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代的艺术家签合同

2014-02-11 10:01张佳玮
世界博览 2014年1期
关键词:伦勃朗市政府助手

张佳玮

艺术家签合同都得斗智斗勇。

你穿越到15世纪的佛罗伦萨,绕进一个艺术家作坊,想用低价买一幅传世巨作,回到21世纪去,卖个好价钱——但这事儿着实不容易。倒不是艺术品会比现在贵,而是一,你得会佛罗伦萨方言:那会儿,意大利人民南腔北调,现代意大利人穿越回去,都会挨一闷棍,头晕眼花,其二:你得会订合同。因为那些艺术家们,都贼着呢。

比如,1487年,菲力波-里皮先生接个壁画订单,合同上说:“作品中一切人物,须由画家亲自完成”。什么意思?因为那会儿,艺术家都是鹭鸶腿里能劈出四两肉的聪明人;订单太多,为了批量完成,就让助手帮着画。那年代,艺术家有两种学艺方式,一是家传的本事,代代相授;二是拜师学艺,让老师剥削你。比如大家都说,1490年前后,吉兰达约大师的作品格外迷人,为什么呢?因为那会儿,有个十几岁的,叫做米开朗琪罗的学徒,正在给大师做学徒,被剥削呢。

如此这般,雇主须与艺术家斗智斗勇,订好协议,别被破了闷子,绕了弯子。但艺术家如果财大气粗,你就不好意思提太苛刻的要求。1499年,西涅雷利先生签的一份别墅壁画合同,雇主口气就已经软了,条件是:“所有人物脸及腰部以上躯干须由画家亲自完成,并亲自指导工作(就是指挥助手了),亲自调颜料。”

你看,不要求全人物都由画家做了,只要腰以上和脸就行;助手们画腿腿脚脚裙摆鞋子,雇主就睁一眼闭一眼过去。至于颜料亲自调,听着琐碎,其实很实际。因为15世纪时,雇主只付作品钱,艺术家自己支付颜料和画步。换言之,最后作品里,颜料和画布越抠搜,艺术家利润越大。颜料里又是群青和佛金最昂贵,贵了就容易抠出油水来。打折价买来颜料后,嫌麻煩,不亲自磨,让徒弟们帮着对付:因为颜料这玩意,第一磨来麻烦,第二有害皮肤,第三有毒——后来的西班牙大宗师戈雅和尽人皆知的凡高,都是铬中毒。然而师父和徒弟,磨出的颜料到底不同;颜料好坏,又事关这画能否持久不变、历久弥新,所以雇主们得注明:“亲自调颜料!”——于是西涅雷利先生也只好嘟着嘴,亲自咔嚓咔嚓对付颜料了。

当然,也不能怪艺术家们贼滑,毕竟在文艺复兴时代,他们的收入实在太没保障:订金约等于没有,哪怕丰厚一些,通常只够买材料;酬金须得提交完作品之后才拿得到,而且容易被挑三拣四。比如米开朗琪罗做那著名的西斯廷天顶画,用了四年时光,期间教皇没给他一笔正经收入;比如伦勃朗那幅著名的《夜巡》,画里十六人每人付一百荷兰盾,其中领头两位各付二百;合计一千八百盾,但最后也没全部到手;晚年他给阿姆斯特丹市政厅某面墙壁,画历史场面《克劳迪斯的密谋》,接了一千盾;刚画完就被要求退还1/4的金额,因为市政府嫌难看;后来市政府找了个德国画家,把伦勃朗徒弟弗林克画剩一半的某幅作品填满了,给了他八十盾了事,把这幅二次改成品填了市政府墙后,就把伦勃朗那幅画退还了,钱当然是照单全部索要回来的——你敢不还?市政府也是你欺骗得了的?

16世纪德国最大的画家,也是意大利之外欧洲最好的艺术家丢勒先生,因着这些市侩雇主的计算,也只好惨淡经营。他的水彩画和油画都是当时一绝,但靠这个吃不了饭;反而是刻版画成了他主要收入来源。因为版画这玩意,一本万利,雕得了版,随时刻一版就成。当然缺点是,日常家里和工作室老是酸味弥漫,睁不开眼来。而且那时的德国人也精于计算,一度还搞出个“版画损耗率”的算法,大概意思是:比方你刻一个版,印第一张画,卖一百盾;第二张就只值八十盾——敢情版画也跟吃鱼一样,要吃个新鲜的呢。

但是大牌儿的艺术家,就又与众不同。比如达芬奇,1486年来了一幅《岩间圣母》,如今在卢浮宫;1508年又来一幅,颜色不同,其他大同小异,一般认为那时候老先生懒得亲自再来一遍,就让助手德-普雷迪斯兄弟做了大部分,如今在英国博物馆。这种一式两卖、助手做第二版的法子,也就他能玩。

猜你喜欢
伦勃朗市政府助手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