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辽宁利用外资的形势分析

2014-03-22 08:13董运来李宏岩
关键词:利用外资十二五外资

董运来,李宏岩

(1.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省信息中心 综合处,辽宁 沈阳 110002)

“十二五”时期辽宁利用外资的形势分析

董运来1,李宏岩2

(1.沈阳师范大学 国际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辽宁省信息中心 综合处,辽宁 沈阳 110002)

2008年以来,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风暴不仅给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而且也使得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衰退。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和严峻的经济形势,各国政府都以积极的态度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力图把经济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并最终带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走向复苏。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确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一年。在此背景下,探讨辽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效及未来一段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提升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

“十二五”;辽宁;利用外资

“十二五”时期是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发展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新形势,探讨辽宁省“十二五”时期利用外资的基本方略,深入分析当前利用外资的国际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十二五”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给辽宁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对于提高辽宁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格局,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辽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成效

“十一五”时期以来,辽宁省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成功地克服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成效显著,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预期。对辽宁地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重大项目增多,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时期以来,辽宁利用大项目明显增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增强。如全球著名芯片制造企业英特尔公司投资50亿美元建芯片厂项目,新加坡万邦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船舶修造和公共港区建设项目,韩国STX商社投资10亿美元的造船项目,台湾富士康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营口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5亿美元的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环保搬迁改造及扩产项目。此类项目投资规模大,牵动作用强,对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二)实际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利用外资的总量上来看,辽宁从2000年的30.1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67.9亿美元,增加8倍左右。与此同时,吸引外资总量在全国各省区的排名也上升到了第二位,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战略思路下,仍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到“十二五”期末,辽宁累计直接利用外资有望达到1200亿美元。但在总量上与沿海发达省份尤其是和江苏和广东相比,辽宁的绝对量还有较大差距,有待于相应政策的继续调整。(全国及辽宁、江苏、广东历年利用外资的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辽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各省比较

(三)利用外资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主

2004—2011年间,辽宁省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以制造业、房地产业为主,投入其他产业的平均水平明显偏低。

1.以2011年为例,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13.27亿美元,约占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46.7%,而其他行业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等数量较少。今后在制定利用外资政策的时候,需要与国家调整结构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

2.外商投资在房地产业的高度集中是辽宁省利用外资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房地产行业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总体上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2010年更是达到了70.28亿美元,占当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33.87%。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进行楼市调控的难度,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影响,需要深入思考。

3.农业部门利用外资的数量明显偏低,平均占利用外资总额的1%左右。从国家连续十年出台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大农业部门吸引外资的力度,对于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就业,提高区域农业的竞争力水平,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今后利用外资应着重对农业部门有较大的倾斜。(2004年-2011年辽宁主要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2004-2011年辽宁主要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额(单位:万美元)

(四)外资来源地呈多元化趋势

目前,辽宁吸引了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外资来源地向多元化趋势发展。但是主要来源地比较集中。辽宁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是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中香港投资近些年来稳居第一位。2011年,在辽宁省利用外资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美国。这些地区累计在辽宁的实际投资额达到了202亿美元,占辽宁实际利用外资的83.2%。其中,香港在辽宁实际投资为161.1亿美元,同比增长40.32%,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66.4%;日本实际投资为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9%;韩国实际投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5.8%;台湾地区实际投资为6.7亿美元,同比下22.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8%;美国实际投资为5.5亿美元,同比下17.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3%;其他所有地区投资合计6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24.6%。

二、辽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形势分析

2009年以来,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国际金融市场在逐步趋于稳定,世界经济也出现趋稳迹象。但由于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过深,因此,全球经济若想实现完全复苏尚需时日。

