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实证研究

2014-02-12 11:0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英语听力模态

易 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使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人们的交际也变得更多模态化。Kress和Leeuwen指出,“多模态”就是运用几种符号学模态,或综合使用若干符号学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或行使补充功能,或进行有层次排序。Hallora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多模态定义为“综合语言、视觉图像、其他符号资源,构建纸质、数字媒体和日常生活文本、事物、事件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其中图像、声音、颜色和动画等具有了和语言同样的表义功能。换句话说,交际意义可以通过其他的非语言模态来实现。Jewitt主张将多模态的理论与教学结合起来。那么,在课堂交际意义的构建中,各种模态都有表达不同意义的潜质,通过交互来参与意义的构建。Kress,指出,学习者主动吸收各种模态形式的外部符号,通过感官获取这些非语言信息或者生成某种形象作为文字文本的一部分。我国学者顾曰国提到,“在多媒体、多模态教学中,人类通过一种以上感官(如视觉、听觉等)跟外部环境进行互动方式”。总之,多模态理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学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充分利用不同模态符号资源,来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认知的主体。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多模态理论下,我国当代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的使用,从而寻求更高效有用的教学方法。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基于多模态理论视野下的教学研究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Pahl和Lancaster探讨了学前教育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Kenner探究了双语儿童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Unsworth、Guichon和Oliveira等进行了语言教学中多模态识读能力理论和实践探讨;Stein、Royce和Kress等研究了多模态英语教学。

在我国,陈瑜敏、张德禄等人对多模态视阈下的外语教材的编写进行了探讨;朱永生、韦琴红、王惠萍、刘芹等学者讨论了基于多模态理论下学习者读写能力的培养;顾曰国、张德禄、龙宇飞、王玉雯、王、谢竞贤等则是研究了外语教学方法等在多模态理论下的改革创新。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湖南株洲的一所普通本科大学就读的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实验时间从2012年10月末到12月末,历时七周。教学内容均为《大学英语视听说》。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结果,以及在实验组前后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讨论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中的运用及启示。

(一)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回答下列问题:(1)多模态教学对大学生听力水平有无影响;(2)多模态教学能否提高大学生的听力学习兴趣;(3)多模态教学对大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影响;(4)大学生对多模态理论下的听力教学持何种态度。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湖南株洲的一所普通本科大学的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进行实验的两个班来自该校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两班人数均为40人,并且班级里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同,进校时的英语成绩相当,均为中等偏下水平。两班均学习同一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并且两班由同一老师授课,在进行实验的七周内的课时数量相同。A班为对照班,对该班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B班为实验班,对该班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采取多模态教学模式。

(三)实验工具

本文采取的实验工具为基于多模态理论而设计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课件八套。利用实验开始的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笔者就开始设计教学课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非语言形式的教学模态来讲解一个听力场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教师的多模态讲授能完全掌握该则听力内容并能运用到日常交际中。

另外,本文的实验工具还包括三份测试卷,其中前测一份、后测两份,调查问卷两份以及使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分析t值和p值来比较两班实验后听力水平情况,同时对两班实验前后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随机抽取实验班的十名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结果来讨论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使用。

(四)研究步骤

1.实验前进行问卷调查,用以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当前英语听力的教学情况。

2.对两班进行听力测试,测试内容为比《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难度略低的听力教辅材料,通过SPSS(17.0)来分析测试的成绩,以确保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前的听力能力基本相当。

3.笔者在对照班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即生词讲解、介绍背景知识、听录音材料、核对练习答案,最后再听录音材料。在实验班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听力教学。比如,首先会让学生观看在某一特定场景内的听力对话视频(可以给学生观看多个同类场景中的视频对话),引导学生找出在该场景中的地道英语表达方法,再通过动画等手段强化这种用法的适用特点,最后让学生自己编对话并表演出来。

4.每上完同一单元,笔者会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和所学内容相关的听力测试,并且由笔者进行批改,然后用SPSS(17.0)来分析两个班的测试成绩。

5.实验完后,笔者随机抽取实验班的十名同学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与多模态教学有关,从而得出定性的了解。

(五)实验班课堂多模态教学设计

以教材中“体育运动”为主题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教学目标为通过视听说的教学实践,学生可以达到:(1)语言技能:“体育类”相关词汇的积累和表达;(2)交际技能:学会邀请和拒绝别人提出的观看体育赛事的邀请以及退换球票的表达。

第一阶段,教师用PPT展示六种不同的体育竞技短视频以及对应的英文动作描述,要求学生将视频内容与其英语描述进行连线,再说出每一种运动的英语表达。接着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就“最喜爱的体育运动”进行讨论。该阶段为导入环节,时间为十分钟左右。通过视觉符号引起学生的兴趣,配对环节利用了动画、直线箭头等非语言多模态符号,然后用语言符号描述小组讨论的主题,小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习者直接参与教学意义的构建。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多模态教学,促使教学输入转向教学输出的积极转化,将“听”与“说”结合起来,能提高大学生整体英语交际能力。

第二阶段,播放短片。短片材料可源自教材配套光碟或《走遍美国》系列教程,展示如何回应别人提出的观赛邀请以及如何退换球票。第一遍播放视频时,不给予学生任何提示,只需要学生了解对话发生的基本场景。第二遍播放视频前,引导学生关注接受或拒绝时使用的交际词汇。第三遍播放视频前,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反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辨别正式语和非正式语的区别。接着再次播放视频。最后组织学生编写相关场景的对话。第二阶段历时二十分钟左右。该环节促使学生进行语言和视频符号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三阶段,角色扮演。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若干纸条,写上若干与主题相关的不同场景,让学生随机抽取,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剧本编写”和现场表演。例如,在某一场景中,A和B已买好周六足球比赛的票,但A周六有事去不了了,B打电话给A,A说明情况,B最初仍希望A能放下手头的事先去看球赛,但A无奈表示实在去不了,于是问B能否改天。最后,A和B来到赛场门口,与售票员C对话,询问能否改日观看。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上台表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本阶段需要40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学设计者在本环节设计了仿真的交际活动,运用纸片、语言、形体动作等模态符号,帮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语言技能,运用言语和动作表情等多模态符号进行语言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课堂设计融合了视频、音频、文字、语言、动画和动作表情等多模态符号,希望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认知学习实践,提高语言交际表达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通过对湖南株洲某大学大一学生的实证研究,分别定量和定性地探讨了多模态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语言、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等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的多模态教学,能优化听力教学,调动听觉和视觉等多重感官,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实验班的大多数学生多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听力教学表示认可和支持,说明多模态听力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是有积极作用的。笔者认为,该实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多模态理论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敢于尝试和创新,这种“敢为人先”的教学理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在模态教学中,可以多使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接受学生反馈,从而摸索出一种能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最佳模态形式。(3)由于多模态教学会输出大量的感官信息,教学设计者应正确处理好学习者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积极整合利用先进技术,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把握非语言符号的“度”,提高教学效率。(4)针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习者,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很多多模态教学无法代替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协调好多种符号资源与实际教学对象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当然,由于研究时间的仓促和地域选择的限制,本文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随着社会现代科技和多媒体手段的不断发展,运用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多模态在教育和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大学生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是中国的希望,因此笔者希望能通过本研究,对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些许启示。

[1]Jewitt Carey.Technology,Literacy and Learning:A multimodal approach[M].London:Routledge,2008:17-31.

[2]Kress G,Van Leeuwen 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2001:183.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0.

[4]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3):2-9.

[5]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8.

[6]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2).

[7]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3):54-58.

[8]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实验班英语听力模态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