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疣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

2014-03-22 08:20彬张瑞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沙利度胺氯喹红斑狼疮

焦 彬张瑞青

典型疣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

焦 彬1张瑞青2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面部、手部皮肤红斑、丘疹、疣状增生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斑、丘疹,面颊多见,无明显自觉症状,在当地医院以脂溢性皮炎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而后手背、腕部出现类似皮损,渐增厚,呈疣状增生,轻度瘙痒,进行性加重,一直未消退。冬重夏轻,无关节疼痛及发热,无脱发及光敏现象。近半年来,皮损较前增多、增厚,无烧伤、冻伤等病史。无口腔溃疡及关节疼痛等,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家族有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肾功均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手背肥厚性斑丘疹,疣状增生,灰褐色或红色,表面覆盖大量污秽状结痂,大小不一,最大约4 cm×4 cm,其上有少许淡白色粘着性鳞屑,剥离后可见扩张的毛囊口,鳞屑底部有少量刺状角栓,无萎缩、溃疡等改变(图1、2)。

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血糖正常,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均阴性。胸部X线片及心电图正常,皮损组织真菌培养阴性,SS-A(+)、SSB(+),直接免疫病理未见基底膜带IgG及C3沉积。分别在皮损中央和边缘部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皮损中央部位表皮上有痂、脓疱,棘层轻度肥厚,海绵水肿,可见多个角化不良细胞。表皮内及真皮浅层和毛囊周围密集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并有嗜酸粒细胞、浆细胞和噬黑素细胞浸润,边缘部位表皮灶状基底细胞大片液化变性、基底膜带破坏(图3)。

图1、2 面部及手背肥厚性斑丘疹、表面少许结痂,对称分布,界限清楚图3 棘层轻度肥厚,海绵水肿,可见多个角化不良细胞。表皮内及真皮浅层和毛囊周围密集炎性细胞浸润,边缘部位表皮灶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带破坏(HE,×200)

结合组织病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疣状盘状红斑狼疮,口服甲泼尼龙20 mg/d,硫酸羟氯喹0.2 g,日2次。沙利度胺25mg,日3次。治疗1个月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变平、面积缩小,症状明显好转,部分完全消失,遗留少许萎缩性瘢痕。

讨论疣状盘状红斑狼疮是非常少见的盘状红斑狼疮的亚群,国内报告较少。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盘状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显著的疣状增生,丘疹、结节样,多好发于面部和手部。组织病理学改变具有特征性:棘层肥厚,海绵水肿,角化不良,基底层破坏及液化变性,毛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1自身抗体SS-A、SS-B阳性。

疣状盘状红斑狼疮为慢性病程,治疗困难,目前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口服维A酸类药物及硫酸羟氯喹对皮损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2本病例经过小量糖皮质激素和氯喹的治疗,皮损明显消退,从侧面也证实了疣状盘状红斑狼疮的诊断。沙利度胺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此药治疗红斑狼疮的近期有效率为73.2%。3Karim等认为沙利度胺初始剂量为50~100 mg/d,4维持剂量25 mg/d,有效且不良反应小,本例患者同时服用沙利度胺对DLE增加了疗效。

1高永华,刘跃华,郑占才.盘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1998,27:128-129.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654-658.

3江珊,童汉云,张黎峰.沙利度胺治疗不同类型红斑狼疮皮损的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33(5):275-277.

4 Karim MY,Ruiz-Irastorza G,Khamashta MA,et al.Update on therapy-thalid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lupus.Lupus,2001,10 (3):188-192.

(收稿:2013-03-12 修回:2013-10-10)

1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皮肤科,北京朝阳区,100027

2北京武警支队十支队卫生队,北京顺义,101300

猜你喜欢
沙利度胺氯喹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氯喹与羟氯喹心脏不良事件分析
氯喹和羟氯喹药理特性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应用
磷酸氯喹
氯喹和羟氯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心脏毒副作用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沙利度胺对宫颈癌裸鼠移植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克罗恩病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