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釉在陈设瓷中的运用

2014-02-18 03:14岳微微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11期
关键词:窑变钧瓷陈设

岳微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00000

在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极大发展的今天,人的审美品质也不断提高。设计者们在不断挖掘和探索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人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感官设计等设计课题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增强,也带来了审美的多样化发展。

笔者通过考察与实践了解钧瓷发展概况与生产工艺,试图通过尝试传统元素在钧瓷中的运用以及现代钧瓷的变革设计,探索钧釉在陈设瓷中的运用。在艺术追求上倾向于表现造型与釉色所形成的视觉形式美感,作品主题内容也主要为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情感,以适合陈设的人居空间。

一、钧瓷特征

钧瓷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而闻名于世,甚至古代还流传着“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令钧瓷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笔者通过对钧瓷产地的考察与陈设瓷创作的实践,得知钧瓷与常见的白瓷有很大的不同,其胎质为香灰色或铁锈色,从视觉上因烧制还原气氛使泥土中的铁元素发色而来,同时胎与釉层都比细白瓷厚重,因此看起来有些像陶,但胎土仍然有瓷泥的细腻质感。

钧釉颜色的种类非常丰富,既有富于变化的窑变釉色,也有稳定的单色釉。常见为月白、天青、窑变蓝、窑变红、翠绿等等,这些色彩呈现在作品中每一件釉色都会深浅不一、浓淡相异,有的色彩流动和变化为相互掩映。最能代表具有特色的要数窑变红和窑变蓝,这两种釉色层次丰富、釉画变幻莫测,时常会像国画一样能够营造出一种或浪漫、或深沉的意境之美,带给人诸多遐想;单色釉相对较为稳定,主要有月白和天青色,质地肥厚莹润,有如玉的温润之感。其中的月白色是于浓郁的白中泛出微蓝的色泽,含蓄而凝重,纯洁且温润;天青色则是让人联想到雨后晴朗的天空,纯粹而清新。

二、我的创作与实践

在设计思维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是使一件作品能够打动人的两个主要方面。系列化设计与主题性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是用理性的形式语言设计表达一定的情感内容,既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感,又使作品充满感性的浪漫。以系列化方式的设计作品,可以将每件作品相采用同或相似的造型形态阵列,以强调的形式感表达作品主题和内涵。对一种形式的不断重复就像对语言的强调,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人的视觉不会满足单一的形式,一旦有了重复,内心便会产生乏味的情绪。所以为了吸引住观者的视线,系列化设计的作品也可以在相同或相似中设计一点不一样的、富于变化的局部或细节的处理,以整体中的小变化来打破造型一致带来的呆板,而作为点睛之笔的小变化就要做到巧妙精致。

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可以多样化,因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系统,而情感,正是产生优美形式的温床。”①[英]赫伯特·里德(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p1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主题通常是由情感因素所引起的。对于生活中出经常使用或出现的物品来说,其主题应当以生活中美的、令人感动的片段为灵感,经过艺术处理后最终也以美得形式呈现。同时,创作者还能从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中寻找灵感,使作品体现出风格派艺术精神或形式美感的影响。热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的《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一书中对“点、线、面”这些“最基本”的元素的情感意义的组合研究与阐释,开启了艺术形式语言的情感密码,使我们能感受到抽象艺术所蕴含的的情感意义。本人的系列作品:四季乐章之一《春之舞曲》便从抽象艺术中获取灵感,以“圆”作为装饰的主要元素,以厚薄、大小不同以及空心、实心的圆形泥片做点、线、面聚散变化的自由形式,结合紫红色调的钧釉,试图营造一种梦幻的音韵感,故名为《梦之圆舞曲》。

三、主要实践方法

钧瓷的烧造要使用还原气氛,而正因为还原气氛很难做到绝对稳定,每一窑的气氛都有差异才有了钧釉趣味横生的变化特点,对于设计者而言其创作余地就主要落在造型上。传统的钧瓷或端庄典雅,或大气稚拙,造型实用简练,给釉留下足够的变化空间。本人试图延续与突破传统,从陶艺创作的角度进行陈设瓷的实践创作。一方面以传统元素为主题结合泥板成型方法进行尝试;一方面融合西方现代设计审美样式进行创作,试图展现不同的陈设性钧瓷面貌。

