祀,焚烧纸钱。纸钱一经燃起,意味着我们供奉的祭品已经送到了天堂的父母所在,五颜六色的纸钱在早晨的清风里静静地燃烧着,瞬间就让火变成了灰黑色,纸灰迅速地蜷曲着,化成一片片灰烬。

当大学将要打开装有父母亲遗骨的水池子的时候,我的心突然紧张地跳动起来。我知道,水池盖板下面是曾经生我养我的父母遗骨。十年前,因为村里要将坟墓平成土地,父母亲的墓地进行第二次迁移。两个棺材里有两个扁平的遗体躺在那里。之所以看出是人形,是那些从人世间带去的衣服尚存,父母亲的整个骨骼还在,土公大学是用芦苇席搬运走的。

按照故乡习俗,拾遗骨时是不能见到阳光的,我和弟弟用一块床单将墓穴挡了起来,这种象征的行为是必需的,这种举动体现了我们对地下父母的尊重,对人尊重是一种美德。每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按照命运的安排,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在养家糊口的同时,还要获得荣誉和社会上应有的尊重。父母亲一生与清贫相伴,为人正直善良,从不贪不义之财。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下午,父亲在路上拾到一只装有200多元的小包,这在当年相当于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昧下得到的是一时的富有,失去的却是终生的不安。父母亲千方百计找到失主马大娘,令马大娘万分感激。而一旦找不到的话,马大娘可能会家破人亡。在我的记忆里,经常看到父亲弯腰刷纸的背影、母亲送纸给客户四处奔波的身影。母亲之所以那么瘦小,是因为生活的负担太沉。所有的贫困和苦难像山一样压向母亲,她不但没有倒下,而且如青松一样从岩石夹缝中钻出生长,根深叶茂,给我们带来一缕绿荫。

父母亲给我们留下了善良、宽容、勤劳、真诚、顽强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是通过遗传基因和言传身教传给我们的。他们的伟大在于虽然清贫,但从未放弃为我们的未来拼搏。他们是我们心中的两棵参天大树,能够为我们遮挡住生活中的风风雨雨,父母亲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品格,受到亲戚朋友们的尊重和赞誉。

1978年秋,我伴随着千百万下放知青返城的洪流,从农村回到了城市当了一名建筑工人。父母亲自强不息的品格,激励着我顽强拼搏,在工作中放飞梦想,先后担任过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主任科员等职,评上了高级职称,出版了散文集《旅途中的风》。

水池盖子打开了,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地退缩了一下。年过五旬,我见过了无数个死者。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有的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有的才三四十岁就莫名其妙地提前地离开了人生的历史舞台。但是,见到了两个曾经埋在地下已经是肉身化去的亲人,这种经历我是没有的。

母亲去世已经32年,肉身已经化成了大小不一的骨骼。父亲去世于20年前,他身上的衣服形状还在,他的头颅没有完全腐烂,几颗牙齿依稀可见。大学先从母亲的臂骨拾起,后捡大腿骨、盆骨,最后用手在黄土中反复寻觅着母亲细小的遗骨,直到确认遗骨拾完了,才将母亲的遗骨包在红布里。母亲的水泥池里长有20多根小草,大学说:“这是好兆头,你母亲将会在天堂保佑子孙们吉祥如意,升官发财。”父亲的遗骨比母亲的要多一些,他的衣服只剩下一些形状,大学用手一拉,里面的骨殖就显露出来了。这些遗骨,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得多,简直让我怀疑那少得可怜的骨殖就是父母亲的。

我一边看着拾骨,一边思绪万千。时间真是像寒冬一样残酷无情,任何有活力的生命,在它这里都显得苍白无力。它将生命掩埋,使活力终结。泥土也是个无情的东西。它平稳踏实,无私滋润。它孕育生命、生长生命,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就是它的杰作。当农民把种子播到地下,种瓜得瓜,种粮得粮。可当我们在土地里埋下我们的先人时,土地却没有任何回报。“那里黄土不埋人”,“入土为安”。人们从土地中来,最终还是回到土地里去,人与土地的关系,是血脉的交融,是根系的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是古老、永恒的乡愁。其实,生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言:“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并未经我们同意,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也将不经我们同意,我们是被动的。”

我捧着父母亲的遗骨乘车前往新墓地。我在车上守护着安静熟睡的父母,默默地对他们说:“不要害怕儿子送你们回新家。”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办墓地,它坐北朝南,一万多个墓碑耸立于翠柏之中,墓地东西是两条碧波荡漾的小河。如果父母有知,应当可以欣慰,他们头枕河水,拥抱松柏,遥望田野。大学说这里是风水宝地,适宜安葬先人。他打开墓穴的水泥盖板,先后将父母的遗骨放在水泥池中,然后砌上水泥盖板,父母亲的新家就建好了。新墓地是父母亲遮风挡雨的避风港,是父母亲安度亡灵的栖居所,是最后的故园,也是父母亲最终的归宿。从此他们永远将变成一座水泥墓湮没在青松翠柏之中,再也不会有面临迁墓的后顾之忧了。妹妹将猪肉、鱼、鸡蛋、蔬菜、水果、筷子、白酒、酒杯等祭品放在水泥台上,由我为父母斟酒夹菜。

我不知道是否有天堂,如果有的话,我默默地祈祷父母在天堂不再贫穷,千百亿元的纸钱,让父母与富贵相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遗骨纸钱父母亲
后山的遗骨(下)
后山的遗骨
第一次和父亲给先人们烧纸
纸钱炉
琉球王族后代要京都大学返还先人遗骨
牛津科学家找到“圣诞老人”遗骨
踩纸钱
当众炫耀
偶尔
清明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