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新闻专业主义之探索研究
——基于8份党报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2014-02-12 04:58陈致中雷册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闻人物全面性党报

陈致中 雷册渊

党报新闻专业主义之探索研究
——基于8份党报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

陈致中 雷册渊

对全国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8家代表性党报在2012年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了不同级别、不同地域党报报道在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表现上的差异,并试图做出解释。研究发现: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党报的市场化发展,党报主动地或无意识地向新闻专业主义标准逼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党报新闻专业主义探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媒体级别和媒体地域影响党报新闻专业主义表现和构建,且影响的方面各有侧重;党报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索受多种因素影响,远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在实践中曲折发展。

党报;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表现;内容分析

一、绪论

1997年香港学者李金铨发文,对“媒介专业主义”进行了初步解释①。1999年,郭镇之将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概念首次引入中国②。此后,伴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化,新闻专业主义日益成为中国大陆新闻学术界的重要议题。

“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这个概念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但近年来中国的新闻改革,已经涉及到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可以说,经过20年的新闻改革,建立新闻专业的信念、伦理和规范,早已成为新闻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的“专业主义”已经呼之欲出③。而其中又应以党报党刊为先导。

党报在中国的媒体生态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却在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大背景下,“面对市民化媒体的市场扩展……衍生出一种既关注政治宣传、又关注公共服务、又关注市场利益的矛盾的新闻价值观,逐渐失去其对原有受众的强大影响力,也没有获得新的市场影响力”④。因此,有学者认为,党报要做政经主流大报,需要实现内容模式的转变、完成内容上从简单的“告知以事”的信息发布者到“信息管家”或“信息再加工”的转变,因此,新闻专业主义是党报需要培育的核心竞争要素。⑤

目前,国内新闻专业主义研究多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研究方法则基本以文献搜集、问卷调查、访谈、话语分析为主。

新闻产品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工作的直接输出形式,也是媒体对受众和社会产生影响的主要方式,是其新闻专业主义的集中体现,因此,从输出产品(即新闻报道)出发考察一个媒体的专业主义程度是较为直接、客观的。而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通过对媒体报道内容表现的评估来考察我国党报的专业主义水准。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问题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以党报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在对媒体新闻专业主义表现的考察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者陈阳⑥已经发展出了一整套较为完整可靠的指标(一级指标:时效性、原创性、倾向性、全面性;二级指标:新闻议题、人物、地点的全面性)来测量媒体的专业主义表现,并基于全国五城市12家综合性日报的内容分析,考察了媒体地域、媒体级别、媒体导向等因素对媒介专业主义表现的影响。本研究在基本借鉴陈阳学者建立的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对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其本土化发展的特殊背景,确立了考察党报报道新闻专业主义构建的几个指标,见表1。

表1 党报专业主义媒介表现的分析框架

对党报专业主义媒介表现的评价,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3个二级指标:1.“时效性”,新闻出版时间与新闻发生时间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小,时效性就越强。本研究将时间差分为新闻发生当天、新闻发生1天后、新闻发生2—7天、新闻发生7天后、未交待或不适用等五类。2.“独立性(原创性)”,新闻记者接触第一手新闻源的比例越高,其原创性越高。本研究将新闻报道来源分为本报记者稿、通讯员来稿、通讯社新闻稿、转载稿、社外约稿、网络下载稿6大类。3.“客观、中立性”,对客观性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中是否把事实和作者观点分开”;中立性要求媒体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报道新闻事实,因此,本研究对党报报道中立性的考察主要可分为三种标准,即“批评或监督”“中立”“肯定或维护”。4.“服务性(社会责任)”,即媒体报道是否具有服务性信息,包括批评警醒、危害提示、方法指导、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内容。媒体报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应对社会大众获取信息、服务和启示有所助益,这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表现。5.“全面性”,对媒体报道全面性的考察,分为对新闻议题全面性、新闻地点全面性、新闻人物全面性三个方面的考察。(1)按照报道的题材和领域,本研究区分出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科技新闻、法制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卫生医疗新闻、环境保护新闻、气象新闻、消费新闻、国际新闻等13大类新闻议题⑦;(2)按照新闻发生地点,本研究将媒体报道的新闻发生地点分为本市、本省其他地区、北京及中央、外省(除北京)、全国、亚洲、西欧北美、其他国家(除亚洲、西欧北美)、全球和不适用等10类;(3)按照新闻人物的社会阶层,本研究将新闻报道的人物分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等10大类和未出现新闻人物的“不适用”一类⑧。新闻议题、地点和人物越多样、越全面,媒体报道的专业程度越高。

