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4-02-12 11:0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顶岗高职生岗位

陈 慧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顶岗实习常常安排在大三年级进行,学生远离学校,到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工作。这对于主要接受理论课程学习的高职生来说,虽然是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但也给身心带来严峻挑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高职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总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面情绪

毋庸讳言,高职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失望、茫然、委屈和焦虑等消极情绪。学生长期身处单纯、稳定和有保障的校园氛围中,对于顶岗实习怀有过于浪漫和美好的期望,包括对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待遇等方面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面对真实的实习单位,常常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最终转变成不满和失望的情绪。特别是当部分学生的实习岗位与自身专业相关度不高时,失望情绪成为最主要的心理困扰。当学校所教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岗位操作技能有较大出入时,有的学生会否定专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怀疑,进而对未来求职感到茫然。还有部分学生因为不习惯实习单位的严格规章制度,或者因为受到主管人员的苛责训斥,内心深处觉得委屈,无法接受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因而心有怨言,造成内心不良情绪激化。种种对现实岗位的失望、对未来职业的茫然和对实习单位管理制度的不满,叠加在一起还会导致学生的高度焦虑。这些情绪冲突和心理激化不利于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

2.自我认知的偏差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简单来说就是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高职生常常无法准确地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造成自我认同感偏高和自我认同感偏低两种情况。自我认知太高表现为不满足于当前岗位,认为工作太简单,技术含量太低,不能体现自身价值,工作常常敷衍了事,或者频繁跳槽,给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的印象。自我认知太低则表现为不自信和自卑心理,对工作存有畏难心理,因担心无法顺利完成任务,不敢主动承担新工作和新挑战。这样的学生常常表现为书生气太浓,工作起来没有魄力和开创精神。用人单位反映这样的学生工作态度不主动,上手能力不快,工作能力不强。这两种自我认知的偏差归结起来,都无法顺利适应目前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要求,表现为好高骛远、自信心不足,用人单位都不满意。

3.社会归属上的过度敏感

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兼具“准毕业生”和“准员工”两种特殊身份。虽然是学生但远离学校,虽然身处实习单位,但不属于实习单位的正式员工。因为顶岗实习的时间持续半年至一年时间,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不可能全程指导,而企业安排的实习指导老师无法做到全方位的提供帮助。这样当学生真正面对工作和生活困境时,反而得不到及时帮扶,使部分敏感的学生感到既被学校遗忘,又没有得到实习单位的足够重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日渐变弱,而对企业的归属感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增强,学生处于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边缘,归属感缺失,社会支持系统无法顺利建立。

另外,学生从象牙塔进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人际交往的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因生活经历的不同、年龄差距大和共同话题少等客观情况,学生与正式员工的人际交往常常出现障碍,很多实习学生反映初次见面不知道如何称呼对方和如何参与对方的谈话,更谈不上主动向正式员工请教。通过学生反馈,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因为远离同学和朋友,常常感到孤独无助,想念学校生活。

二、预防和化解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高职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但学校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扰主动进行预防和化解。综合起来,可以采取如下四种措施:

1.做好、做足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包括两种,即校方提供的岗前培训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岗前培训。其中,校方提供的岗前培训是应对负面情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离开学校前往实习之前,各专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要针对以前顶岗实习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打预防针。重点提醒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初期,失望、茫然、委屈和焦虑等情绪容易出现。应该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当前职场环境,主动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要,努力调整心态,降低负面情绪的干扰。

实习单位提供的岗前培训主要能使学生迅速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程序、工作难度、安全防护等岗位知识,消除学生对岗位的陌生感。同时,还能介绍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工作报酬、食宿条件,跟踪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态势,便于学生快速有效地适应新环境和新工作,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转变和过渡。

2.做好长效的职业指导规划,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职业目标

利用进校初期学生对工作的憧憬和向往进行职业自豪感教育,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传授学习和工作经验。大二时,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邀请企业人士对与专业对口的岗位群的知识技能要求进行介绍。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与未来工作的差距,增强学习动机,确定今后学习的方向。

同时还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在性格、气质、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思索自身职业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学生既能了解自身状况,又能知晓岗位群的要求,减少学生眼高手低、频繁跳槽以及企业留不住人的怪象,同时也减少学生妄自菲薄,对工作畏首畏尾的忧虑,使学生能顺利适应职场和社会。

3.建立双导师制和小组长制度

双导师制是指在顶岗实习期间校内双师型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实习单位导师也针对学生的具体岗位任务进行全方位指导。两位导师对工作既分工又协作,保证学生在做中学,理论和实践齐头并进。目前,高职院校缺乏真正合格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加上校内导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相当不足,因此需要实习单位的导师协同制订实习计划,并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具体包括:实习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各实习环节、实习形式、实习程序、考核要求及方法等。校内导师要做到经常深入到岗位现场,进行分段式指导,避免慰问式的指导,来了就走。实习单位导师要选派工作能力突出、责任心强、乐于与学生接触的骨干员工担当。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重点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同时在顶岗实习学生相当集中的实习单位,还要建立小组长联络制度,按照人数规模和工作性质的异同进行小组长管理。小组长可以由班干部或者其他有责任感和凝聚力的学生来担任,定期开展小组活动,交流思想困惑和实习感悟,增强归属感。

4.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新生进校后要完成一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心理测验结果异常的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为了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健康,要提醒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对问题学生格外关注,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另外,辅导员老师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讯工具建立高效迅捷的学生网络管理平台,加强与校外实习学生的交流,保证沟通渠道畅通。做到定期询问学生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并且进行积极协调,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

[1]万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59-62.

[2]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4):149-153.

猜你喜欢
顶岗高职生岗位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基于微信的移动客户端在顶岗实习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