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心理预期与现实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的调查数据

2014-02-06 08:43崔炤琨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回国差距创业者

崔炤琨,王 静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北京海外学人中心,北京 100088)

1 研究背景

2012年9月,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1],指出自2008年开始,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保持在20% 左右的年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史上最大规模的33.97 万人,占全球总数的14%,居世界第一。1978—2011年,中国共送出了224.51 万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然而同期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81.84 万人,回归率为36.5%,超六成留学生滞留海外。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尤其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或创业已成为我国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成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的引爆器。北京市于2009年推出了“海聚工程”项目,截止至2012年底,北京市已完成了7批“海聚工程”评选,总计有368 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其中,创业类入选者(简称“海聚创业人才”)为126 名,占比为34%。

调查数据显示,这些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在回国前平均在国外学习和工作13.27年,这使他们更熟悉国外的商业环境,在回国时他们对未来自己在国内的创业活动会产生一个心理预期,而在回国创业一段时间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实际创业实践产生认识,这个认识和当初的心理预期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以及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呢?本文基于北京“海聚创业人才”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分析。

2 研究设计

2.1 心理预期与创业实践认识关系模型构建

心理预期理论最早是由凯恩斯进行经济分析时提出的。由于生产者生产出产品与消费者购买到该产品,这其中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在生产产品前,企业家就要进行推测:经历一段时间后,他所生产的产品是否有消费者购买,消费者能够支付多高的价格购买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这种推测,在凯恩斯看来就是企业家的预期[2]。之后,随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主体不再仅限于企业家,心理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其变化做出一定的估计和判断[3]。目前,心理预期理论的范围也不只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指人们对未来形势的心理预测或估计,它实际上是当代人对不断发展的未来社会在心理上的一种假设[4]。本研究中的主体是“海聚创业人才”,他们当初回国创业的动机是一种对自己未来事业发展状况的心理预测,是一种正向的心理预期(利好假设),从而做出了回国创业的决策,而回国后的创业实践过程也必然会和这种心理预期之间产生差距,表现为对如下两个方面的思考:①所创企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②完善创业环境的主要建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其中,创业环境(生活、政策、商业、融资)是回国创业实践的重要影响因素,问卷中也加入了相应评价内容,但由于不是“差距”分析的直接主体,不作为本文数据分析的内容。

图1 心理预期与创业实践认识关系模型

2.2 调查方法

为了证明图1“关系模型”中所示的“差距”是存在的,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京“海聚工程”三年(前七批)的创业类入选者,包括92 名直接入选“海聚工程”的创业者和32 名先入选“千人计划”后再被评为“海聚工程”的创业者,调查总体为124人,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3 份,有效回收率为83.1%。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基本属性、生活环境评价、政策环境评价、商业环境评价、融资环境评价、回国及来京创业动机(心理预期)、创业企业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对完善政策环境的主要建议八部分内容,其中问题部分和建议部分都是开放性问题。动机部分描述了“海聚创业人才”回国前对创业活动的“心理预期”,而问题部分和建议部分则描述了“海聚创业人才”回国后对所创业实践活动的认识,即描述了“现实”。本文选取这三部分内容,对动机部分直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将问题部分与建议部分先逐条进行了数据编码,再整理归类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数据统计分析

3.1 回国的动机

本部分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促使您决定回国创业的因素是什么?②促使您选择在本市创业的因素是什么?要求分别在给定的选项中选出前三个重要因素,数据编码后如表1 所示。

表1 决定回国创业的前三重要因素

对于“决定回国创业的第一重要因素”,有约三分之一的创业者选择了“在国内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其次选择较多的是因为“在国内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再次为“更好地报效祖国”。而合计三个重要因素发现,“在国内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创业者决定回国创业考虑最多的一个因素,其次为“在国内有更大的技术优势”和“更好地报效祖国”,再次是“优惠政策的吸引”。可见,决定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类因素,唯一被考虑较多的情感类因素是报效祖国。

3.2 在京创业的动机

如表2 所示,对于决定在北京创业的动机,有28.4%的“海聚创业人才”认为对北京怀有“特殊的情感”是第一重要因素,其次的选择是北京有创业“所需要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资源”,再次是北京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优秀员工资源”。合计三个因素发现,“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资源”是吸引“海聚创业人才”来京创业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北京有“丰富的优秀员工资源”,再次是创业者对北京的“特殊情感”,然后是“科技园区品牌效应的吸引”。

3.3 “海聚创业人才”企业目前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1)第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的类型。

表2 决定在北京创业的前三重要因素

将问题分类后,按照提及次数的多少排序为:融资平台(11.2%)、人才户口(10.1%)、政府项目支持(9.0%)、政府投资(9.0%)、行政审批(7.9%)、税收优惠 (6.7%)、科研资助(5.6%)、人才招聘(5.6%)、子女入学(5.6%)、其他(29.2%)。在第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的类型中,融资平台问题、优秀员工的户口问题、政府项目支持、政府投资、行政审批、税收优惠和科研资助政策这前7 方面的问题提及次数合计占比约60%,这些都是政府支持创业的主要政策工具,可见现有的创业政策(执行)还不能满足创业者的需要;人才招聘和子女入学问题,占比都是5.6%;其他问题是提及次数在5 次以下的,合计占比约为29.2%。

