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2014-02-21 01:45余朝阳钱学贞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2期
关键词:胞苷突发性耳聋

余朝阳+钱学贞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方法 以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治疗期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轻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使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程度。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三磷酸胞苷;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 R76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2-0054-03

Efficacy of cytidine triphosphat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sudden deafness

YU Zhaoyang QIAN Xuezhen

Department of ENT, Songgang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10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cytidine triphosphat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A total of 122 cases with sudden deafnes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8 to August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ytidine triphosphat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clinical symptoms recovery,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was lighter, and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were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ytidine triphosphate combined with dexamethason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for sudden deafnes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effect,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treatment period.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Cytidine triphosphate; Dexamethasone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SD)是耳科常见急症之一,在各年龄层中均有一定发病率,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慌,甚至发生继发性伤害[1]。目前,对于S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整阐述[2],只是推断其是一种感音神经性聋,在发病初级几分钟之内即可达到高峰[3]。现阶段在临床上对于S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4],但效果并不明确。本文以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就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12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中男91例,女31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45.95±9.27)岁,所有患者均因突然非波动性听力减退伴或不伴有耳鸣、晕眩等症状入院,且排除患有蜗窗破裂及内听道占位性疾病,经临床检查,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患有SD,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及疗效分级标准》,患者从发病到治疗平均时间(17.58±5.94)h。在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患病部位方面,左耳64例、右耳54例、双耳4例。在合并症方面,有耳鸣者43例,有晕眩者32例。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灶部位及合并症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使用维生素、丹参、吸氧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使用地塞米松,起始用量20 mg,放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之后随着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逐渐递减,最少不少于每日5 mg。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具体如下:在患者进行治疗第1天,使用三磷酸胞苷40 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缓慢静脉滴注,之后视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用量,但每日总用量不超过100 mg。对照组患者使用ATP 40 mg,肌酐0.4 g和辅酶A 100U进行静脉滴注。在治疗中,如果两组患者中有合并糖尿病情况,则使用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盐水。治疗周期2周。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突发性耳聋诊断及疗效分级标准》[5],我们依照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症状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比较两组患者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之间的差异。②两组患者的听力情况比较:主要包括听阈值和听力提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的改变。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分别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HOQOL-100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心理波动情况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3.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不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x±s,dB)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x±s)

3 讨论

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处于摸索阶段,主要有内耳结构微循环、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几个主流学说[6,7]。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学说,最后都归结于是耳蜗内听力神经的功能障碍,所以,内耳神经系统微环境才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中心环节和对其治疗的主要靶点。三磷酸胞苷是一种核苷酸类衍生物,其透膜作用极强,体外研究表明[8],三磷酸胞苷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磷脂、蛋白、核酸等物质合成的作用,能够修复和重建神经细胞,同时,三磷酸胞苷对于突触信号传递有一定影响,能够调节神经活动,使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一定功能,提高其抗缺氧或抗损伤的能力[9]。药理学研究表明[10],三磷酸胞苷能参与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全面营养神经细胞,这其中也包括在突发性耳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螺旋神经节和耳蜗内神经元,其能减轻甚至逆转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神经损伤,包括中毒、创伤、代谢及缺血缺氧型等,可以说三磷酸胞苷对于神经组织的营养和修复功能是十分全面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三磷酸胞苷进行治疗,相比于使用ATP、肌酐和辅酶A的对照组,直接使用三磷酸胞苷能够更快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三磷酸胞苷可以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差异,即使用三磷酸胞苷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更轻且恢复更快。另外,对于此类突发性疾病患者的社会及心理层面的关注也是现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使用三磷酸胞苷还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感波动,提高其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使用三磷酸胞苷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导致了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有信心,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所致,而提高急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余力生,杨仕明. 突发性聋诊疗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432-435.

[2] 张姝,高晶. 突发性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0-63.

[3] 范瑞,邱建新. 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安徽医药,2010,14(3):262-264.

[4] 孙建军,李雪盛. 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病因、病理及治疗策略[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446-449.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6] 高茜,李慧军,刘江涛,等. 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的突发性聋[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36(6):353-356.

[7] 屈丽萍,张泉颖,延青,等. 听力残疾2514例分布特征及病因的调查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28-230.

[8] 魏书艳,李育臣,王宇,等. 三磷酸胞苷二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75,77.

[9] 马桂琴. 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63-764.

[10] 杨冠群,陈芳源. 阿糖胞苷代谢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1):96-98.

(收稿日期:2013-10-22)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使用维生素、丹参、吸氧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使用地塞米松,起始用量20 mg,放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之后随着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逐渐递减,最少不少于每日5 mg。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具体如下:在患者进行治疗第1天,使用三磷酸胞苷40 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缓慢静脉滴注,之后视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用量,但每日总用量不超过100 mg。对照组患者使用ATP 40 mg,肌酐0.4 g和辅酶A 100U进行静脉滴注。在治疗中,如果两组患者中有合并糖尿病情况,则使用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盐水。治疗周期2周。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突发性耳聋诊断及疗效分级标准》[5],我们依照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症状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比较两组患者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之间的差异。②两组患者的听力情况比较:主要包括听阈值和听力提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的改变。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分别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HOQOL-100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心理波动情况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3.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不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x±s,dB)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x±s)

