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创作风格与演唱特点

2014-02-23 06:37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曲式唱段春色

王 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江苏 南京 210013)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创作风格与演唱特点

王 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江苏 南京 210013)

歌剧 《党的儿女》选段 《万里春色满家园》是目前国内舞台经常演出的中国经典歌剧选曲之一。文章以歌剧选段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创作特点为中心,将创作和演唱相结合进行分析,并对曲式创作特点、塑造的人物形象加以阐述。

《万里春色满家园》;创作特征;演唱

歌曲 《万里春色满家园》选自中国民族歌剧 《党的儿女》,此曲是歌剧的核心唱段,整首歌曲既有感伤的抒情性又表现了坚贞不渝的信念,表现了主人公对共产主义革命事业的坚定、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以及对战友、亲人的依依不舍。

一、《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创作特点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曲式结构是再现三部曲式。从歌词、旋律、调式上可以概括出下面的图示:

A部分是从歌词中第一段的 “我走,我走”至 “堂堂正正地还”。这部分是属于曲式结构中的第一部分,用d和声小调的旋律语言,坚决、肯定地表达着自己的决心与信念。节奏也较为自由,而这时的 “玉梅”怒由心生。情绪感慨万分。“不犹豫”、“不悲叹”更突显出 “玉梅”对死无所畏惧的精神。

B部分则是从歌词中的 “告别了这条条绿水”至 “从小就牵牛下秧田”。这部分属于曲式中的第二部分,其中的速度、情绪与A部分相较而言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虽调式还是用d和声小调阐述着,但在速度、节奏、旋律上却没有了A部分的自由和散慢了,已有了规格的进行,情绪比较亲切地表达着。前小半部分用中速追忆着各种家乡、亲人的美景;后小半部分却在节奏和速度上稍紧了些,情绪也较为紧急而激动了。一句句告别着 “生我养我的土地”、告别着 “茅屋顶上熟悉的炊烟”、告别着 “那远在天边的亲人”,种种告别悲叹、深情地述说着[2]。虽流露出“玉梅”对家乡、对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但仍然义无反顾继续向前。

C部分是由 “砍柴不拍虎狼”至 “红米南瓜苦也甜”。这部分则属于曲式结构的过门部分,也是连接再现部的过渡段落,速度更为急快,由中速转为快板式地进行,呼喊着孩子,不畏 “虎狼”的残暴。调式中则用d旋律小调为歌曲的进行铺垫了一层变化万千的情绪,由开始对悲苦岁月的追忆、对女儿的不舍情怀转化为对明天光明到来的憧憬和期望。

A′部分则是A部分的一个呼应,也是曲式中A的再现部分,从最后一段的 “我走,我走”至歌曲结束。这个部分还是环绕着d小调进行。前小部分里面的两个 “我走”照应着前面A部分的情绪;后小部分慢起的 “我乘春风而去”这个小部分则是另加的一个结尾部分,用满腔的忠心和热情期盼着 “来日花开满神州”,轻视着敌人的种种杀戮咬牙坚定着对敌人的愤恨、期待着党组织胜利的春天。

二、歌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田玉梅是党的儿女,正义的化身,她在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豪迈、忠贞。此曲的整个演唱过程把田玉梅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歌曲的开头A部分,三个”我走”,运用了高音的开头,这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一个不怕死的英雄儿女、党的儿女,仿佛看到了一个头发凌乱的妇女双手被押着,一身农家打扮,身边依偎一个孩子,眼里充满怨气的同时又充满着对党的信任,即使知道在前面等待自己的是死亡而她依然挺胸抬头毫不犹豫的大步向前走。

B部分从告别了开始,此刻主人公则是一个即将面临牺牲的人,这段是曲子的抒情部分,旋律比较缓慢,同样是运用了几个排比句 “告别了,告别了”,告别了家乡的那种不舍,眼前仿佛即将上演一段离别的场景,一个即将被押赴刑场的妇女,一开始走得很坦荡,在亲人面前她是那么的无助,即将告别她的亲人、家乡、爱人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内心深处的不舍之情。面对党的忠贞,主人公唱着 “砍柴不怕虎狼吼,爬山更知路途难”,鼓起勇气继续前进,塑造出了主人公从柔弱到到勇敢的正义形象。

C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对孩子的诉说,此刻主人公既是母亲的化身,又是党的儿女的教导者,不仅给孩子讲述祖国未来的大好河山,仿佛又在教导孩子,要勇敢前进。主人公的心里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看到了家乡的变化,悲的是自己年幼的孩子也跟着被押赴刑场。

三、歌剧选段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演绎特点

在笔者看来,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程式化、象征、虚拟、夸张、旁白等特殊表演方法、角色的转换、舞台布景的象征、夸张和符号性等作为基于 “假定性”的 “间离方法”,更适合于民族歌剧 《党的儿女》的表演。从舞台的表演与观众接受的角度来看,中国戏曲舞台与观众之间并不存在欧洲戏剧的那种 “第四道墙”。中国戏曲要表现的是一种直接,让观众直接感受舞台表演、与演员进行互动交流,而不是把演员隐藏在 “第四堵墙”之后。但演员与所扮演的角色之间也不完全重合,中间存在一种 “间隔”,而这种“间隔”需要观众的联想来填补。同时,观众也不会在 “忘我”的接受中与舞台表演融为一体,而表演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表演、传递和观赏的方式,不等同于所谓“假戏真做”的表现方式和 “假戏真看”的接受方式,相反正是 “真戏假做”的表现方式和 “真戏假看”的接受方式。这种表演的 “间离”中,感情与理性相交织,演员与角色并存。在观赏这种 “间离”的表演时,也能实现 “戏内”与 “戏外”的共处。

