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评价分析

2014-03-10 08:18古力娜尔依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28期
关键词:血样试剂标本

古力娜尔·依明

免疫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直接应用作用[1]。因此,如何有效加强免疫检验的质量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由于免疫检验学操作程序较复杂,检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综合因素影响检验结果。近年来,强化质量控制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上表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2]。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标本采集前和采集的各个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免疫检验进行前,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并核定仪器设备值,能极大程度上减少误差[3]。本研究主要以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控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和重要性。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检验血样,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份,观察组C-肽24份,Cal25 12份,甲胎蛋白30份,份癌胚抗原14份,Cal99 20份;对照组C-肽26份,Cal25 14份,甲胎蛋白28份,份癌胚抗原16份,Cal99 16份。两组检验血样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检验方式,所有标本均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检验仪器选择为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验试剂采用罗氏诊断原装试剂,所有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观察组给予质量控制,具体过程包括:(1)分析前: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控制质量,合理选择采血的时间、止血带的应用时间,并颗粒使用抗凝剂。保存血液样本时,由于在某个时间段,患者因内激可能出现峰值或谷值,给检测结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对于采血后不适合马上进行检验的标本,应当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处理后,妥善保存。另外,免疫检验进行前,应当对相关仪器设备严格消毒,并核定仪器设备值,使其误差减少。(2)分析中:正确选择血样标本,保证所检验标本的新鲜度,对于部分需要进行特殊操作的步骤,应当严格根据相关说明书进行。同时,检测过程能中,要正确选择检验试剂,且所选用的试剂要保证没有被细菌感染,在使用有效期内。标本完成检验后,交由专业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若有疑点发现,应当对其进行再次审核。所有检验标本都要有备份保存,便于再次核查[4]。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使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00例患者的血样AFP、Cal25、C-肽、Cal99、Cal25、CEA等指标变异指数比对照组100例患者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样本各指标的平均变异指数比较(±s)

表1 两组样本各指标的平均变异指数比较(±s)

组别 AFP C-肽 Cal25 Cal99 CEA观察组(n=100) 30.2±4.1 37.9±3.0 25.3±3.2 30.2±2.6 40.2±2.8对照组(n=100) 66.6±8.2 55.8±6.2 58.1±5.8 60.7±6.1 65.2±3.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检验学和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近年来,检验免疫指标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5-6]。因此,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免疫检验学操作程序较复杂,检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多种综合因素影响检验结果[5,7]。近年来,临床上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对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标本采集前和采集的各个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免疫检验进行前,应当对相关仪器设备严格消毒,并核定仪器设备值,使其误差减少[6]。检测过程能中,正确选择检验试剂,且所选用的试剂要保证没有被细菌感染,在使用有效期内。标本完成检验后,交由专业人员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查,以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在检验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的环节是标本采集,而可能影响检验标本的因素包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使用的时间、采血姿势、消毒剂和抗凝剂的使用等。一般情况下,标本采集的时间不用,所产生的检验结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对于部分激素或药物的测定,对采血的姿势和采集的时间均具有严格的要求。临床上对于此类标本的采集,采集时间不能间隔太长,检测时应当以中间值作为最终检测标准。而对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除了对标本采集质量的控制以外,对于仪器的试剂的合理选择也应当做一个详细的考虑,以保证所使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有效性,使其处于一个较好的工作状态。此外,还应当对仪器定期进检验和校正,保证检测工作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原因包括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个方面[8]。其中,外源性干扰因素只要是指标本被细菌污染、标本溶血、标本凝固不全以及储存时间过长等[3,9]。而内源性因素则主要是指检验的样本中含有补体、类风湿因子、交叉反应物质以及高浓度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等。因此,在检验标本时,首先应当稀释标本,时其中的干扰素因子被稀释,从而降低其对检验结果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标本进行检验过程中,如果标本中含有浓度较高的血红蛋白,培育时容易发生吸附过度,使试剂底物显色而影响检验结果。对于免疫检验统计学质量的控制,对室内质控样本种类的测定、样本检验前质量的控制以及质控物浓度的控制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此外,检验仪器、检验技术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分析也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1]。因此,实施临床免疫检验时,应当严格实施检验质量控制,加强对各个检验环节的质量管理,同时要求检验人员从分掌握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其职业素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本研究通过对200例患者的血样免疫检测标本分别给予质量控制措施和常规检验措施,结果显示,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血样AFP、Cal25、C-肽、Cal99、Cal25、CEA等和指标变异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质量控制在血样免疫检测中较常规检测可以有效降低各指标的变异指数,这一结果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吻合[2]。因此,笔者认为,实施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各项指标变异度,提高免疫结果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强化控制质量手段运用于临床免疫检验中,可以有效提高免疫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临床检验时,要求检验人员充分掌握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提高其职业素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免疫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

[1]姜邦蓉.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5):1141-1142.

[2]董书民.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4(33):72.

[3]黄坤.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8(20):90-92.

[4]瞿新.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281.

[5]吴东,翁利,杜斌,等.年龄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高龄内科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0(5):301-302.

[6]何征宇,皋源,王祥瑞.48例转入或重回重症监护室死亡患者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18(12):740-742.

[7]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MODS课题组.1087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9(22):2-6.

[8]李旭忠,崔广清,丁兴进,等.综合ICU患者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 99-100.

[9]张新亮,秦延军,董士民,等.液体复苏对创伤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2,24(4):222-224.

猜你喜欢
血样试剂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枫叶
检验科试剂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静脉血样采集量的误差对凝血项检验值的影响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