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投资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用
——以湖北襄阳为例

2014-03-25 11:59徐照林朴鍾恩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襄阳经济建设

徐照林,【韩】朴鍾恩

(韩国全北国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国 全罗北道全州,561—756)

中小城市投资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用
——以湖北襄阳为例

徐照林,【韩】朴鍾恩

(韩国全北国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韩国 全罗北道全州,561—756)

发展高等教育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急需,投资高等教育是建设环保型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本身就是直接投资经济建设,对其它诸如经济、科学、卫生等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同等土地和投入条件下,中小城市投资高等教育的经费所产生的就业岗位、GDP值和间接税收大于投资一般企业建设,并且对城市影响力远大于投资企业。

中小城市;高教投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内陆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关联到内陆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诸多方面均衡发展。本文选择中国湖北襄阳与襄阳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选择襄阳来分析,是因为内地有很多城市和襄阳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状态,高等教育与文化教育发展建设情况差不多,选择襄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资源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

襄阳位于中国湖北西北部,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从交通上分析,具有通往东西方向高速铁路、南北方向铁路,市区有4个铁路客运站,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有两个民航机场,,水路、铁路、公路交通发达。同时襄阳也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除武汉外经济,教育,文化和体育的中心,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区域位置和交通上分析,中小城市是具有发展高等教育的地理优势。

(二)生源优势

从襄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了解,襄阳全市常住人口为550万人,约有30万人处于应受高等年龄阶段 (18—21岁,4年),理论上讲,每年报考人数约为75 000人,可以为高等教育提供适量的生源。

(三)政策优势

湖北省委、省政府给襄阳提出了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的战略新目标。建设四个襄阳与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公报中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的吻合。说明,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具有政策优势。

二、发展高等教育是中小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

首先,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进行对比。根据襄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数据显示,襄阳市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为2 502亿元(人民币,以下相同),襄阳市有4所普通高等院校。2012年甘肃省实现GDP为5 650亿元时,甘肃省有37所普通高等学校,甘肃省GDP5 650亿元是襄阳GDP2 502亿元是2.25倍,甘肃高校是襄阳高校的9.25倍。从经济角度分析,在GDP比值相同情况下,襄阳高等学校数量,还不到甘肃省的1/4。内地很多中小城市教育开支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国内生产总值4%的比例[1]。

其二,与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对比。2012年,江苏常州市全市GDP为3 600亿元,襄阳市全市GDP为2 502亿元,显然,常州市全市GDP是襄阳市GDP的1.44倍,而常州共有高校11所,共有4所本科院校,其中具有招收博士资格本科高校1所,高职7所,常州市高校数量是襄阳高校数量的2.75倍。显然,仅从GDP角度上讲,在GDP比值相同情况下,常州市高校数量大约是襄阳高等学校数量的2倍。因此,从经济角度对比分析,不论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落后地区相比,内地很多中小城市高等教育的发展严重滞后,发展高等教育是经济建设的急需。

从每百万人高等学校数量来分析:截至2010 年11月1日,常州全市常住人口为459万人,襄阳市全市常住人口为550万人。按每百万人计算,常州市每百万人是2.397所高校,襄阳市每百万人是0.727所高校,常州每百万人高校数是襄阳的3.3倍。

从人民群众对子女受教育的的要求和青少年受高等教育要求来看,文化名城的襄阳人民比甘肃人民愿望更强烈(有教育专家研究结论。中国从西向东,愿意多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强烈)[3]。

其三,与经济建设突猛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对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是前苏联最贫穷的加盟国之一。为什么20多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经济建设突猛进?其高等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共有人口1 702.86万,有普通高等院校144所,5~24岁人群受教育率近100%,每百万人高校数8.5所。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每百万人口拥有高校数是常州的3.6倍,是襄阳的11.7。可见,中国内陆中小城市的高等教育的现状,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了。因此,发展高等教育是中国内地中小城市经济建设的急需[2]和人民的强烈愿望。