(二)研究样本

根据不同的媒体级别,本研究选择了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四个级别的党报进行样本分析;而考虑到媒体的地域差异,除2份中央级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外,其他每个级别又选择了沿海和非沿海具有代表性的党报各1份入样,分别为省级(《南方日报》《四川日报》)、副省级(《广州日报》《长江日报》)和地市级(《温州日报》《洛阳日报》),共8份党报。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构造周的媒介内容的平均值,比任意连续一周或随机抽样的均值,更接近全年总体的平均值⑨。因此,本研究对这8份党报2012年全年的内容进行等距抽样。以2012年第一天(即1月1日)为起点,每隔52天抽取一天入样,共抽取7天一个构造周,具体入样日期如下:1月1日(周日)、2月22日(周三)、4月14日(周六)、6月5日(周二)、7月27日(周五)、9月17日(周一)、11月8日(周四)。

每份入样的报纸选择除评论、副刊、特刊、专刊等非新闻内容之外的新闻类内容入样,共收集到有效样本2993个。样本构成为:《人民日报》403个、《光明日报》260个、《南方日报》462个、《四川日报》466个、《广州日报》503个、《长江日报》404个、《温州日报》267个、《洛阳日报》228个。

三、数据分析:党报报道中的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表现

(一)时效性

对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可知,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看,除部分未提及新闻发生时间的消息和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不明确强调新闻时间的报道外(占报道样本总数的31.4%),在新闻发生当天报道的样本量占总样本数的4.9%;在新闻发生第二天报道的比例最大,占44.5%;在新闻发生2—7天后报道的样本量占样本总数的17.3%;而新闻发生一周后报道的样本量则占样本总量的1.9%。由此可见,在分析的样本中,接近一半的党报新闻报道在新闻发生当天或第二天见报(占49.4%),而真正超出新闻时效意义(即新闻事件发生一周后报道)的报道数量仅占总数的1.9%。因此可以说,党报报道在新闻时效性方面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操作要求。

不过,从表2可以看出,媒体级别越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越低,媒体级别越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越高。而从表3的Somers检验可以发现,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新闻报道时效性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值<0.01)。具体而言,中央级党报在新闻发生后1天报道的比例(28.4%)远低于地方党报,而“新闻发生当天”的比例(10.3%)和“未交待或不适用”的比例(40.6%)则较地方党报高(见表3)。分析可知,中央级党报肩负着比地方党报更多的预报提醒功能,如样本选取中的1月1日为元旦节、11月8日为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前一天,对于这类具有全国全局性意义的“大事件”,中央级党报会比地方党报花更多的精力进行报道;同时,在新闻发生当天的报道中,中央级党报还肩负着报告国家领导人动向、科技成果、文化艺术表演等的任务,因此,新闻发生当天报道的比例远高于地方党报;另外,中央级党报承担着更多的宣传引导职能,故而人物通讯、工作通讯等内容较地方党报多,“未交待或不适用”一项的比例也自然偏高。

表2 不同级别党报的新闻报道时效性(%)

表3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新闻报道时效性的相关性

而随着媒体级别的逐层降低,地方党报的市场化倾向逐渐凸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也更高,从而迫使党报提高新闻时效性来增强自身与市场导向媒体竞争时的竞争力,便不难解释“媒体级别越低、新闻时效性越高”的原因了。

就“媒体地域”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的相关性系数来看,两者虽然呈负相关关系,然而分析具体数据却无法支持“沿海地区党报报道的新闻时效性不如内地党报报道的新闻时效性”的结论。这与陈阳的研究不谋而合,“不同地域的媒体在时效性方面究竟有无差异,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观察,但是一种可能的猜测是,虽然经济发达程度有别,但是媒体对于时效性都是越来越重视”。⑩

(二)独立性(原创性)

在分析的样本中,新闻报道的原创性达到了55.0%(“本报记者稿”54.0%,“社外约稿”1.0%),超过半数且几乎皆为本报记者独立采写,见表4。由此可见,中国党报新闻报道的独立性基本符合新闻专业主义对于媒体独立性的要求,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4 党报新闻报道的新闻源

另外,由分析数据可知,“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分别与“新闻报道的独立性”显著相关,并且,党报级别对于党报新闻报道独立性的影响大于党报所在地域的影响,见表5。

表5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新闻报道独立性的相关性

由表6可知,中央级党报新闻报道的原创率(“本报记者稿”占78.7%)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党报,而省级党报新闻报道中的“本报记者稿”也同样超过半数,比例达到了55.1%。数据说明,随着媒体级别的逐渐降低,“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也逐渐减弱,两者呈正相关。

