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2014-03-20 09:43马绍尧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山高原人文精神

马绍尧

(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00)

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马绍尧

(文山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云南 文山 663000)

云南精神是由云南人民在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的积淀,是在长期同大自然的搏斗过程中所形成的品质的升华。“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一云南精神,从历史和现实实践需要的角度,用精炼的语言把云南各族人民特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云南各族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加快云南发展的精神动力。

云南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点在加快。实现云南的跨越发展,不仅需要明确的目标设定,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持和保障。“高原情怀、大山品质”这一云南精神,是云南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加快云南跨越发展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构成云南精神的丰富内涵

云南精神把高远厚实的精神境界、开放圆融的人文理念、包容旷达的精神品格、勇毅坚定的顽强意志、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求真务实的实践品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核心价值理念“高原情怀、大山品质”是红土高原博大胸怀与大山坚定务实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云南各族人民在与大自然长期搏斗的过程中形成的、带共性的精神特征。

(一)高原情怀

高原情怀指的是一种高远、开放、包容的精神境界。这是生活在云南这片高原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对这片热土挚爱和所特有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高远”,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它是胸怀大局,敢为天下先的先决条件。云南人所具有的这种“高远”境界,已被中国近现代历史所证明:抗英斗争、抗法斗争、护国运动、护法战争以及抗日战争中的卓著功勋已被载入史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人民顾全大局,在积极支持中央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大政策行动中,在维护民族尊严的自卫反击战中,都无怨无悔地做出了牺牲和贡献。这一切,无不折射出“高远”的品质。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高远”的境界,将成为云南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立新功的精神动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防患于未然”“高瞻远瞩”等内涵丰富的华夏语言无不在向人们展示“高远”的魅力。云南精神更是紧紧抓住“高远”的羽翼,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合二为一。

“开放”,与僵化、保守相对立,创新则与开放相伴而行。开放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开放的灵魂。开放—创新—再开放—再创新,这就是发展的真谛。创新,就是打破常规、冲破各种陈规陋习的束缚,敢闯敢试,这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墨守成规永远不会有进步,只有创新才能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一个优秀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民族,也必然是一个开放的、虚心学习的、善于学习的民族。创新精神就是学习运用的精神,就是在学习他人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开放”蕴含的学习要素是一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精神。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创新激情,把开放、学习、创新 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根据云南实际,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制度安排,引领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包容”,首先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平和、宽容大度、淡定从容的心态。能包容者在利益面前能以大局为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包容更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以博大的胸怀为基础的智慧;包容也是一种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正是这种“包容”的胸怀,使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相杂而居、亲密无间、和睦相处,这是建设和谐云南的良好条件,也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原情怀是云南人民特有的情怀。这种情怀不仅是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家园热爱的积淀,也是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在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头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云南人民在这种情怀的牵引下,从历史中走来,正向美好未来走去。高原情怀给予了云南人民开阔的视野、创新的勇气、包容的胸怀、学习的态度。这种情怀是促进云南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精神源泉。

(二)大山品质

大山品质包括“坚定”的意志品质,“担当”的责任品质,“务实”的行为品质。坚定,就是立得住、站得稳。具体是:政治立场坚定,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为民服务立场的坚定,根本表现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云南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的立场不动摇;目标方向坚定,是确定了科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就要矢志不移地坚持下去,排除各种干扰,不放弃、不转向,直至取得成功。目标不断改变、方向不断转变,不可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只会导致浪费时间和精力,造成各种社会资源的巨大损耗;意志要坚定,就是在奋斗过程中遇到困难、碰到障碍时不灰心丧气,不畏缩逃避,而是振作精神、理智应对,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实现目标。

担当,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这是“担当”的根本表现。“担当”不是空洞的口号,要表现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成效上。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本地区的发展和本部门的工作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个人的职业也要有责任感,尽心尽力,作出优异的成绩,才是“担当”的真正表现。敢于担当,还表现在遭受挫折、发生失误时,不逃避、不推诿,敢于面对,该承担就承担,总结教训,改正错误,不因挫折和失误而放弃继续努力奋斗,这才是“担当”的突出表现。

务实,就是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在生活和工作中,“务实”很难,也最重要。说实话,才能表达真实意见,传递真实信息,反映真实情况,有利于决策和工作。干实事,就是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方法妥当,措施具体,步骤扎实。干实事,珍惜时间和精力,节约各种社会资源,才能避免折腾,切实推动发展、促进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求实效”不是抽象的口号,不是宣传效应,经济是否增长、结构是否优化、质量是否提高、生态是否改善、社会是否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是否进一步提高等等,都要通过具体效果来体现。求实效,还要珍惜成本,减少代价,提高效益。成本高、代价大,收益小,不是“实效”;成本低、代价小,收益大,才是真正的“实效”。[1]

二、云南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云南精神的突出特征,就在于把科学精神的求真求实的品质,人文精神求善求美的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融合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实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优势互补,成为加快云南发展的精神支柱。这种融合主要表现在:

