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型在高校实践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2014-02-08 03:15徐勇王有刚胡笑梅
关键词:戴明培养目标教学质量

徐勇,王有刚,胡笑梅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而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为此,将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模式引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中,以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PDCA循环模式简述

PDCA(戴明循环)即 P(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ION)—行动。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1]。

在PDCA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孕育着变革(Innovation)、实施(Do)、检查(Check)、反馈(Action)和规范 (Normalization)、实 施 (Do)、检 查 (Check)、反馈(Action)两个子循环,循环不断,持续改进.戴明循环过程如图 1 所示[2]。

图1 载明循环过程示意图

PDCA是一种动态循环过程,按照PDCA循环前进,整个系统就会提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下一次循环就能从更高的起点开始。如图2所示[3]。

图2 运用载明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示意图

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既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又要求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戴明循环反映了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属于质量管理范畴,在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学质量管理与提高并不仅是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事,更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也适用戴明循环的模式进行管理。

将戴明循环应用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将促使教学质量管理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使实践教学质量获得巨大的提高。

二、基于PDCA的实践教学工作

基于戴明循环的实践教学管理可以按如下循环进行:一是要有明确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Plan);二是按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去实施(Do);三是要对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Check);四是通过检查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Action)。这四个阶段构成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轮循环,然后按新的行动方案去开展新的实践教学、检查教学工作、根据检查后发现新的问题,分析问题所在,进而制定新的行动方案,这又形成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二轮循环,以此类推,形成一个螺旋式阶梯上升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PDCA循环。

(一)实践教学的计划(Plan)

这是高校整体人才培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长远发展的统筹安排,对于高校正确认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明确任务,促进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主要的工作是:

1.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内部的实际情况,站在战略高度制定出清晰准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并将能力培养目标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之列。能力培养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的明确应以用人单位的需求满足为前提条件,同时兼顾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具体目标是指阶段性目标和项目目标,是以每个学期应达到相应的能力和每个实践项目应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为目标,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细化。

2.明确学校目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资源和条件。对当前学校实践性教学工作充分认识 ,包括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情况、实践教学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费用投入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指明方向。

3.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方法所进行的设计。

内容设计就是按照培养目标选择和组织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材料,设计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爱好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兴趣,精心准备实践内容。内容设计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所设计的内容符合培养目标;第二,设计的内容要能反映社会现实;第三,要能代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方法设计是为完成实践内容,达到培养目标而对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实验、操作、操练、作业、实习、演习、参观见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设计时应根据市场需求、专业特点所明确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再细分为各实践环节和各个课程的实践内容,最后选择恰当的方法。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各项实践活动和课程之间的衔接、贯通和匹配联系,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安排、整体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学校本身的资源和条件,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系统化、协调化、合理化。

计划应不断地修改,原因是人才市场的变化、内部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等,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Do)

这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划和设计的落实阶段,任务是根据培养目标和设计的培养内容、方法等具体开展的实践教学工作。主要内容有:

1.实践教学人员的配备:根据教师的分工和职责,为学生配备实践活动的管理老师和指导老师;

2.科学组织: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以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3.实践教学的管理: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定不同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做好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为以后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三)实践教学的检查(Check):

主要是对实践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实践性教学要在日常管理工作基础上,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审查,来检查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学资源,管理工作是否完善,通过检查与评价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今后改进和发展的方向。

检查与评价工作要由学校、学生和接受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单位共同进行,着重考虑三个方面:

1.实践活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兴趣;

2.实践活动能否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过程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团队精神。

(四)行动(Action):

这一过程主要的工作包括信息反馈、调控环节,信息反馈可使组织管理人员掌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状况,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调控是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和偏差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采取纠正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工作。

信息反馈与调控包括定期和不定期两部分,定期反馈和调控主要是在期初、期中、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文件、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价的基础上,向任课教师反馈意见,教师进行整改;不定期的反馈和调控由教学管理部门和人员随机检查,与授课教师当面就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并做好信息反馈与调控工作。

三、PDCA在实践教学工作管理中的有效运行机制

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应用PDCA,需要完善的运行机制支撑。该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网络化的信息反馈机制。

(一)科学的实践能力教学体系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高等院校本科生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包括:程序设计实习、管理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据此,实践教学体系可由:课程实践、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和毕业实践等五大块构成,将教育部规定的实践性教学各环节嵌含在上述五大块之中。

(二)有力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健全的管理机构,规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及优质的实践教学软硬件条件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支撑及保障,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保障措施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良好的教学质量,需要完善的管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应着重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诸如实验实训中心等,成员由教务部门人员、设备部门人员、后勤部门人员、专业教学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构成,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学校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和管理。在人员配备上尤其要引进企业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尽可能与社会需求一致。

2.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教学需要又要紧跟该学科发展步伐,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加强软件建设。因此认真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以保证实验室条件科学实用、软硬件兼备,保证实验室能真正给学生开出较高水平的实验。

3.加快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以产教结合为桥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一方面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理论课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并直接参加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指导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帮助他们学习专业理论,提高学历层次,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逐步达到专任教师的要求。另外,可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实践教学一线,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是对本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又是以后工作改进和提高的依据。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从实践教学人员和学生两部分分别进行,对实践性教学人员的考核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出勤、工作态度、实践教学工作量、教学过程、教学总结和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考核结果可以按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四个标准进行划分;对学生的考核评估的内容主要有出勤,平时实验、实习效果及期末考核成绩,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考核结果可以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5个标准进行划分,评价的方法根据具体实践的性质,可选择跟踪评判、问答考核、审阅报告、巡回调查等方式。

(四)网络化的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应构建和完善网络化的三级信息反馈系统,分别为校教务部门和校级领导、院(系)、教师个人提供教学反馈信息。通过信息反馈,各级管理部门和人员可及时了解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及时掌握学生和有关专家、同行的建议,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要不断探索知识经济时代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且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质量管理中的PDCA循环可以帮助高校持续改进实验教学质量,有效应用PDCA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其运行机制。

[1]江彦,王金圣.基于能力培养的经管类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3).

[2]陈宪明.戴明循环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应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3).

[3]何玉定.戴明循环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猜你喜欢
戴明培养目标教学质量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Clinical efficacy comparison of moxibustion w ith different dose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角色体验法融入戴明循环在手术室轮转护士中的培训效果
戴明质量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
日本戴明奖:使质量改进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