表6 不同级别党报新闻报道的新闻源(%)

从中国的报道制度和传媒发展现状来看,中央级媒体掌握着其他地方媒体不可比拟的报道资源,再加之党报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因素影响,级别越高的党报采访能力越强,因此其新闻报道的独立性也越强。同时,沿海地区党报新闻报道的原创性高,比例达到57.9%,而非沿海地区党报新闻报道的原创性不足,数量未达到一半,占47.3%。非沿海地区党报由于经济条件、地域因素、采访能力的影响,新闻报道更多地依赖于通讯员来稿和通讯社来稿,两者所占比例加起来达到48.7%,甚至超过了“本报记者稿”所占比例。

所以,对党报报道的独立性的探索,离不开党报分级制度和地域影响等宏观因素,而要提高党报报道的独立性,使之更符合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则需要党报在传统报道制度方面有所突破,在党报经济实力、采访能力、资源布局上有进一步发展。

(三)客观、中立性

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做到了“将观点和事实分开”这一客观性要求。它们以评论或编者按的形式表达媒体或记者编辑的观点,而在对新闻事实的报道中则力求事实的准确和报道方式的冷静。因此,在新闻专业主义的客观性要求的一些方面,中国党报的新闻报道有符合要求的表现。

中立性强调媒体及新闻工作者的“把关人”角色,要求媒体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报道新闻事实。本研究通过对党报新闻报道立场的统计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报道持“中立立场”,比例高达93.0%,而持“肯定或维护”立场和“批评或监督”立场的新闻报道比例相当,分别为3.2%和3.8%。

内容分析的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大部分新闻报道的立场表现为“中立”,带有立场的新闻报道中,“批评或监督”的比例甚至略高于“肯定或维护”的比例。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多数人对于党报媒体“一味鼓吹宣传”的刻板印象。进一步分析则不难发现个中原因:党报是政党的喉舌,担任着“意识形态宣传者”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然而,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竞争的驱动,对报道立场“中立”的追求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党报新闻报道之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党报在某种程度上放弃了对“宣传引导”角色的定位。分析发现,即使大部分的党报新闻报道选择了“中立”的报道立场,但党报新闻报道却以另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扮演着“肯定或维护”的角色,突出地体现在新闻的选择层面上。研究中我们发现,党报以中立立场报道的样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正面人物、正面事件的报道。因此,93.0%“中立立场”的数据并不能说明党报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应将其看作党报在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完成“肯定或维护”角色的前提下,对新闻改革深入和市场化竞争下报道方式的专业主义“妥协”。

另外,分析“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新闻报道的客观、中立性”三个有序变量的相关性发现:“媒体级别”和“新闻报道的中立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而“媒体地域”和“新闻报道的中立性”呈正相关关系,即沿海地区的党报在新闻报道立场上更多地表现为“批评或监督”,而非沿海地区的党报的新闻报道则更多地坚持“肯定或维护”的立场,见表7。

表7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新闻报道中立性的相关性

可以说,媒体地域对于党报新闻报道的中立性有较大影响。党报报道的立场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开放程度、宣传政策等密切相关。如《广州日报》和《洛阳日报》两份媒体:《广州日报》报道中“批评或监督”立场的报道所占比例(5.6%)远高于“肯定或维护”立场的新闻报道所占比例(0.8%);而《洛阳日报》报道中“肯定或维护”立场的报道所占比例(9.2%)则大幅超过于“批评或监督”立场的新闻报道所占比例(3.1%)。这就更加说明了,我国党报媒体的市场化转型的确深刻影响了其新闻报道的内容,经济越发达、越开放的地区,党报受市场影响越大,越可能偏离传统党报“肯定或维护”的角色而转向“批评或监督”的立场,扮演市场运作下服务消费者的角色。

(四)服务性(社会责任)

分析样本可得,新闻报道中包含服务性信息,即新闻报道具有服务性的样本数量占样本总量的20.6%。也就是说,在分析的党报新闻报道样本中,每5篇新闻报道里就有1篇对受众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实质性帮助的新闻报道。另外,通过卡方检验发现,“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故在此不对其作进一步讨论。

由以上数据可知,如今的党报不再仅限于单纯传播以政党政府新闻为主的时政信息,转而开始对新闻内容的服务性加强关注。这顺应了中国新闻改革的要求,也是党报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现实无数次地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党报报道如果仅仅充当官方“喉舌”,并不能赢得市场和关注度,只有回归新闻传播的初衷和客观规律,俯下身来多接地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才能获得长远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是党报对新闻专业主义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全面性