(一)2012年全球直接外资增势放缓

尽管受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当前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影响,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仍然增长了16%,首次超过2005-2007年危机发生前的水平,达到了1.5万亿美元,但仍然比2007年的峰值低约23%。2012年,全球经济可能会再度陷入不确定的局面,且主要新兴市场的增长可能放慢,这些会削弱2012年全球直接外资增长的良好势头。因此,2012年全球直接外资的流量可能会达到1.6万亿美元左右(近10年以来的全球外资流量变动趋势如图2所示)。如果不出现宏观经济震荡,全球直接外资有可能将于2013年达到1.8万亿美元,于2014年达到1.9万亿美元。

图2 2002-2012年全球直接外资流量(10亿美元)

(二)主要经济体直接外资流入量均上升

2011年,直接外资流量在各大类经济体均有所增长。流入发达国家的直接外资增长有力,达到74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1%。然而,这一流入量与危机前三年的均值水平相比仍然低了1/4。

与此同时,在发展中国家,直接外资增长了11%,创纪录地达到6840亿美元。转型经济体的直接外资增长25%,达920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分别占全球直接外资总量的45%和6%(如表2所示)。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占全球直接外资流量比重不断提高,且在2011年发达经济体外资回升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份额,说明了这些国家所释放出来的经济活力及其对未来直接外资流量所起的重要作用。估计未来三年这些国家仍将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

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直接外资流入量连续三年不断下降。但非洲的前景日渐光明。2011年非洲流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北非遭到撤资。与此相反,流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直接外资恢复到了370亿美元,接近历史峰值。

表2 按区域分列的2009-2011年直接外资流量(10亿美元/%)

2012年,所有三大类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直接外资流入量都将小幅增长。在发展中区域,预计非洲的直接外资流入量将恢复。预计亚洲(包括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以及西亚)和拉丁美洲的直接外资将有缓步增长。预计2012年流向转型经济体的直接外资将进一步增长,并于2014年超过2007年的峰值。

(三)主要经济体自顾性增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之初,各经济体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几乎同步协作,但随着世界经济从衰退走向复苏,由于各国复苏步调不一致,区域不平衡,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减弱,协调难度加大,处理不好将会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自顾性会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即使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出现大幅反弹也尚需时日。

(四)经济危机的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

企业的投资计划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致使一部分企业对未来的国际直接投资前景持悲观态度。总的来看,全球经济的不景气、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因素;另外,石油、原材料价格的频繁波动以及汇率的不稳定性等也对跨国公司投资计划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多数企业更多地依赖于合伙公司等非股本投资的模式来降低成本和费用支出,以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对于跨国兼并、收购和绿地项目等股本投资模式则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这些都是危机以来全球资本流动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

从长期来看,多数跨国公司对于全球经济的前景持较为乐观态度,愿意加快其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投资数量会逐步恢复,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这种先下降后反弹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五)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小于发达国家

到目前为止,此次经济危机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剧减给发达国家如欧洲和北美等国带来的影响最为严重。以2008年为例,发达国家的外资流入下降了25%,而新兴经济体的外资流入则在持续增加(增速为7.2%,低于2007年)。但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资本流量和存量上依然占据着绝对高的比例,仍然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优先选择地。因为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包括政府的效率、基础设施的质量和专业人才的数量等)要远强于发展中国家,而这也正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

未来的三到五年,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因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会使其吸引外资的数量继续增加。从2012—2014年跨国公司最具投资前景的10个国家排名来看,有4个来自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分别排名第1和第3;另外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排名分别为第6和第8),巴西和俄罗斯也在其中,这说明“金砖国家”仍旧会在今后的发展中显示出强劲的势头和潜力。

综上分析,只要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得当,金融危机并不会改变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三、辽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强化利用外资环境建设

1.建设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依法下放外商投资核准权限。健全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全面负责办理外资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受理外商投诉求助。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2.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建设促进协调机制。健全重大项目洽谈、审批、开工建设和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保障制度,为其快速落户、顺利建设、成功投产搭建“绿色通道”。3.营造浓厚的亲商氛围。定期召开外商投资企业恳谈会、座谈会,认真听取外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外商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四是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协作关系。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维权活动,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二)深化利用外资载体建设