(2)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三个问题的类型汇总。将创业者提出的3 个问题汇总排序人才户口是被最多创业者提到的问题(11.9%),说明较多的海外高层次创业者需要通过户口倾斜的政策帮助吸引和挽留人才,这也是解决人才归属感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提到较多的问题依次为:政府项目支持(9.0%)、融资平台(8.2%)、税收优惠(7.4%)、人才招聘(6.6%)、行政审批(6.1%)、科研资助(5.7%)、特殊支持 (5.3%)、政府投资(约4.9%),这些问题都有12 个以上的创业者提到。在其他问题(34.8%)中占比较大的还有:个人住房(4.5%),土地、办公场所等(4.1%),市场公平(4.1%)和子女入学(3.3%)。

3.4 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提出的建议

(1)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提出的第一重要建议类型汇总。103 位被调查者中有83 位填写了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的建议,可以归纳为45 条建议。按照“是否与企业资金相关”将这些建议划分为两类,发现与资金相关的建议仅占所有建议的32.7%,而其余的67.3%都是非资金相关类建议,可见创业企业家在提建议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钱”外。

总的来看,创业者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的建议比较分散,涉及的方面很广。如图2 所示,在创业者提出的第一重要建议中,资金相关类建议比较集中于帮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充分发挥创业融资平台的作用两个方面,在其他资金相关的建议中占比较大的还有:加大税收优惠力度(6.7%)、加大创新型创业企业科研扶持力度(4.5%)和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的作用(3.1%)等;而在非资金类建议中比较集中的几点是: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执行效率(14.6%)、给创新型创业企业更多倾斜性的扶持(8.5%)、促进市场公平(6.1%)和加强支持创业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4.9),在其他非资金相关的建议中占比较大的还有:帮助降低员工居住成本(3.7%)、提供进京指标(2.2%)、科学治理城市综合环境(2.2%)、引导形成产业集群(2.2%)等。

(2)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提出的前三项重要建议类型汇总。

如图3 所示,对“海聚创业人才”提出的前三项重要建议进行汇总,分为两类,资金相关类建议比较集中于“充分发挥创业融资平台的作用、帮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及加大创新型创业企业科研扶持力度”等方面;而在非资金类建议中比较集中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执行效率、给创新型创业企业更多倾斜性的扶持、促进市场公平、加强支持创业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的政策”等方面。可见,合计三个重要建议的分布与第一重要建议的分布情况差不多。

图2 创业者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提出的第一重要建议的分布

图3 创业者对完善北京市创业环境提出的前三项重要建议分布

4 心理预期与现实的差距分析

通过对动机数据分析,本文得到了“海聚创业人才”回国来京创业前的心理预期,这些预期的实质可归纳为如下四个层面:①得到资本的支持;②得到政府的支持;③得到持续创新的资源;④得到开拓市场的支持。通过对问题数据和建议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到了“海聚创业人才”对回国创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这些认识与心理预期相对照,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差距,并可以细分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如表3 所示。

表3 “海聚人才”心理预期与实践认识之间的差距

可见,“海聚创业人才”心理预期的四个层面基本上涵盖了高科技创业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因此,这些预期是科学、合理的。但从实践认识的情况来看,这些预期总体上都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与现实之间都存在差距。比如,“海聚创业人才”认为回到国内,自己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并且创业项目也会拥有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据此预期会更容易吸引到资本的支持。但是,他们在回国创业实践中获得的认识是,企业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就是融资平台的问题。其他在优惠政策、研发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方面也都是如此,即在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从而证明了图1 所示“关系模型”中所描述的“差距”是存在的,并具体表现在表3 所示的四个层面的细分项中。同时,注意到所提问题和建议都是“海聚创业人才”认为最重要的,因此相应的预期与现实的差距级别也较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海聚创业人才在决定回国创业前的心理预期与创业实践认识(现实)之间存在着重大差距,集中表现于海聚创业人才提出的最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完善创业环境的建议中。

5.2 政策建议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透明度,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业咨询工作,特别是要讲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政策重点扶持的产业及扶持力度与局限等情况,帮助海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构建正确的心理预期。

引导相关投资机构搭建一种创新性的“成长融资”平台,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但与风险投资VC 不同的是要重点审查项目的可行性而不是高回报性;将税收优惠、政府投资、政府项目、政府采购、科研资助、人才引进、户口指标分配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深入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项目摸底,构建科研项目产业化对接平台,以拉动产学研资源的有效结合,促成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同时也可以优化配置和释放北京市教育、科研资源的巨大能量,让北京市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势真正成为促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发展和助推北京市人才工作的核心动力。

[1]王辉耀.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王选华,陈果,蒋和胜.凯恩斯心理预期理论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5).

[3]江世银.凯恩斯主义以前的预期理论述评[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1).

[4]邬备民,俞金波.对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预期的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猜你喜欢
回国差距创业者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