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性教育在游戏评价中的运用

2014-02-17 02:20朱静华徐霞婷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经验儿童

朱静华 徐霞婷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幼儿游戏应遵循“适宜性”这一原则, 1987年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发表了《关于“0到8岁儿童的发展适宜性教育”声明》,其内涵包含三个层面: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的个性特征;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强调文化适宜性。这为我们深入探究游戏现象的本质,以便进一步尊重和顺应儿童发展的差异性,提高儿童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了新视角。

一、游戏计划前启动前瞻性评价

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的精华即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评价在帮助教师理解幼儿能够做什么以及学到什么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在游戏开始前,甚至是预设游戏计划的时候,就必须对幼儿游戏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游戏前评价的主要来源有:“成长档案”、幼儿的前阶段游戏观察记录评析、已完成的学期教育教学内容等文化背景条件。教师根据这些因素进行游戏的前期评价,完成对游戏的规划预设,在游戏生成中动态跟进环境与材料的阶段性投放与更换。

二、真实情景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发展适宜性理论指出,评价是为了做出决断而收集关于儿童发展水平、学习状况、行为习惯、是否需要特殊服务的过程。它强调评价的动态性和形成性,教师应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记录、评价儿童的思考以及活动上。

1.“情景再现”,积累经验。情境再现、实地参观,让“时间倒回去”,以重现游戏过程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价。在这样的评价中,幼儿观察游戏的过程为评价分析提供了基础;幼儿表述自己的看法引发认知冲突及讨论,获得经验的积累。

2.“成果展示”,群体智慧。幼儿喜爱参与游戏的根本动因是游戏的内在价值。游戏的外在价值是成人(包括教师)由于教育需要而赋予的,它必须与游戏的内在价值相一致。“成果展示” 让幼儿发动集体智慧,对在游戏中的所得、所惑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使游戏内外价值统一,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

3.“集思广益”,学会解惑。随着经验的积累,幼儿的是非观念、主见都得到逐步增强,游戏讲评时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再放回到幼儿中去,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辨的习惯。

三、主体需求下把握及时性评价

对儿童取得的进步予以及时的奖励、表扬和反馈,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活动兴趣和活动参与度,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及时评价幼儿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改正,使自身的游戏指导水平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1.诠释未知,明确目的。幼儿在游戏初始阶段目的性较差,操作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较低,教师应该围绕游戏目标,着重增强其角色意识,及时引导,在游戏评价中诠释未知,让幼儿能更好地明确每种角色应该如何更好地扮演及游戏。

2.聚焦矛盾,拓展经验。在游戏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游戏的全过程,总有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游戏中仔细观察,抓住游戏中幼儿的矛盾点,共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幼儿获得和拓展新经验。及时聚焦矛盾点,不仅能使积极的经验及科学的方法由个体辐射至群体,更能挑战幼儿的认知能力,推动游戏往更深、更远处发展。

3.捕捉亮点,加码价值。抓住游戏中的闪光点进行评价,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闪光点的捕捉要靠教师细致的观察及多参与幼儿的活动来实现。即将游戏中无意间产生的创意、方法及有价值的设想、行为加以“固定”和“放大”,传递游戏中的精彩片段,使之成为幼儿竞相学习的经验。

四、尊重差异中寻求多样化评价

适宜发展性理论强调评价时要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考虑他们学习风格和方法上的差异。好的教育和保育能够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提供需要和兴趣。

1.角色多样,保障自主。在不同的游戏时空条件下,老师身份的随机转变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更广泛的空间。观察、分析与尊重差异,能帮助老师以合适的身份评价游戏,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空间。

2.评价多样,开拓互动。我们倡导以多主体参与方式进行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幼物互动, 激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能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帮助幼儿将大量的零散个体经验转化成共同经验或新的生活经验。

3.讲评多样,分享生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是需要梳理、提升和分享的,各年龄段有不同的趣味讲评方法。小班幼儿有着形象直观的年龄特点,因此照片回忆法、录像再现法、成果参观法、情境表演交流法等讲评方式比较适合小班幼儿,而新闻播报法、采访分享法、同伴互评法等自主性较强的讲评方法更适合大班。

五、文化背景中形成多元化评价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历史与时代交织的文化背景,由此形成的气质、性格、价值观念、学习方式、知识经验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决定了游戏评价的多元化。

1.灵活使用量表评价。游戏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帮助教师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进行评价。游戏量表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面、细致、可供研究考察的依据,但量化评价过于强调鉴定而非促进功能,容易导致儿童的挫折感,因而我们要结合评价的动态性和生成性,全面多元地评价整个活动过程中,某一阶段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变化。

2.客观纳入家长评价。婴幼儿的年龄越小,越应与儿童父母保持紧密联系,以便从家长处了解更多儿童的信息。教师应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一方面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品性、性格、气质、习惯以及兴趣爱好都有很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反思。

3.加强体验自我评价。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认为,儿童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体验是最清晰的。他们能够体会到某一活动是否具有趣味性、挑战性、文化适宜性等。幼儿自我评价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达、文字说明来表现。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可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幼儿园游戏评价是一个前瞻性、形成性、及时性、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游戏本身的过程,也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关注每个幼儿发展适宜性, 才能真正发挥评价对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娄葑街道夏园幼儿园)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经验儿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