1.推进园区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以完善的城市功能来吸引项目、聚集人才。加快推进沈阳经济区连接带的新城区、新城镇建设,加快沿海经济带的重点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吸引外资项目进驻。

2.推进产业园区向专业化发展。一是要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因势利导,放大自身优势,与其它地区开展错位竞争。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配套服务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如供水、供电、道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和投资咨询、技术开发等中介服务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坚持依法规划,提高建设水平。不同的产业园区根据不同的产业定位,制定不同的企业准入标准,入驻园区的项目要在园区的产业定位范围内,选址应在规划设定的功能区域内。

3.大力推进港区联动发展。港口的规划建设要与临港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港口的功能要与后方园区的产业定位相衔接。吸引国际知名企业以租赁方式,对岸线和后方一定范围的土地进行统一开发,由企业全面负责港口和产业园区规划建设,促进港口、物流、产业、园区和城市互动发展。

(三)创新利用外资形式

1.积极开展并购方式利用外资。要妥善解决产权界定、国有资产评估、职工安置等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认真筛选可供并购的投资项目,向外商出售部分或全部股权,积极推动跨国公司以并购、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促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2.有效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推进省内企业境外上市工作,加强企业境外上市的宣传和引导,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企业与境外中介机构建立联系,密切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新加坡、美国和英国证券交易所等境外资本市场的沟通和合作,积极支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赴境外上市,进一步扩大我省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

3.积极引进外商投资性公司。目前我国外商投资研发中心中,有一半以上是投资性公司设立的。这些研发中心的设立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吸收转化。要进一步将引进投资性公司项目作为我省利用外资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沈阳、大连市要积极吸引跨国公司设立投资性公司,努力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聚集区。

(四)大力推进外资来源多元化

1.毫不放松抓好吸引香港和台湾投资。要进一步加大对香港的招商力度,扩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引资规模,吸引其在辽宁设立地区总部,使辽宁成为香港面向中国北方投资的大本营。台商在珠三角、长三角投资较为密集,我省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台商投资北上辽宁。

2.加大对日本、韩国的引资力度。日韩与辽宁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产业互补性强,是我省利用外资的重点区域。日韩对华投资正在从贸易型战略向市场型战略转化,对华投资已经从生产加工贸易型转向在当地生产、当地销售的投资战略;从加工制造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延伸,研发、物流、销售等环节的投资力度加大;从分散投资向集群投资转化。我们要适应日韩对华投资趋势的新变化,规划建设一批以日韩投资为主的产业园区,为日韩投资者量身打造适合其投资和生活居住的聚集区。

3.积极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省的投资。目前,全球对外投资的3/4来源于欧美,并且投资项目资本技术密集度高。辽宁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更利于承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美国的对外投资重点在欧洲和南美洲,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必将成为美国新的重点投资地区。我们要超前谋划好吸引美国投资的重点项目,在吸引美国投资上取得重大突破。欧盟各国在中国投资数量少、规模也不大,还没有真正形成势头。要以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为重点,以大项目为牵动,积极吸引欧盟来辽宁投资。

结语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未来一段时期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和利用外资形势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今后,辽宁省利用外资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出口形势也会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调整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丰富利用外资形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现利用外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毕吉耀,张一,张哲人.“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10(2):22-29.

[2]国家发改委外资司.我国境外投资风险和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0(1):32-55.

[3]何艳.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基于来源地差异视角[J].财贸研究,2007(4):12-16.

[4]金三林.“后危机时代”的重大机遇与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J].开放导报,2010(2):22-24.

[5]刘柏霞,李亮.加入WTO对辽宁省利用外资情况的影响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

[6]罗智波.中国利用外资的形势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09 (5):39-41.

[7]彭小慧.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2009(4):124-125.

【责任编辑 李 菁】

F740

A

1674-5450(2014)06-0044-04

2014-08-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TY029);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1CA005)

董运来,男,辽宁本溪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十二五外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利用外资概况
全国利用外资分行业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