1、泥板成型

手工泥板成型相较于拉坯成型,不仅可实现中心对称的形态,还可以制作出椭圆、方形、几何型体以及异形等造型。泥板造型大多会给人一种硬朗和力量之感,泥板与泥板之间相互拼贴与粘接的结构能够体现出理性与严谨的如建筑一般的设计意味。这种细节结构的合理设计,造型结构之间的制约与支撑也为作品带来一定的力量感与厚重感,非常适合钧瓷的创作。

但是泥板成型的异性形态,例如我曾尝试制作的“月牙系列”作品,由于形状较为自由,将面临比拉坯成型更多的工艺问题。例如收缩不一而导致作品开裂,作品的泥片较长容易变形。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应保证泥片厚薄的适宜,保持相互粘接的泥片干湿度一样,且粘接面积足够大以及粘接后将其拍紧;其次为防止造型变形,可在泥片围合的内部做支撑结构,同时支撑结构的形式注意保持与作品整体造型相协调;最后在干燥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干燥的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作品容易开裂。

2、模具注浆成型

模具注浆成型与手工拉坯成型相比更显规整,曲面更加规整流畅,为釉留下充分的流动与变化的空间。模具注浆成型主要适用于批量化生产,造型易规整一致,一套模具的使用寿命可达二十多次以上,非常易于小批量化产品的规整生产。我采用模具注浆成型的系列器皿造型,在体块面积上有一定的对比、变化,线形也随之出现曲直的变化与对比,以此丰富视觉感受。装饰配件与主体合理搭配,以配件的变化来丰富作品的情态,主要以“点、线”的形式出现在作品中,用拟人的手法来体现作品意味。主体造型的流畅变化与局部配件的装饰共同对釉的流动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五、釉的装饰手法

钧瓷作品主要以浸釉为主要方法。不同的釉色既可在一件作品上单独使用,也能相互混合、搭配使用。窑变釉的效果原本就是先在素烧好的胎上,先上一层稳定的温度较高的底釉,再在底釉之上,上一层温度稍低的“面釉”。窑变蓝和窑变红这两种釉色就是上了同一种面釉,只不过底釉中一种是天青色一种是红色,烧成之后华美与丰富的色彩极富装饰韵味。

点釉及胎釉对比等上釉方法都能够成为展现钧釉的装饰语言。在传统钧瓷上釉方法中,“点斑”即是一种釉色和另一种釉色进行混合搭配。以元代一件钧釉梅瓶为例:在白色釉上面点红斑,红斑经窑变,在底釉上变化出一只向上飞升的龙,但只能看见它身体的一部分,其尾部渐渐消失。白釉白而不亮,灰中泛蓝,那“龙”像是在云雾中穿行、飞腾,整个梅瓶的釉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

胎釉对比的方法是将作品不完全上釉,保留一部分胎色作为与有釉部分的对比。钧釉的色彩的华美、温润与胎色的铜质感形成的对比,更能凸显钧釉肥厚如玉般的质感以及釉的流动性。

钧釉因流动性大,常表现为器皿较薄的口沿部位挂不住釉,釉呈透明状而露出胎色。凹槽或低处会有积釉效果,此处的釉乳浊状更强,从而形成釉层由薄到厚的明显变化。造型的面的转折较为多的部分容易出现“出筋”和“积釉”效果,以及色彩上的丰富变化。例如一些浮雕、圆雕或装饰配件起伏凹凸变化比较密集的地方会较为集中地突显出这样的效果。在进行设计造型时,充分利用并展现钧釉这一的特点,也是给欣赏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的一个出发点。因此浮雕或圆雕配件也成为常用的装饰方法,它既能体现出工艺的精致之美,同时在凹凸起伏的浮雕装饰中,釉层厚薄及釉色的丰富变化会集中地体现,非常具有审美价值。我的泥板成型作品《远古印象》,即是在泥板粘接围合的异形造型上做起伏变化较为密集的螭龙纹样的配饰,一方面简洁的整体造型与繁密的小配饰形成形式的对比均衡效果,同时也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釉的特征。简洁的主体造型,给丰富的窑变釉色以足够的展示空间,同时配件又更能集中地体现釉的丰富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顺滑的面不宜面积太大,否则容易出现凹陷、流釉的缺陷。