对党报媒体报道全面性的考察,分为对其新闻议题全面性、新闻地点全面性、新闻人物全面性三个方面的考察。

为了测量党报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本研究引入了陈阳提出的“全面性指数”。“全面性指数”计算公式为:分布在各类中等数量的标准差除以平均值的结果的倒数。全面性指数越高,新闻报道中的新闻议题、新闻地点、新闻人物越分散;新闻报道的全面性越高,新闻媒体的专业能力也越强。

1.新闻议题的全面性

由数据统计可以发现,在党报新闻报道的各种议题中,时政新闻所占比例最大,为35.9%,符合党报性质的特殊性;其次占较大比例的是文化新闻、经济新闻和国际新闻,所占比例分别是14.4%、11.0%和10.0%。另外,“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分别与“党报报道的新闻议题”显著相关,且媒体地域对新闻议题的影响程度大于媒体级别对新闻议题的影响程度。见表8。这为接下来对新闻议题全面性指数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表8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报道的新闻议题的相关性

分析党报新闻报道的新闻议题全面性指数可以发现,副省级党报的新闻议题最为全面,其次是中央级党报,剩下依次是省级党报和地市级党报。

在样本内容的分析研究中发现,《广州日报》和《长江日报》是所有样本党报中市场化趋势最为明显的两份报纸,特别是《长江日报》,已经明显地表现出了都市报和市民化小报的趋势,因此新闻议题求广求全,以调众口;而《广州日报》则是所有样本党报中版面最多的报纸,每天出版数十到上百版不等,因此,出于版面扩张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得不积极开拓报道内容。故而,副省级党报新闻报道议题最为全面。而央级党报由于媒体地位、报道资源、媒体实力、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紧随其后,也体现出较高的新闻议题全面性。

就媒体的地域性来看,沿海党报新闻报道的新闻议题全面性指数(0.845)较非沿海党报新闻报道的新闻议题全面性指数(0.750)更高。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沿海地区党报报道经济、文化、法制、科技、军事、体育、国际等方面内容所占比例均高于非沿海地区党报;而非沿海地区党报报道时政、教育、卫生医疗、环保、气象、消费等方面的内容所占比例则高于沿海地区党报。由此可见,沿海地区党报更关注宏观层面的新闻信息,而非沿海地区党报则更关注民生方面的新闻内容。

2.新闻地点的全面性

由数据分析可知,各样本党报对于本市发生的新闻报道最多,比例达到28.8%;其次报道较多的是本省其他地区、外省(除北京)、北京及中央、全国发生的新闻,所占比例分别为18.0%、13.5%、10.3%和9.5%。由此可见,党报新闻报道的本土化倾向较为明显。另外,媒体级别和媒体地域都分别与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显著相关,且媒体级别对于党报报道新闻地点的影响大于媒体地域对党报报道新闻地点的影响。见表9。

表9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相关性

分析不同级别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全面性指数,可以明显看出,中央级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全面性远大于地方性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的全面性。地方党报在市场化进程中,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不得不抓住本土市场并将其作为自身立足的必争之地,因此,新闻内容更多地偏向于当时当地的报道,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接近性,从而在与市场化媒体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而在国家政策和财政双重庇护下的中央级党报,不必顾忌太多市场因素的影响,加之其已经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全国性新闻采编和发行网络的支持,故而其新闻地点的全面性大大超过地方媒体。

分析不同地域党报报道的新闻地点全面性指数可知,沿海地区党报新闻地点的全面性(全面性指数1.494)远高于非沿海地区党报新闻地点的全面性(全面性指数0.794)。由此可见,沿海地区的党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更愿意“走出去”,对非本地发生的新闻事件依然给予较高的关注度,而非沿海地区的党报则更多地局限于本土新闻事件的报道。因此,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层面来讲,在新闻地点的全面性方面,沿海地区党报比非沿海地区党报做得更好。

3.新闻人物的全面性

出现明显主要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新闻人物属于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数量最多,分别占样本总量的23.2%和18.0%。

由此可见,以主流严肃大报定位的党报,在新闻人物的选择过程中,更倾向于国家管理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等较为“精英化”的群体,或者说,党报在新闻选择方面更加倾向于选择与这些阶层人物有关的新闻事件报道,同时关注办事人员阶层。而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对于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等阶层加大关注和扶持力度,但通过实证发现,这些相对“弱势”的群体在党报报道中的话语空间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党报报道中新闻人物的全面性不足,较难达到专业主义要求。另外,媒体级别和媒体地域都分别与党报报道的新闻人物显著相关,且媒体地域对于党报报道新闻人物的影响大于媒体级别对党报报道新闻地点人物的影响。见表10。