三、投资高等教育就是投资环保型经济建设

普通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促进商业,特别是对饮食业、文化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推动力,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促进消费的贡献是巨大的[3]。以普通高等学校三本为例,生活消费(伙食费+零花费)每生每年按15 000元计算,学费每生每年按规定至少是13 500元,假如在校生为15 000人,一年可达消费4.275亿元,在这个过程中,贡献税收为0.727个亿元,在加上中间消费过程税收,贡献税收可达1亿元。按第三产业人员每人每年10万元计算,4.275个亿元创造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岗位4 275个[4]。根据中国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生师比的要求,至少要专职教师830名,加上管理人员,需要教职员工1 000名,按照人均工资10万元计算,每年共需支付1亿元工资,贡献税收为0.17亿元,又可以创造工作岗位500个。

从土地使用效益的角度分析,假定,建设一所普通高等学校需要1000亩土地,容纳15 000名学生,每亩地产生GDP值=(学生4.275亿元+教职员工1.000亿元)/1 000亩=52.75万元,每亩地产生税收11.7万元,每亩地产生工作岗位是 (1 000亩地产生为学生服务的4 275个岗位+教职员工务1 000个岗位+为教工服务500个岗位),共5.775个岗位。5亩,才能解决一个农民的工作,1亩地,办大学,就能解决更高层次5~6个人就业。高就业带动也(就)是发达地区热衷于办大学城的原因之一[5]。

因此,中小城市投资高等教育是建设环保型经济,比建设占地相同的一般企业所产生的GDP要大,税收要高,贡献就业岗位要多,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负作用。从长期看,投资入高等教育,等人才走向工作岗位后,其后期经济社会效益将更为明显。[6]

四、高等教育对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

中小城市投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从短期看,不仅仅是对经济建设的投资,也是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投资;从长期看,是对社会发展的投资,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如果15 000青年人不上大学,中小城市的地方政府就得为他们提供15 000人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减少相关5 775个工作岗位。如果不办一个15 000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小城市地方政府共要增加20 775(学生15 000+5 775)个工作岗位,才能使工作岗位数平衡。

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能够为农民子女上大学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美好农村建设。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想农民富,关键在教育,中小城市高等教育搞好了,农民子弟上大学的多了,农民自然就富了。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古人日:“积金千两,不如多买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中小城市不论是从人民群众子女对上学需求分析,还是从经济发展需求、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中小城市发展高等教育是可行的,必须的,是实现中国梦基础。因此,中小城市政府必须加大对高等学校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才能满足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五、结语

不论是民办,还是公办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对其投资,既可以产生很高的GDP值,同时也可以产生税收和就业岗位。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实质上也是对经济建设的投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投资方向,加大力度投资高等教育,不仅能获得近期社会和经济效益,更能获得远期的经济效益,也是中小城市稳健、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1]徐军,姜鸿,潘伟强.高校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以常州、无锡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58—61.

[2]秦社华,李勇.加大政府教育投资必要性的实证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4—67.

[3]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1):1—5.

[4]周元武.略论财政性教育支出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关系[J].教育与经济,2001(1):38—40.

[5]罗焰,陈洪萍.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教育收益率的比较分析[J].老区建设,2008(20):27—29.

[6]邹鑫.民办教育投资的收入、成本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09(1):47—50.

Effect of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on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Taking Xiangyang as an Example

XU Zhao-lin,Park Jong E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jeonju 561-756,Jeollabuk-do,South Korea)

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fits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medium cities,and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developing environment-friendly economy.Develop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mall-medium cities is also the direct investment,and it plays great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health,but also for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build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It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push forward socialistic economy-construction,politics-construction,culture-construction,society-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On the condition of same investment,a conclusion is shown that employment,GDP,indirect tax and positive influence produced by th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are greater than that produced by investment in industry.

small-medium city;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economy-development;social stability

G40—054

A

2095—042X(2014)02-0044-03

10.3969/j.issn.2095—042X.2014.02.009

(责任编辑:刘志新)

2013-12-25

徐照林(1989—),男,湖北省襄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贸易、高等教育投资等研究。

朴鍾恩(1963—),男,韩国全罗北道全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高等教育投资等研究。

猜你喜欢
襄阳经济建设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