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浅议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例

2014-03-20 09:43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人教版文言文

王 娜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浅议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为例

王 娜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比例,文言文教学承担着了解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然而如何教好文言文是大多数新教师的难题。文章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框架着手,分析总结文言文课后练习的设计规律,以期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理解编者意图、更好地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目标分类学;人教版;文言文;课后练习

教材研究对语文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深入地钻研教材、科学地理解教材是有效地处理教材的前提条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位的活动;只有深入科学地研究和理解教材,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和优化的教学方法,才可能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1]2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学习文言文,既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继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

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验教材的教材编制采用范文选编法。文本所指的课后练习为范文后编列的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即研讨与练习部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以下简称必修一文言文)共有3篇,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3篇文章的课后练习如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第一题 一、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第二题 二、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

朝 亡 厌 国 戍 夕 危 师 及 辞

第三题 三、阅读下面评论秦穆公退兵的一段文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想。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第四题 一、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第五题 二、背诵易水诀别一段,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第六题 三、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第七题 四、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鸿门宴》 司马迁

第八题 一、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并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第九题 二、试对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做简要分析,说说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

第十题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十一题 四、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

(注:《荆轲刺秦王》的第三题以及《鸿门宴》的第三题中的各例句作为小题属于同一练习类别,故不列举。为了下文统计研究,给各大题重新编号为第一至第十一题。)

课后练习分析梳理:从题目数量来看,三篇课文的题量(不计小题)分别是:3题、4题、4题,共计11题。从题目内容来看,遵循了“由内而外”的设计线索:文言文内容复述整理——文言字词梳理归纳——人物事件评析交流。从题目设计的用语来看,鼓励性用语特征明显,三篇课文都有“谈谈你的感想、看法、观点”,以鼓励学生尝试的口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题目设计的结构来看,有帮助学生理解的先行组织者内容,如“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提供了可能。

二、从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为研究客体,以文言文课后练习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知识过程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两方面梳理文言文的课后练习,旨在了解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设计规律,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地处理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认为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系可以用一个二维表格来表示,从两个维度来分类:一是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二是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方面。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和第四题属于事实性知识中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第二题属于事实性知识中的术语知识,第三题和第十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第五题、第七题、第八题和第十一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第六题和第九题属于概念性知识中分类和类别的知识。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和第四题属于记忆/回忆类别,第二题、第六题、第八题、第十题属于理解类别,第七题、第九题属于分析类别,第三题和第五题属于应用类别,第十一题属于评价类别。

三、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评析

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3篇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作为一个整体来梳理。首先,知识维度分析:事实性知识题目共计3题,占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11题的27.3%;概念性知识题目共计2题,占18.2%;程序性知识题目共计6题,占54.5%,元认知知识的题目数量为0。其次,认知过程维度分析:记忆/回忆题目有2题,占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11题的18.2%;理解类题目有4题,占36.4%;应用类题目有2题,占18.2%;分析类题目有2题,占18.2%;评价类题目有1题,占9%;创造类题目数量为0。由此可以看出,课后练习并没有设计有关元认知的题目,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元认知的缺失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欠缺。虽然题目设计用语中有先行组织者的提示,但是先行组织者并不能替代元认知知识。必要的策略性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因此在练习中也必然要求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知识的题目。创造性练习的设计同样必不可少。

以每篇课文为一个整体,纵向比较一课之内练习的设计,可以得出每课的设计思路:由事实性知识的考察到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再到程序性知识的检验。分析得出,人教版必修一的课后练习设计体现出重积累和重评价的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即重视文言词句的积累,重视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但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横向比较,可以发现3篇课文的题目设置有重合现象:3篇课文都是按照统一的路径来设计题目——梳理文意、疏通字词、评价参考资料,这与学生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相违背。模式化的课后练习设计,无法体现每一篇文言文的独特教学价值,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不同课文时已有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千篇一律的刻板设计,是不科学的,也是亟待改进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编制的启示:第一,语文课后练习应该以“能级递进”为改革思路。应该探索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找到它们由低到高演进的“级”,据此建构语文课后练习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序列。正如刘占泉所说:“革除旧教材的三大弊端,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2]301第二,可在小学阶段就选编短小精悍有趣的文言文进入教材。纵观人教版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文言学习的重心向后偏移明显,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现代汉语文学习的特殊要求。虽然高中生的理解力增强,但其语言学习的敏感性和记忆力在下降,过晚学习文言文对学生建立合理的语言结构有所影响,容易造成文化精神的流逝。

总之,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民族精神养成、人格修养提高、德行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致力于编制语文教材的研究者可以探索建立文言文教学体系,搭建起科学化和民族化相统一的语文教材整体结构。

[1]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On the Design of Classical Chinese Exercise: Tak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Compulsory One)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WANG Na
(School of literatur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Classical Chinese plays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moreover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promoting national spirit. But it’s a question to mostnovic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hat how to teach Classical Chinese.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graspthe designing laws of Classical Chinese exercises from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framework, andhopes to help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intent of the editor better, handle teaching materials better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better.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Classical Chinese; Exercise

G634.4

A

1674-9200(2014)01-0118-03

(责任编辑 王光斌)

2013-12-10

王 娜(1989-),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人教版文言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