挖掘钧瓷材质更为多样的肌理语言对于陈设钧瓷的审美因素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能使作品的表现层次更为丰富。可借助陶艺中的诸多表现技法,例如将自由的肌理装饰与硬朗的泥板造型相结合,肌理的灵动自由感可平衡泥板本身的僵硬感,一件作品中有不同肌理的对比能够有效的体现钧釉材质之美。同时,在制作时需要考虑到钧瓷釉层较厚,肌理的装饰不宜太过细小,起伏变化越大表现效果越明显。本人的作品《碧水青川》在以泥板成型的造型上做肌理装饰,以自由肌理效果形成类似山川一样连绵与起伏的效果,与泥板的平整流畅作对比,形成同种材料的不同造型语言,丰富作品情态。同时我也尝试在泥板表面贴一些集合片状装饰,以及直接用软泥塑线型起伏配以小的半圆球,让光滑的泥板表面有丰富的点和线的元素,与泥板本身形成点、线、面的基本元素构成,增强作品的活力。

六、陈设瓷与室内空间

用于人居空间的陈设瓷,有其独特的功能性。在家居室内装饰风格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对室内装饰物品的文化性、审美性甚至工艺性都有了各自更高的要求,人们更渴望过上精致的、有品位的生活。“个性化生存”、“艺术化生存”,“返璞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陈设瓷作为室内空间的装饰与点缀,对人居环境的个性化以及艺术化氛围的营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将其置于公共的室内空间,如旅馆等,将其置放于旅馆走廊,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载体,钧釉陈设瓷一方面能够为商业环境营造出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促成一种优雅的、诗意的心灵回归,带给人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家居书房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安静的地方,在书柜合适的位置摆上一件艺术陈设瓷,将为整个安静的书房带来鲜活的元素。陈设性钧瓷使更跟纯粹地欣赏釉的丰富的层次与色彩变化,作品本身也像一本意味深长的书,带给居住者以美的视觉品味。

七、结语

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的钧瓷艺术,在审美上与本土人的心理有诸多不谋而合处。钧釉以其“与生俱来的感性”愉悦着欣赏者,在釉色、质感和造型诸方面的结合丰富着人们的视觉。它能带给欣赏者自由的想象,每一种色彩似乎都与大自然和生命相关联,作品中不同的釉色形成的画面能够让人联想出美的意境,有山水、故事、人物、动物……将钧瓷陈设在家居空间中,釉色的赏心悦目与釉画的丰富多变,能给欣赏者带来无穷的意味和无尽的想象。最特别之处在于钧釉色彩变换出的形象朦胧且似像非像,留给观赏者以自由想象的空间,让欣赏者去体会每个人的不同联想所带来的各自不同的审美体验。河南禹州当地人把钧瓷比作“君子”,跟做人一样,做钧瓷作品也要呈现大的、饱满的气度。这种启示甚至能够使钧瓷欣赏成为一种寓教于美的审美方式。钧釉陈设瓷不仅为营造美的、诗意化的空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人通过美的想象获得满足感,让人从美的视觉体验中获得精神的慰藉。

设计关心和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除了进行日常用实用物品的造型、功能的设计,还要注重带给观赏以审美愉悦,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陈设瓷作为人居空间中的装饰品、欣赏品对于当下人们的生活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不同工艺手法的运用,不同质感的体现,发掘不同的审美样式,装点生活居室空间,给人以文化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 晋佩章.中国钧瓷艺术.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2] 李正安.陶瓷设计·美术卷.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3] 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4] 杭间.设计的善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5] (英)赫伯特·里德(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窑变钧瓷陈设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