1.科学精神与大山品质的融合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科学同时又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这个知识和认识,越符合客观规律,就越真、越科学。科学精神,从思想层面看,就是一种求真的精神;从实践层面看,就是一种务实的品质。一句话,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而这也正是大山坚定、担当、务实品质的内在要求。只有咬住青山不放松、认定目标不易辙的坚定信念,“真”才可得;只有敢于担当,才不会被困难所吓倒,被挫折所屈服,也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不投机、不取巧,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目标才能实现。可见,大山品质的提炼,既凝结了大山的原典精神,又赋予了大山新的生命力,实现了大山品质与科学精神的辩证统一。

2.人文精神与高原情怀的融合

《辞海》:“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作为文化现象,不但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而且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学说的思想,从精神层面讲: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简单讲,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人们常说:“人是万物之灵。”这“灵”就灵在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是对人的存在的超越性思考,它的形成与变革无不深刻影响着一种文化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特点是博采众长、大气质朴的独特精神气质,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具体反映。而高原情怀那种高远、开放、包容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双翼,[2]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事实上,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具有统一性:

从人文视角来看,科学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其一,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精神体现的是求“真”,即主观符合客观,目的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活动需要孜孜不倦的恒心来支持,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精神。其二,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智力活动,在认识过程中不断促使人类智力的发展,不断开阔人们的视野,不断提升人们的认知能力,体现的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其三,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使人类从自然界中和自己所创立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这种为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奋斗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从人文精神与科学研究创新的视角看,科学精神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支持。首先,科学精神是一种创新精神,特点是突破。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思想的深刻性是前提,专注如一是必备条件。科学发展史表明,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以追求超个人的东西为目标,摆脱个人羁绊,置个人得失甚至安危于不顾,去探索未知世界,去研究那些具有崇高意义的理论。其次,从创新过程看,科学研究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充满艰辛和风险,没有伟大的冒险精神和纯洁的心灵,没有一切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以社会和人类的利益为依归的崇高品质,是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重大创新的。[4]124-125

可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统一的,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也只能是残缺的人文精神。[5]我们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也必须统一。云南精神把高原情怀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大山品质所蕴含的科学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大局的需要、现实的需要。

三、加快云南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云南精神

由高原情怀和大山品质融合而成的云南精神,其涵义是一种相互交融、相互包含的状态。这种融合是实践的需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在今天,云南各族人民的求真务实精神、对真善美价值理想的不懈追求精神,是云南各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

云南精神是实践的产物,其价值意义只有在云南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才能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发扬云南精神,必须坚持云南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质的要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云南精神,实质上就是云南的核心价值。它是以云南传统文化、云南人独有精神特质为基础,以当代眼光和思考加工改造提炼而成的。它以精炼的语言、准确的表达方式,揭示了高原和大山所象征的丰富内涵,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云南各族人民应有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凝聚了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云南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和指导的云南精神,是结合云南实际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云南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坚持云南精神,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发扬云南精神,把二者辩证地、有机地统一起来。

2.发扬云南精神必须珍惜云南的人文优势,尊重和保护云南历史优秀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精神家园,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多,世居民族就有15个,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各民族在漫长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建设云南文化大省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扬云南精神,我们应该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尊重和保护云南历史优秀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文化资源,形成以歌舞、民间工艺品、服饰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链。要打破各自为战,加强地区协作,集中力量把开发与突出特色紧密结合起来,创造精品,走出国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注重文化品位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以此提升云南的知名度,增进人们对云南的认识和了解。

3.发扬云南精神必须珍惜生物资源优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它既是对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规律的把握,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云南生物资源丰富,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是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先天条件。因此,只要从云南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林则林,宜旅游则旅游,把经济与生态、环保有机统一起来就能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所以,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云南实际出发,充分体现云南特色,实现生态建设与生产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总之,云南精神是生活在高原之上、大山怀抱的云南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云南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与现代文化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云南的具体表现形式。发扬云南精神,关键是行动,我们必须把它落实到加快云南建设的行动上,不讲空话、少提不切实际的口号,多做实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1] 李志昌.论“高原情怀、大山品质”[J].社会主义论坛,2012(6):9-11.

[2] 王忠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可持续发展[J].天津社会科学,2004(5):10-13.

[3] 陈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2):35-38.

[4][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陈恒六.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刘大椿.人文背景下的科学精神[J].哲学动态,1995(9):14-17.

Yunnan Spirits Be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s and Humanistic Spirits

MA Shao-yao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ought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663000, China)

Yunnan spirits are the accumulation of Yunnan people’s long lives in particular natural and culturalenvironment and the quality sublimation during the long-term struggle with the nature. Bosom of the Plateau, Qualityof the Mountain, one of Yunnan spirits, integrates organically Yunnan various ethnic groups’ unique scientific spiritsand humanistic spirits with refined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and the reality of practical needs andbecomes the spiritual power to build a better homes and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Yunnan Spirits; scientific spirits; humanistic spirits; integration

K297.4

A

1674-9200(2014)01-0093-04

(责任编辑 王光斌)

2013-06-14

马绍尧(1956-),男,云南砚山人,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猜你喜欢
大山高原人文精神
春天的大山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山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