表10 媒体级别、媒体地域和党报报道的新闻人物相关性

分析不同级别党报报道的新闻人物全面性指数,可以看到,中央级党报在新闻人物全面性方面依然是所有级别的党报中做得最好的,其新闻人物全面性指数最高。原因可能与新闻地点全面性分析中的原因相同,在此不赘述。而各级党报新闻人物的全面性差距并不明显,因此不具有分析意义。

与新闻议题全面性和新闻地点全面性分析所呈现出的趋势相同,分析不同地域党报报道的新闻人物全面性指数发现,沿海地区党报新闻人物的全面性高于非沿海地区党报新闻人物的全面性。另外,在分析中发现,虽然绝对数量仍然不多,但非沿海地区党报在新闻报道中比沿海地区党报更多地关注了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恰巧印证了新闻议题的全面性分析的结果,即非沿海地区的党报较沿海地区党报来说,更加关注民生方面的内容;而沿海地区的党报较非沿海地区的党报,则体现出更强的“精英化”特征。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地域选取了8家较有代表性的党报进行内容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随着中国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党报市场化发展的影响,党报主动地或无意识地向新闻专业主义标准逼近,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党报新闻专业主义探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为:(1)党报在新闻时效性、新闻客观性、新闻议题的全面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而在新闻独立性(原创性)、新闻立场的中立性、新闻的服务性(社会责任)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使之更加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其在新闻人物全面性方面的表现,尤其体现出党报关注层面的局限,亟待改善和提高。(2)受市场竞争和专业主义理念的影响,党报不得不选择更加冷静的报道方式和更加中立的报道立场,然而,这种“相对的中立”并不意味着党报完成了专业主义的要求,而是以另一种更加隐秘的方式扮演着“肯定或维护”的角色,突出地体现在新闻的选择层面。(3)以严肃性主流大报定位的党报,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精英化”趋势,而对于非精英阶层和议题的关注程度仍然欠缺。

第二,媒体级别和媒体地域对党报新闻专业主义构建和表现构成影响,且影响的方面各有侧重。(1)总体上讲,沿海地区党报的专业主义表现优于非沿海地区党报,但在某些方面(如新闻的接近性、对民生的关注程度等)非沿海地区党报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2)媒体级别对党报专业主义表现的影响并不固定,可能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中央级党报的专业主义表现优于预期,在新闻独立性、新闻地点的全面性、新闻人物的全面性等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副省级党报表现最为突出,在新闻时效性、新闻议题的全面性等方面均有突出优势;地市级党报虽然总体表现不及级别较高的党报,但差距不大,体现出一定的发展潜力。

第三,身处新闻改革深化发展期和传媒行业剧烈变革期的党报,变动很大、动因复杂,党报的新闻专业主义探索远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是在实践中曲折发展,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对党报的专业主义探索产生影响。

本研究以实证的方法,有力地驳斥了“中国无新闻专业主义”的论调。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党报市场化发展以及一大批接受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教育的传媒人才涌入,党报逐渐意识到,向新闻专业主义标准靠拢、回归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才能在市场化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不沦为传媒变革中“时代的弃儿”。党报需要尽快完成自己的角色定位,将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守望内化为新闻实践的内在控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党报在各种矛盾碰撞挤压后必将蜕变成长。中国党报正以其多面性和灵活性适应着转型社会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借由分裂成为拥有独立角色的自我。

注释:

① 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年第2期。

② 郭镇之:《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

③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构建》,《新闻学研究》,2002年第2期。

④ 樊昌志、童兵:《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构建》,《新闻大学》,2009年第3期。

⑤ 胡思勇:《新闻专业主义:党报核心竞争要素之一》,《新闻前哨》,2010年第5期。

⑥ 陈阳:《媒体地域、媒体级别、媒体导向与专业主义媒介表现——基于全国五城市媒体的内容分析报告》,《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7期。

⑦ 孙业、刘欣宇:《党报新闻分类与信息量分析》,《新闻前哨》,2002年第4期。

⑧ 参见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⑨ Daniel Riffe,Stephen Lacy,Frederick G.Analyzing Media Messages:Using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n Research.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1998.

⑩ 陈阳:《媒体地域、媒体级别、媒体导向与专业主义媒介表现——基于全国五城市媒体的内容分析报告》,《国际新闻界》,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陈致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雷册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张毓强】

猜你喜欢
新闻人物全面性党报
游戏治疗在全面性发育迟缓儿童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对教学的作用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儿童癫癎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7例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本期新闻人物
本期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