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理分析

2014-03-25 17:14吴景良李雪飞段昕所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依赖性真皮皮肤科

吴景良,李雪飞,王 丹,段昕所☒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北承德 067000)

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理分析

吴景良,李雪飞,王 丹,段昕所☒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北承德 067000)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及含糖皮质激素化妆品的广泛使用,导致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往的研究认为,长期应用激素使患者皮肤角质层变薄,真皮乳头萎缩,皮肤失去了正常防止水分丧失的屏障,从而引起干燥、脱屑和皲裂,而毛细血管扩张可能是皮肤萎缩的相对表现。现结合我们近年来诊治的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5例皮损标本均来源于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符合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1]。25例患者中,男10例(男性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多来自农村),女15例,年龄18-76岁,平均48.76±13.77岁,所有患者均无其它系统疾病。采用环钻或手术取材,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并连续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行HE染色。

2 病理结果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表现为表皮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细胞间或细胞内水肿,部分海绵形成;真皮乳头水肿,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真皮血管、毛囊、皮脂腺周围较多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偶可见多核巨细胞。其中6例表皮出现少量中性粒细胞聚集,2例出现少量淋巴细胞移入表皮,3例出现毛囊角栓,3例出现部分棘层萎缩,2例表皮部分坏死,2例出现基底细胞灶性液化,2例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嗜碱性变,1例真皮胶原纤维增生,3例在真皮血管毛囊周围出现较大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例在真皮血管周围大量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较多浆细胞浸润。

3 讨论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面部长期反复不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造成患处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特点是当重新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好转,但再停药后皮炎迅速复发,甚至加重。患者为避免停药后皮炎的反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使皮肤局部形成了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顽固难愈,成为皮肤变态反应和美容专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潘炜华等[2]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香猪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皮肤病理变化的研究中发现,外用任何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均可能在用药35天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皮萎缩变薄,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上皮萎缩加重,萎缩程度和激素强度成正比;用药50天后还可出现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但本组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病理表现中仅3例出现部分棘层萎缩,分析可能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原发疾病的差异,造成皮肤组织结构的改变有关。

Ljubojeviae等[3]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组织病理改变与酒渣鼻类似,且随疾病的时期和严重程度而变化分析本组25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织病理表现后认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理改变与亚急性皮炎基本相似其异质性可能与该病的分期、皮损表现及原发疾病的不同等因素有关,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恒.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7,40(1):5-6.

[2]潘伟华,何金,刘晓刚,等.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香猪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皮肤病理变化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694-1696.

[3]Ljubojeviae S,Basta-Juzbasiae A,Lipozenèiae J.Steroid dermatitis resembling rosacea: aetio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2,16(2):121-126.

R758.25

B

1004-6879(2014)03-0261-02

2013-12-05)

猜你喜欢
依赖性真皮皮肤科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关于N—敏感依赖性的迭代特性
N-月桂酰基谷氨酸盐性能的pH依赖性
邢台市中医院皮肤科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靓芙康复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临床观察
舒适护理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的应用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
“我与真皮标志”征文选登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