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空间角与距离》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03-03 05:08曾德富韦林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培养教学

曾德富+++韦林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跟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有关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非智力因素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意志,自信心等五个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 非智力 培养

2006年9月我校数学组杨志英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数学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正式开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就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制作调查表,接着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收回的665份调查表中,经统计,影响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前五位分别是:注意力(占49.2%),情绪(点46.3%),兴趣(点37.2%),意志(占36.4%),自信心(占27.7%)。针对调查结果,本人就高三复习课《空间角与距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尝试从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上述的非智力因素。

一、注意力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推动他们积极思考,努力攀登,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本课书我设定的学习目的:“理解并掌握有关空间角、空间距离的概念,并会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2.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在教学中,多媒体能把空间中的角与距离形象直观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与讨论问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反映在学生学习的效率上。若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势必会忽略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自主探究机会,学生就会觉得本课书很乏味,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空间角与距离》的教学我以学案教学为主,把学习内容预先编排好,印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材料,让他(她)们去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或者上黑板解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我大多数时候是在点拨、归纳学生们的求解。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学案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轻松。

二、情绪的调控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状态佳,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认知效果一定会好,而好的认知效果又有助于良好情绪的产生和稳定。

1.由浅入深,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后的快乐。经过精心备课,我设计的问题分基础应用、能力提升、变式探究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知识收获,分享到学习的乐趣。

2.关注学困生。我课堂上充分尊重学困生,检查他(她)们做的练习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同时,与他(她)们交流语言亲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关爱他(她)们。这样,学困生学习的情绪就比较高涨了。

3.精心备课。教师能否对学生情绪进行成功调控,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素质过硬,教师素质高,学生被折服,听课的激情就高扬。本课书,我提前两周时间进行备课。从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难点的如何分解、例子的选择与讲解方式、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4.选用多种授课方式,稳固学生的学习情绪。授课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得不到新的刺激,情绪难免低落,合理选用各种授课形式可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本课书授课我选用了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三、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习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若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师生关系也相对融洽,学生就特别喜欢这门学科。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魅力,引发兴趣。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巧解。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学生会越来越想学习数学。课堂上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题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见图1)

(Ⅰ)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Ⅱ)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本题解法有:定义法,向量法)

题2.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见图2)

(本题解法有:直接法,转化法,体积法,向量法)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践表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书更能体现此点。多媒体能动态的展示出空间直线的移动,利于学生寻找出“角”;能形象直观的揭露出空间图形的内部结构,有助于学生“距离”的形成。

4.课堂上我多多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求解思路清晰,或解答过程和书写规范,或一道题有多种解法,等等,我都及时对他(她)们进行表扬,学生们得到了肯定,学习本课书是意犹未尽。

四、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探究活动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2.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有助于他(她)们不害怕碰到的任何困难,或者碰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它。

五、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顾名思义就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具有信任感,也即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

1.平等而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她)们的个人尊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更是注意理解、宽容、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同样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一样能行”。本课书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仅自信心得到提高,而且十分喜欢求解有关空间角与距离的题目。

2.分层次教学。本课书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见效。

3.课堂上我注意给予学生适时评价和恰当期待。首先,我肯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其次,我赞赏学生的发言和见解。在课堂中,我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每个人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的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备课时我精心挑选教学材料,使学生对所选材料发生兴趣,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问题得到多种途径的解决,对“空间角与距离”的学习是自信心满满。

【参考文献】

[1]邵宗杰主编.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

[2]李翼鹏主编.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吴宪芳主编.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跟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有关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非智力因素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意志,自信心等五个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 非智力 培养

2006年9月我校数学组杨志英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数学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正式开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就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制作调查表,接着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收回的665份调查表中,经统计,影响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前五位分别是:注意力(占49.2%),情绪(点46.3%),兴趣(点37.2%),意志(占36.4%),自信心(占27.7%)。针对调查结果,本人就高三复习课《空间角与距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尝试从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上述的非智力因素。

一、注意力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推动他们积极思考,努力攀登,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本课书我设定的学习目的:“理解并掌握有关空间角、空间距离的概念,并会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2.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在教学中,多媒体能把空间中的角与距离形象直观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与讨论问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反映在学生学习的效率上。若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势必会忽略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自主探究机会,学生就会觉得本课书很乏味,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空间角与距离》的教学我以学案教学为主,把学习内容预先编排好,印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材料,让他(她)们去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或者上黑板解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我大多数时候是在点拨、归纳学生们的求解。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学案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轻松。

二、情绪的调控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状态佳,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认知效果一定会好,而好的认知效果又有助于良好情绪的产生和稳定。

1.由浅入深,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后的快乐。经过精心备课,我设计的问题分基础应用、能力提升、变式探究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知识收获,分享到学习的乐趣。

2.关注学困生。我课堂上充分尊重学困生,检查他(她)们做的练习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同时,与他(她)们交流语言亲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关爱他(她)们。这样,学困生学习的情绪就比较高涨了。

3.精心备课。教师能否对学生情绪进行成功调控,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素质过硬,教师素质高,学生被折服,听课的激情就高扬。本课书,我提前两周时间进行备课。从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难点的如何分解、例子的选择与讲解方式、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4.选用多种授课方式,稳固学生的学习情绪。授课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得不到新的刺激,情绪难免低落,合理选用各种授课形式可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本课书授课我选用了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三、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习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若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师生关系也相对融洽,学生就特别喜欢这门学科。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魅力,引发兴趣。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巧解。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学生会越来越想学习数学。课堂上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题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见图1)

(Ⅰ)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Ⅱ)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本题解法有:定义法,向量法)