3 讨论

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处于摸索阶段,主要有内耳结构微循环、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几个主流学说[6,7]。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学说,最后都归结于是耳蜗内听力神经的功能障碍,所以,内耳神经系统微环境才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中心环节和对其治疗的主要靶点。三磷酸胞苷是一种核苷酸类衍生物,其透膜作用极强,体外研究表明[8],三磷酸胞苷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磷脂、蛋白、核酸等物质合成的作用,能够修复和重建神经细胞,同时,三磷酸胞苷对于突触信号传递有一定影响,能够调节神经活动,使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一定功能,提高其抗缺氧或抗损伤的能力[9]。药理学研究表明[10],三磷酸胞苷能参与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全面营养神经细胞,这其中也包括在突发性耳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螺旋神经节和耳蜗内神经元,其能减轻甚至逆转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神经损伤,包括中毒、创伤、代谢及缺血缺氧型等,可以说三磷酸胞苷对于神经组织的营养和修复功能是十分全面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三磷酸胞苷进行治疗,相比于使用ATP、肌酐和辅酶A的对照组,直接使用三磷酸胞苷能够更快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三磷酸胞苷可以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差异,即使用三磷酸胞苷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更轻且恢复更快。另外,对于此类突发性疾病患者的社会及心理层面的关注也是现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使用三磷酸胞苷还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感波动,提高其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使用三磷酸胞苷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导致了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有信心,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所致,而提高急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余力生,杨仕明. 突发性聋诊疗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432-435.

[2] 张姝,高晶. 突发性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0-63.

[3] 范瑞,邱建新. 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安徽医药,2010,14(3):262-264.

[4] 孙建军,李雪盛. 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病因、病理及治疗策略[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446-449.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6] 高茜,李慧军,刘江涛,等. 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的突发性聋[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36(6):353-356.

[7] 屈丽萍,张泉颖,延青,等. 听力残疾2514例分布特征及病因的调查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28-230.

[8] 魏书艳,李育臣,王宇,等. 三磷酸胞苷二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75,77.

[9] 马桂琴. 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63-764.

[10] 杨冠群,陈芳源. 阿糖胞苷代谢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1):96-98.

(收稿日期:2013-10-22)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相应护理,包括使用维生素、丹参、吸氧等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使用地塞米松,起始用量20 mg,放入5%葡萄糖盐水中静脉滴注,之后随着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逐渐递减,最少不少于每日5 mg。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突发性耳聋治疗方案,具体如下:在患者进行治疗第1天,使用三磷酸胞苷40 mg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缓慢静脉滴注,之后视患者情况逐渐增加用量,但每日总用量不超过100 mg。对照组患者使用ATP 40 mg,肌酐0.4 g和辅酶A 100U进行静脉滴注。在治疗中,如果两组患者中有合并糖尿病情况,则使用生理盐水代替葡萄糖盐水。治疗周期2周。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①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根据《突发性耳聋诊断及疗效分级标准》[5],我们依照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症状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比较两组患者总显效率(痊愈+显效)之间的差异。②两组患者的听力情况比较:主要包括听阈值和听力提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情况的改变。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比较:分别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WHOQOL-100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心理波动情况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3.10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显效率不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听力情况的比较(x±s,dB)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比较(x±s)

3 讨论

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处于摸索阶段,主要有内耳结构微循环、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几个主流学说[6,7]。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学说,最后都归结于是耳蜗内听力神经的功能障碍,所以,内耳神经系统微环境才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的中心环节和对其治疗的主要靶点。三磷酸胞苷是一种核苷酸类衍生物,其透膜作用极强,体外研究表明[8],三磷酸胞苷具有促进神经细胞内磷脂、蛋白、核酸等物质合成的作用,能够修复和重建神经细胞,同时,三磷酸胞苷对于突触信号传递有一定影响,能够调节神经活动,使受损的神经细胞恢复一定功能,提高其抗缺氧或抗损伤的能力[9]。药理学研究表明[10],三磷酸胞苷能参与磷脂、核酸和蛋白质的代谢,全面营养神经细胞,这其中也包括在突发性耳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螺旋神经节和耳蜗内神经元,其能减轻甚至逆转多种因素所导致的神经损伤,包括中毒、创伤、代谢及缺血缺氧型等,可以说三磷酸胞苷对于神经组织的营养和修复功能是十分全面的。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三磷酸胞苷进行治疗,相比于使用ATP、肌酐和辅酶A的对照组,直接使用三磷酸胞苷能够更快地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三磷酸胞苷可以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差异,即使用三磷酸胞苷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更轻且恢复更快。另外,对于此类突发性疾病患者的社会及心理层面的关注也是现今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使用三磷酸胞苷还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感波动,提高其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使用三磷酸胞苷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导致了患者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有信心,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所致,而提高急性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情况,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三磷酸胞苷加地塞米松等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治疗期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余力生,杨仕明. 突发性聋诊疗进展[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432-435.

[2] 张姝,高晶. 突发性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60-63.

[3] 范瑞,邱建新. 突发性聋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 安徽医药,2010,14(3):262-264.

[4] 孙建军,李雪盛. 突发性聋的研究进展——病因、病理及治疗策略[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4):446-449.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6] 高茜,李慧军,刘江涛,等. 内听动脉血栓引起的突发性聋[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36(6):353-356.

[7] 屈丽萍,张泉颖,延青,等. 听力残疾2514例分布特征及病因的调查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28-230.

[8] 魏书艳,李育臣,王宇,等. 三磷酸胞苷二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1):75,77.

[9] 马桂琴. 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763-764.

[10] 杨冠群,陈芳源. 阿糖胞苷代谢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1):96-98.

(收稿日期:2013-10-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胞苷突发性耳聋
Gilteritinib联合阿扎胞苷 vs. 单用阿扎胞苷治疗新诊断的FLT3mut+AML
阿扎胞苷对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胞苷合成途径改造对大肠杆菌嘧啶核苷发酵的影响
三七青黛膏预防阿扎胞苷皮下注射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