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疣状痣1例

2014-03-22 08:20景海霞赵伦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斑片黄褐色线状

景海霞 赵伦华

泛发性疣状痣1例

景海霞 赵伦华

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颈部、躯干、双上肢褐色斑、疣状增生15余年。患者自出生6个月后颈部、左侧腹部、左上肢渐出现黄褐色斑片,呈疣状增生,后范围逐渐扩大,延及左侧胸部、背部、右上肢,皮疹无明显痒痛不适。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侧颈部、左侧胸前、背部、腹部、双上肢见不规则片状、条索状黄褐色至黑褐色斑片,双侧颈部、左腹部、左上肢见明显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见大小不一颗粒状隆起,角化明显,未见明显鳞屑及痂皮(图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胸部X片、腹部B超无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伴明显角化过度,棘细胞增生,真皮浅层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图3)。临床诊断:泛发性疣状痣。治疗:择期分批CO2激光治疗。

图1 双侧颈部、左侧胸前、上腹部、双上肢见不规则片状、条索状黄褐色至黑褐色斑片,双侧颈部、左腹部、左上肢见明显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见大小不一颗粒状隆起图2 左侧背部、腰部见不规则片状、条索状黄褐色斑片,表面稍粗糙,其上见大小不一颗粒状隆起图3 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伴明显角化过度,棘细胞增生,真皮浅层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HE,×100)

讨论 疣状痣又名表皮痣或线状表皮痣,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引起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所致。1通常在初生时或幼儿期发病,偶尔也有10~20岁才出现,男女均可发生,皮损常表现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疣状损害,其大小、形态及分布各不相同。病变可位于身体任何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至一定阶段时即静止不变。根据临床形态本病可分为三型:局限型、泛发型和炎症型。局限型最多见,泛发型较少见,常并发其它先天性畸形如牙齿发育异常、多指症、屈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癫痫、神经性耳聋与精神发育迟缓等,称为表皮痣综合征。本例患者未合并其他畸形,临床上需要与线状苔藓、线状扁平苔藓及线状银屑病等鉴别。治疗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小面积者可采用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本例患者因皮损分布广泛,治疗困难,建议患者择期用CO2激光治疗面颈部暴露部位皮损。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110.

(收稿:2013-11-08)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十堰,442000

猜你喜欢
斑片黄褐色线状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长颈鹿
瑟瑟的梦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中西结合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线状生命
双侧太田痣1例
硬化性脂膜炎1例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