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实施与探讨

2014-03-06 18:23时红波胡耀芬时红林王彦军陈德喜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2期
关键词:实验课感染性病毒

时红波,胡耀芬,时红林,任 锋,王彦军,陈德喜

(1.北京市肝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 100069;2.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441200)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培养对象主要是首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学研究生。因此,该门实验课必须突出特色,能够让学生获得在学校和其它医院学不到的知识,并能够对他们未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前来选课。通过开设该门课程,学生对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学科理论的热情,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的教学实施

实验内容的选择:实验内容的选择根据潜在的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需求,同时兼顾题材方案的新颖性,因为新颖的题材方案更容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该院感染性疾病特色,发挥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资质认定的基因诊断室传统优势,选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定量、分子克隆方法检测病毒变异耐药位点作为实验课授课内容,既突出了作者所在单位优势和特色,又使学生掌握了实用的临床诊断新技术。

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方案依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市肝病研究所日常常规检测工作制定,HBV、HCV核酸定量和病毒耐药位点检测是常规临床检测项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定量是该院的传统特色项目,采用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每年的标本量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基因诊断技术学习和培训的基地。而将分子克隆技术引入到病毒变异耐药位点检测中,既能使学生学习到常规的分子检测技术,又结合了该院的特色项目,这是一个典型的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的例子,对于指导学生未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验方案的实施: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介绍基本理论知识,一部分为实验操作,保证参加实验课的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课程安排有教师和学生互动答疑讨论的时间。在课程开始之前,给每位学生准备实验讲义;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操作穿插进行,理论介绍以PPT的形式,实验操作流程以展板的形式,具体操作在专门的学生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需要的标本、试剂、耗材基本由临床诊断配送,授课期间学生随时提问,教师随时作答。最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并发送到带教教师的邮箱中进行批阅和反馈。

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通过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定量、分子克隆方法检测病毒变异耐药位点的实验操作,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原始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及时分析归纳整理实验数据,讨论实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分析评价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了病毒核酸定量和病毒变异耐药位点检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2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实施的效果与探讨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许多学生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不但需要掌握所在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一定其他学科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对于HBV和HCV病毒载量的实验操作,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如果遇到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对于患者检查结果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细致。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实验课上接触到的知识是从前的学习中不曾遇到的,并且对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些临床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他们带着问题前来学习,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应用所学实验技术解决当前存在的临床问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及团队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情境要富有启发性、思考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有些学生在实验课的学习中找到了解决当前遇到的科研问题的方法,通过与带教教师的积极沟通,都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联系渠道。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课教学中,以小组教学为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性,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通过营造合作氛围,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和分享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注意营造安全、温暖、时空充裕的合作氛围[1]。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基本理论知识框架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做实验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实验和理论教学穿插进行,学生顿时发现正在进行的实验操作正是基于先前的理论基础,因此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实验操作更有兴趣。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水平。在实验课教学中,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案,对实验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教师预料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去思考研究,激发了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热忱。随着实验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作者也在指导实验课教学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结语

感染性疾病诊断新技术实验课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该门实验课的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实际工作中,达到了开设该门课程的效果。该实验课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让学生品尝到了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从事科学实验的乐趣,对于新形势下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2]。

参考文献:

[1]邓蔓菁,聂 鑫,刘鲁川,等.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10,18(5):885-887.

[2]蒋益萍,孙连娜,韩 婷,等. 生药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实施与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14-316.

猜你喜欢
实验课感染性病毒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病毒
感冒病毒大作战
《思考心电图之177》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有趣的实验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