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 “学困生”成因和认知特点及转化策略

2014-02-23 06:37张汗洁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农村

张汗洁

(安顺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

农村 “学困生”成因和认知特点及转化策略

张汗洁

(安顺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贵州 安顺 561000)

文章以关岭自治县八德中学为例,对 “学困生”的成因、认知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期望能对农村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些帮助,促进 “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农村;“学困生”;成因;认知特点;转化策略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生学习课程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不能适应全面发展的各种要求,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社会、学校、家庭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成绩落后的学习困难学生 (以下简称 “学困生”)。

一、对 “学困生”的理论界定

“学困生”是指由于环境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1]。学习困难 (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2]。一些传统观点认为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这样的界定是不完整的,没有完全揭示出 “学困生”的根本问题。“学困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狭义的 “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范围的期望水平、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文章所研究的概念指广义的学习困难生,指的是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3]。因此,课题组根据八德中学学生具体情况,确定165名学生为成绩暂时落后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表1 八德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成绩统计表

表2“学困生”成因数据统计表

表3 “学困生”成因数据分析表

二、农村学困生成因、认知特点分析

1、农村 “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是社会原因。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背景下,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人们的思想水平下降,甚至有的人丢失了信念和理想,一心向钱看,有的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有的人有了钱就胡作非为。在农村更是如此,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无用,读十几年书出来还不如打工的赚钱多,他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是赚钱多就是成功,工资高就是成功;有的学生家长认为读书出来连工作都找不到,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因为学生家长的这种思想导致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在学校就是混日子,这样使得 “学困生”越来越多。

社会风气不正,也是导致 “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原因。当下无论城乡,走到那里都可以听到麻将声,赌博、吃喝已经变成人们的一种娱乐手段。调查发现,有的村寨在过年的时候,全寨的人聚在一起 “闷金花”,有的是全家上阵,不分男女老少,连小学生都参与其中,这种社会风气导致学生觉得读书太枯燥无味,从而让学生厌学。

各社会管理部门配合不密切,也会导致 “学困生”的形成。政府、公检法、工商税务等社会管理部门与学校沟通联系太少,有事时各社会管理部门才会出面,导致学校管理困难。比如对网吧的管理、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对餐馆的管理等,这些都是学校无能为力的。有学生在网吧通宵、有学生出入娱乐场所、有学生辍学在餐馆务工等学校都无法管。虽然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学校提供法律依据,但是学校没有执法的权力,导致很多办法措施很难落实,从而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

二是家庭原因。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在无意之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多数家庭主要是在对孩子教育的方式上存在问题。少数家庭是由于没有家庭的温暖,他们对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有一对单亲家庭的兄弟,因他们爷爷年老多病无法管理,两兄弟经常逃课在外打架、偷东西,甚至伙同社会人员进入学校寝室抢劫,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于家庭的不完整,酿造了不完整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学生扭曲的心理,这是 “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因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养家糊口,造成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农村留守儿童达2200万[4]。留守儿童缺少父母亲的关爱,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在笔者承担班主任的班级中,有6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在学校接受5天的正面教育,回家接受2天的反面教育,正反抵消。我们经常说的5+2=0,或者5<2等都能说明这一现象[5]。

三是学校原因。在农村由于片面实施素质教育或实施素质教育不彻底所导致的片面追求学生自由发展,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教育变成学生不听老师,老师不敢管学生,教室变成休息室的 “怪现象”。这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后在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他们钻空子,以对学生减负为由,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不给学生辅导;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还有的老师对差生歧视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从而导致学生厌学。

2、农村 “学困生”认知特点分析

一是缺乏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钝,对社会、家庭、学校、自己都没有信心。他们选择远离同学,逃离学校,进入社会一些娱乐场所,同学们也慢慢远离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立场,同学们也会质疑,因而主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创新能力。

二是缺乏上进心和意志力。一些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讽刺、教师的批评,导致他们心理负担过重,这些让他们在上课时精力难以集中,意志力丧失。只要他们在学习上遇到一小点挫折,他们都觉得自己不行,主动放弃学习的机会,或者开始能坚持几天,过不了几天,就泄气了,认为自己还是不行,就放弃了进步的机会。

三是逆反心理严重。这类学生故意和老师、同学、家长作对,想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经常搞恶作剧,以坏学生自居,以坏学生为荣。他们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自信,就慢慢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来往,甚至通过违法犯罪发泄寻求自我满足。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是自闭症心理严重。这类学生因小时候的创伤或因家庭原因,对别人的防范心理极强,不与同学说话,不与老师谈心,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连自己吃饭都躲在角落悄悄的吃,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自己封闭起来。平时他们也不想知道别人心中的想法,也不关心别人做什么,远离他人。

三、探求农村 “学困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1、社会齐抓共管是转化 “学困生”的前提

现在,一些社会现象看是普通,实际上这些现象已经腐蚀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管理学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应该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事。希望各级社会管理部门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把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各部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社会应高度重视 “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政府应组织各级社会管理部门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学校要加大对 “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内部管理力度,做到随时发现苗头随时研究解决。只有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2、强化自信教育是转化 “学困生”的关键

自信犹如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将人的潜能调动起来,让人在各方面的正能量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强化自信教育是转化 “学困生”的关键。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多投入感情。多与学生交流,多鼓励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你,你说的话才能在他们的心灵产生火花、产生力量。对于 “学困生”更应该如此,他们受到部分老师的批评和部分同学的白眼,他们更需要关心,要让他们情感上与老师融洽起来,才能最终使 “学困生”得到转化。

二是多给表现自己的机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困生”也不例外。要在理解学生的情况下,多让 “学困生”多分享与同学们一起的快乐,多挖掘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的长处为同学们服务,从而得到同学们的认同,进而让大家喜欢他们。多组织活动,给他们更多展示才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挥特长和优势,增强他们的自治、自理的能力。

三是多让体验成功的喜悦。成功是自信的源泉,多让体验成功是学生找回自信的关键。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使学生增强信心,产生 争取更大成功的愿望。体验成功是矫正“学困生”的可行性办法,因为它能让学生抛弃不自信的心理,增强自信心,最终达到转化 “学困生”的目的。

3、全面协调沟通是转化 “学困生”的核心

多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沟通,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多与学校沟通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改正机会,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家长沟通,能让学生家长更好更科学地引导学生,并能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与学生沟通可以消除师生间、同学间的各种误会,达成共识,让学生体会到同学们的关心和老师的关爱。同时加大与社会各管理部门沟通,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采用多种沟通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研究他们的心理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转化 “学困生”。

[1]沈洁·运用发展性评价优化学困生心理环境[J].新课程,2011(7):114-115.

[2]张明,刘岩·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02).

[3]付立山·新课程下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8):118-119.

[4]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5]余挺挺·5+2=0吗[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4):86-87.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gn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L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in Rural Areas

Zhang Hanjie
(Computer and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According to the Bade middle school in Guanling Autonomous County in Guizhou,this article tak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1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the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strategy.We expect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students,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l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

rural;1earningdisabilities’students;causes;cognition;transformation strategy

王德红)

G635.5

A

1673-9507(2014)01-0053-02

2013-10-28

张汗洁 (1979.06~),男,贵州德江人,土家族,安顺学院计算机与网络管理中心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管理与应用。

猜你喜欢
学困生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心理感受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