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德国职业技能培养经验构建区域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

2014-02-12 11:02翁方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务工人员技能型

翁方珠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近几年来,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工业企业招工难现象持续发生,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地方经济增长的潜在矛盾。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区珠海市金湾区这几年也面临同样的困扰。一方面是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政府和企业立足长远,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

一、金湾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据了解,金湾区政府从2012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借鉴“企业下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联动模式进行。这就意味着只要用人单位开出需要培训的人员及匹配的培训岗位清单,政府就可以根据培训计划为其免费培训。2012年金湾区政府计划提供1000名的培训名额,培训分两批进行,每批500人,培训周期为两到三个月,培训机构为珠海市全市现有的近20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但是这一做法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面对这一扶持政策,企业却显得很“矜持”。截至9月14日,第一批企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训工作企业报备结束,仅三灶奈电软性科技电子(珠海)有限公司提交了报备表,希望政府培训300名电子装接的技术人员。随后的几批培训也遭遇同样的尴尬:企业和务工人员并不热衷于这顿免费的午餐。这不禁引发社会深思: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什么问题,培养体系是否健全,政府在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企业在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应承担何种责任。

二、金湾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层次偏低,培训内容与岗位结合不紧密

职业技能培训应该与特定的职业岗位、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金湾区的制造业以电子电器、机械、石化、能源、家电、制药、食品、纺织制衣为主导的产业群,这里有多家世界500强的企业,如伟创力、飞利浦、联邦制药等。因此,人力资源市场对钳工、电工、焊工、车工、数控、模具设计等岗位需求旺盛,但这些岗位的培训所需周期长,培训成本高,师资力量强。目前全市定点的18家培训机构中仅有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等两三家培训机构具备这方面的培训资历,远远不能满足用工市场需求。现有大多数培训机构以提供美容美甲、保健按摩、中西式面点、餐厅服务、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培训层次偏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状。

(二)培训方法不当,重理论轻实践,培训效果差

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培训形式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教师传偏重授理论知识,不太注重学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即使有实操环节也会因为实操场地、设备有限,数十人共用一台设备,大多数学员只能“围观”作罢。这种技能培训模式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员经过培训,没有学到真正的技能,只不过多了一张证书而已,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难怪企业雇主们对政府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心存置疑:培训是否有效?培训是否有必要?

(三)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流于形式

当下职业技能培训考核不严,证书含金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考核手段不科学,考核标准不完善;另一方面是考核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学员只要报名参加培训就能顺利地取得文凭证书,甚至有的学员只报名,借参加培训的机会从事和培训不相干的活动,最后也能通过各种途径取得证书。而大多数培训机构认为学员经过培训取得证书,就算是胜利完成了培训任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四)培训机构重盈利,培训设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珠海全市培训机构数量有近20家,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政府对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也不健全,有些培训机构钻空子,打着培训幌子在套取政府的培训补贴。再加上缺乏竞争机制,一些培训机构没有危机意识,不愿意更新或增加设备,更不愿调整教师结构,提高师资力量。

(五)企业对员工重使用、轻培养,顾虑多

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倾向使用招来即可上岗的熟练工,认为员工的职业能力是员工自己的事情,与企业无关。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和就业的不稳定性,企业和务工者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就更不愿意对于岗位层次较低的员工进行培训,企业担心经过企业培训,他们的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提高,拥有一技之长后,其择业空间也大幅提高,许多人往往选择跳槽,这又会给用工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综上所述,金湾区在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要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有必要学习国外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先进经验,完善珠海金湾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保障。

三、德国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它为提升德国经济的竞争力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德国职业教育成就举世瞩目,1991年在荷兰举行的国际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上,德国选手以24个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团体冠军。当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将此项荣誉归结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结合十分紧密。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指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职业培训学校,一个是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其中企业培训在整个职业培训过程是更为重要的主体。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对象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的学徒,也是培训学校或机构的学生。即如果个人想要接受职业培训,他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岗位,并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能获得培训学校提供的机会,成为其学生。这种职教模式以学徒在企业接受企业师傅的实践培训为主,以培训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培训的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培训的费用由企业承担,培训机构或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各级政府承担。此外,学徒在企业接受培训期间还能享受学徒工资,大大提高了学徒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的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专业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课程实施和评价均要与就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考试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培训机构选出的代表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培训所得证书极具权威性。德国的行业协会在职业培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管理作用。行业协会成员由本行业社会专家组成,负责认定培训企业资质、审查管理培训合同、组织实施结业考试、修订审批培训期限、建立专业决策机构、咨询监督培训过程等。

四、德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对金湾区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启示

由于德国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企业重视对员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才有了大批的德国制造和德国创造的辉煌。珠海市金湾区在外来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方面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成功经验,完善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批高技能型人才。

(一)政府重视,制定规划,加大培训投入和过程监督

2009年底胡锦涛同志视察珠海时指出:“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要缓解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政府就必须重视对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第一,政府应联合行业企业专家、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等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专门工作组,这种专门工作组应类似于德国的行业协会,深入用工市场调研,制定详实的培训战略规划,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第二,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岗位,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有培训机会。第三,加大对职业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培训效果,防止培训流于形式。

(二)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有助于企业的长期繁荣和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当前多数企业决策者更多关注企业短期的利润和成长,没有把员工视为一种人力资本进行价值投资,导致企业培训缺乏应有的重视和资金。美国培训发展协会做过一个关于1000家企业的调查发现:如果提高10%的劳动力教育投资,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8.6%,假如同样价值的投入放在工具或技术改进上,则只能提高3.4%的劳动生产率。可见,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上的投资会有丰厚的回报。珠海金湾区中小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可以借鉴德国的模式,先与务工人员签订培训合同,确定培训岗位,由企业内部的高技能人才充当师傅,以在厂区、车间进行实践培训为主。金湾区的大中型企业可借助已有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技能培训的实践模式,尝试跨企业技能培训。广东佛山市正在积极探索这种模式,鼓励并支持企业特别是大型制造业企业创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院)。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良好资源优势,将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技能人才。总之,职业培训是一种具有强烈经济行为和企业行为的教育形式,没有企业的参与将是一种不成功的职业培训。

(三)改革传统职业技能培训方式,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传统培训重学历、轻培训,重理论、轻实践,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首先,职业技能培训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给学员提供模拟演练和实操的机会,注重培养学员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培训内容应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珠海市定点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岗位工种有限,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需尽快作出调整。

(四)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考评机制

由于没有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现有的培训考核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为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于培训效果较差的培训机构进行整顿或取缔。一方面可以约束、促进培训机构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另一方面也激励学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德国的技能培训考核所采取考核与培训相分离的考核办法值得学习。

[1]杨亮.金湾培训人才计划遇冷[N].南方都市报,2012-09-20.

[2]王秦.德国制造的秘密 [N].新华财经,2011-07-14.

[3]刘通.借鉴国外企业员工培训经验提升我国培训的有效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1(8).

[4]刘荣.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零的突破出自南海[N].佛山日报,2013-09-23.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务工人员技能型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