题2.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见图2)

(本题解法有:直接法,转化法,体积法,向量法)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践表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书更能体现此点。多媒体能动态的展示出空间直线的移动,利于学生寻找出“角”;能形象直观的揭露出空间图形的内部结构,有助于学生“距离”的形成。

4.课堂上我多多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求解思路清晰,或解答过程和书写规范,或一道题有多种解法,等等,我都及时对他(她)们进行表扬,学生们得到了肯定,学习本课书是意犹未尽。

四、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探究活动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2.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有助于他(她)们不害怕碰到的任何困难,或者碰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它。

五、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顾名思义就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具有信任感,也即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

1.平等而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她)们的个人尊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更是注意理解、宽容、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同样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一样能行”。本课书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仅自信心得到提高,而且十分喜欢求解有关空间角与距离的题目。

2.分层次教学。本课书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见效。

3.课堂上我注意给予学生适时评价和恰当期待。首先,我肯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其次,我赞赏学生的发言和见解。在课堂中,我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每个人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的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备课时我精心挑选教学材料,使学生对所选材料发生兴趣,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问题得到多种途径的解决,对“空间角与距离”的学习是自信心满满。

【参考文献】

[1]邵宗杰主编.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

[2]李翼鹏主编.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吴宪芳主编.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效率的高低,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跟学生本人的智力因素有关外,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非智力因素中的:注意力,情绪,兴趣,意志,自信心等五个方面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教学 非智力 培养

2006年9月我校数学组杨志英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数学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正式开题。课题组全体成员就可能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并制作调查表,接着对我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在收回的665份调查表中,经统计,影响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非智力因素前五位分别是:注意力(占49.2%),情绪(点46.3%),兴趣(点37.2%),意志(占36.4%),自信心(占27.7%)。针对调查结果,本人就高三复习课《空间角与距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进行了教学设计,尝试从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上述的非智力因素。

一、注意力的培养

1.明确学习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能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从而推动他们积极思考,努力攀登,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本课书我设定的学习目的:“理解并掌握有关空间角、空间距离的概念,并会求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2.多媒体辅助教学。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在教学中,多媒体能把空间中的角与距离形象直观表现出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与讨论问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反映在学生学习的效率上。若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容量大,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势必会忽略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自主探究机会,学生就会觉得本课书很乏味,导致注意力的分散。《空间角与距离》的教学我以学案教学为主,把学习内容预先编排好,印发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学习材料,让他(她)们去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或者上黑板解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我大多数时候是在点拨、归纳学生们的求解。结果表明,这种方式(学案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学生学得轻松。

二、情绪的调控

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状态佳,必然带来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认知效果一定会好,而好的认知效果又有助于良好情绪的产生和稳定。

1.由浅入深,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后的快乐。经过精心备课,我设计的问题分基础应用、能力提升、变式探究三个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知识收获,分享到学习的乐趣。

2.关注学困生。我课堂上充分尊重学困生,检查他(她)们做的练习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同时,与他(她)们交流语言亲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关爱他(她)们。这样,学困生学习的情绪就比较高涨了。

3.精心备课。教师能否对学生情绪进行成功调控,很重要的因素是自身素质过硬,教师素质高,学生被折服,听课的激情就高扬。本课书,我提前两周时间进行备课。从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难点的如何分解、例子的选择与讲解方式、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4.选用多种授课方式,稳固学生的学习情绪。授课形式一成不变,学生得不到新的刺激,情绪难免低落,合理选用各种授课形式可避免这一情况发生。本课书授课我选用了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等。

三、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习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若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师生关系也相对融洽,学生就特别喜欢这门学科。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1.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魅力,引发兴趣。

2.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巧解。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很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学生会越来越想学习数学。课堂上我设计了如下两个题目:

题1.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AB=1,M是PB的中点。(见图1)

(Ⅰ)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Ⅱ)求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本题解法有:定义法,向量法)

题2.已知A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E,F分别是AB、AD中点,GC垂直于ABCD所在平面,且GC=2,求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见图2)

(本题解法有:直接法,转化法,体积法,向量法)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践表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书更能体现此点。多媒体能动态的展示出空间直线的移动,利于学生寻找出“角”;能形象直观的揭露出空间图形的内部结构,有助于学生“距离”的形成。

4.课堂上我多多表扬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或求解思路清晰,或解答过程和书写规范,或一道题有多种解法,等等,我都及时对他(她)们进行表扬,学生们得到了肯定,学习本课书是意犹未尽。

四、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制订计划、采取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期目的和任务的心理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从而实现预定的目的。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我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探究活动的题目,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

2.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探究,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有助于他(她)们不害怕碰到的任何困难,或者碰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集体的智慧来解决它。

五、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顾名思义就是相信自己,对自己具有信任感,也即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态。

1.平等而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给予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他(她)们的个人尊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更是注意理解、宽容、和鼓励他们,使他们同样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一样能行”。本课书教学后,我发现学生不仅自信心得到提高,而且十分喜欢求解有关空间角与距离的题目。

2.分层次教学。本课书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对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见效。

3.课堂上我注意给予学生适时评价和恰当期待。首先,我肯定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其次,我赞赏学生的发言和见解。在课堂中,我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多鼓励学生进行回答,并及时作出评价。每个人学生的回答我都给予充分的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限乐趣,对自己总是充满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备课时我精心挑选教学材料,使学生对所选材料发生兴趣,以便学生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探究,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问题得到多种途径的解决,对“空间角与距离”的学习是自信心满满。

【参考文献】

[1]邵宗杰主编.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

[2]李翼鹏主编.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3]吴宪芳主编.数学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