四、歌剧选段 《万里春满家园》的情感处理

第一、崇高感与悲剧性的统一。唱段通过 “板腔体”结构中 “速度——板式变化”的层层递进,引出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艺术升华。演唱田玉梅的扮演者不仅需要唱出人物在此景、此时、此情的悲剧性,将音乐那种悲愤充分表现出来,更要表现出全剧崇高感和史诗性,在 “万里春风满家园”的展望中表达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远大理想和崇高境界。

第二、以细腻、朴素的语言汇成壮美的史诗性。例如:《万里春色满家园》唱段中,既有质朴、细腻的唱段,又有激越、奔放的唱段,演唱者要在质朴、细腻中表现出那种辉煌与悲壮,再以辉煌与悲壮表现出质朴和细腻。另外,全剧中反复出现的唱段,也都是以细腻、朴素的语言汇成。也就是说,在这些唱段中,必须要处理好人物的戏剧变化,把握好田玉梅作为一个普通人和作为一个特殊人物—— “党的女儿”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万里春色满家园》的演唱处理

1、咬文嚼字

咬字对于一首歌曲的演唱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作品是由优美的文字配上优美的旋律所组成,所以在唱的前提下,一定要先读一遍歌词,把每个字都咬准,可以先读歌词,然后大声地朗读歌词,再带唱地朗诵歌词。《万里春色满家园》这部作品有几个字容易犯错,像歌曲中的 “我走”中的 “走”字,最后是归韵到 “ou”,在唱的时候先要把“ou”音咬准,接下去要慢慢地向 “o”音上靠拢,这样唱出来字会更圆。

对于很多演唱者而言,高音的咬文嚼字是很薄弱的环节,一到高音的时候就会容易忽略掉字的归韵,字音会发生改变,所以再碰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在拖腔的时候往与此音相同的音上去,像 “n”在最后可以像 “a”的咬字状态,“ou”像 “o”音状态,“ing”像 “a”音状态,但是切记整个字咬准之后再靠拢。

2、音色、音量的控制

所谓歌唱,就是要通过对比使歌曲特点和艺术效果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有感染力,对于声音来说,强、弱、柔都要把握得很到位,没有弱就显不出强,没有柔显不出刚。《万里春色满家园》是描写一位党的儿女的英雄故事,如果把每个音都唱得很强,其实并不能够给人悲壮的感觉,无法表现出主人公情绪的变化和起伏。这部作品的主调因素来源于陕西的蒲剧,蒲剧特点是声音高亢、有力,不是一味地追求声音的响亮,所以演唱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有强有弱、有刚有柔、有收有放、有浅有深、有隐有现等等。

歌曲开始,是主人公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充满凛然正气的一段。所以这里我们要用坚定、高亢有力的音色来演唱。B部分转入了深情、哀婉的音乐。间奏的旋律性比较突出,曲中用了五个告别了强调主人公的不舍。这一段要唱得如泣如诉,突出戏剧性的变化,突出主人公的内心感情。声音要唱到下一段音乐的伴奏起,表现出那种感情的连续不断。

结语

在歌剧 《党的儿女》出现之前,已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歌剧出现,像 《白毛女》、《红霞》、《红珊瑚》、《江姐》等等。中国的歌剧大部分是以历史性英雄故事为主题,他的主题歌也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赞颂性。歌曲 《万里春色满家园》赞颂的是一个为了党而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作曲家大胆地吸取了民间音乐如河北梆子、江西民歌的演唱特点,音乐活泼生动,对人物性格和情绪变化的刻画尤为出色。歌剧选段 《万里春色满家园》的创作给音乐创作者很多启示,在以后的创作过程当中可以大胆地借鉴地方性民歌、吸取地方民族的特色。

[1]张震江·浅析中国民歌歌剧的艺术特点[J].上海商学院,2011:1-5.

[2]安文静·民族歌剧《党的儿女》演唱探析——以《血里火里有还魂》、《万里春色满家园》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姚春英·辨析民族声乐之音色[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李蔚·歌剧《苍原》中民歌素材的运用及演唱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2009:12-16.

[5]王雯·探究彭丽媛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特色——以歌剧《党的儿女》与《木兰诗篇》为例[D].河南大学,2010.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Style and Performance Feature of“Homes Full of Spring Scenery”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Music,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13,Jiangsu,China)

“Homes Full of Spring Scenery”,the excerpt from opera The Children of the Party,is now one of the most regularly performed classical Chinese opera.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reation creatures of Homes Full of Spring Scenery and analyzes it mostly from the creation feature of musical form,the characters and so on.Th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ong are combined and analyzed,which is in hope of providing availabl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ers and performers.

“Homes Full of Spring Scenery”;creative characteristics;singing

颜建华)

J616.2

A

1673-9507(2014)01-0027-03

2013-12-10

王健 (1975~)男,回族,江苏南京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猜你喜欢
曲式唱段春色
春色
春色
绵绵古道连天上
来了救星共产党
——赣南采茶戏《带粮当红军》 唱段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一弯新月挂半天
一“团”春色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三台令·春色》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