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25 17:14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医用

裴 铎

(承德医学院数学计算机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裴 铎

(承德医学院数学计算机教研室,河北承德 067000)

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生;教学理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用高等数学》课程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1]。医用高等数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可为医学生今后的科研和工作实践奠定基础[2]。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医学院校的学生,本文从医学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分析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案。

1 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

医用高等数学主要面向医学院校临床、护理、中药、影像、麻醉等专业的本科学生,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讲授时间一般为36-90学时,以大班的形式授课,讲授的内容以微积分为主。

长期以来,医用高等数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2012级的学生在高中时第一批使用了高中新课标教材,其中虽然已有简单的微积分计算方面的内容,但在深入学习微积分、映射、反函数等内容时,学生也觉得比较困难,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医用高等数学是最难的一门基础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只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不同,授课内容没有本质的区别。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期末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医用高等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交叉学科”这一概念出现在众多领域,数学对于许多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医学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做到学以致用,为此在医用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出了新的理念。

2.1 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在我国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背景下,医用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通过讲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题多问、多解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高等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养成以多视角看问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授课重点要由数学知识向数学思想转化,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

2.2 适应医学生特点,改革医用高等数学教学 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应该为医学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与医学专业知识相适应的特点,这样才能满足医学生的需求,建议如下:

2.2.1 普及数学教师的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学专业人才,由于医用高等数学的授课教师缺乏医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与医学应用联系到一起,很难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医学知识的相关性,因此造成了数学与医学专业知识的脱节。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医学院校现有的资源对数学教师进行基本医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或者旁听医学基础课,这样,不仅可以让数学教师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知识,从而将医学知识融入到数学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加强数学教师与医学教师的科研合作,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

2.2.2 增加概率统计的教学内容:目前,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仍以微积分为主。微积分对于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固然重要,但其它方面的数学知识在医学领域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概率统计学。原有的授课安排使得学生对概率统计的知识了解很少、很肤浅,学生在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时感觉很困难,更达不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效果。因此,应在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概率统计部分的授课学时,以利于后续“医学统计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应用。

3 教学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方案

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与其他理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有所不同,教师要以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针对医学的专业特点,在新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教学方案:

3.1 在教学过程中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利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医用高等数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函数渐近线”的教学中,首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中学数学中学过的渐近线,然后启发学生在其它函数中找到不同的渐近线,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自己给出不同类型渐近线的概念。这样,虽然授课时间可能会增加,但是学生能完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刻。如果学生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就会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在学习其它课程时,也会有发现问题的意识。

3.2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数学模型是发展科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4]。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应用到实际中去的一门学科,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例如超市里不同种类货物的摆放位置和摆放数量,如何摆放可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就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设置情景、建立模型,让学生完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如果数学教师对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教学效果,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本文针对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案。在今后医用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努力,提高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1]吴震中.《医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105-106.

[2]王松建.医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3):22-23.

[3]刘璐,赵会仁,李丹丹.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医用高等数学》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1,9(4):37-39.

[4]葛琳.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思考与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65-4067.

(教学研究栏目编辑:陈志宏)

G642.2

C

1004-6879(2014)03-0270-02

2013-11-03)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医学院校医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卫校化学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