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被拒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4-02-20 13:17周利峰
声屏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当事人公民利益

周利峰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记者采访被拒在近几年来频频发生。到底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新闻采访走到如此艰难的地步呢?

记者采访被拒的原因

一、法律法规的缺失。从法律的层面来说,“采访权”被认为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衍生,但是并没有确切的法律条文规定“采访权”的确切定义和权利义务的规范。所以记者的采访权利并没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这也就造成了记者采访权的尴尬地位。虽然记者的采访权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可和接受,但是“法无明文不成法”,缺乏法律的保护,记者的采访权能否实现就在于受采访人的意愿。记者和公民一样,需要接受法律的规范,但是记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报道权,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法律条文的保护,就很难实现这些要求。

二、专业素养欠缺。偷拍采访、暗访等等不良方式的出现,让记者不断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和公民的忍耐程度。有些记者在行使采访权的同时,也在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这是记者采访被拒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网上搜索“记者被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件多发生在对医疗事故和家庭隐私的报道。记者的报道不能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也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引导大众群体的思想,一旦处理不当就造成记者对于新闻本体的追逐却忽略了周围的人的情感。尤其是医疗事故,不少记者只为了报道新闻,穷追猛问,忽略了家属的感受,让家属和公众对记者愈发的反感。另外,有些记者在采访前不做好准备,不了解事情的经过,不了解当事人的情况,盲目的采访,自然效果不理想甚至遭到拒绝。

最近几年不少“假记者诈骗”“假记者借新闻采访敲诈”等新闻不断的曝出,也让公众对于记者的身份保持谨慎,造成记者采访的工作难以开展。

三、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和对隐私权的保护。法治社会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进程。随着法律宣传的不断深入,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隐私权的保护也非常重视。当新闻事件涉及当事人隐私的时候,当事人对于记者的采访是非常反感的。尊重隐私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法律规范,记者在不经过当事人允许的情况下对当事人进行采访,是对自己职业道德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道德的挑战。

四、政府机构和企业对于自身利益的维护。政府机构某些干部经常出现以“权力”压制“权利”的情况,在涉及自己利益或本部门利益的新闻事件时,用权力挑战法律。记者在报道此类事件的时候,出现被暴力对待的情况,而由于利益链的关系,记者投诉无门,也使得记者调查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也是如此,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往往对记者的采访进行阻拦或进行暴力殴打等情况。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也是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的体现。

记者采访被拒的对策研究

一、应该完善法制法规,建立合理合法的制度规范。记者的采访权要受到法律制度的规范。“法无明文不成法”,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记者采访被拒的事件还会发生。有法律的保护,才能更好的行使记者的监督权报道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正面积极的引导。

二、提高记者的自身职业素养。首先新闻媒体应该严格记者的招聘制度,实行专业技能考核和培训。在记者培训期应该进行长期的实习和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记者自身的修养。

其次,记者在新闻采访的同时要将人文关怀放在首位,不能忽视他人的感受,盲目追求新闻效益。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记者的穷追猛问导致当事人情绪失控。记者虽然要客观的报道新闻事件,但不要在当事人的伤疤上撒盐。

最后,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要准确客观,记者不能以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去报道新闻事件,同时也不能为了利益和名气而大肆渲染新闻事件。记者的报道缺乏真实必和客观性,会造成社会风气的混乱,采访的困难也会加剧。

在法律规范还不健全的当下,记者在采访新闻事件时,最重要的是需提高自身的职业水平和修养,只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和修养才会在采访中合理合法,才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和知情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徐向明:《记者采访被拒的成因及对策》,《新闻通讯》,2002(2)。

2.刘力果:《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谈》,《中国城市人报》,2012(3)。

3.冯 琳:《近年来新闻记者采访受阻事件的实证分析》,《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3。

猜你喜欢
当事人公民利益
论公民美育
我不喜欢你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