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探析

2014-03-28 10:32龙小平王文旭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人文精神

龙小平,熊 伟,王文旭

(1,3.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2.江西省万载县教育局,江西 万载 336100)

高等学校在全面落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由于所设课程大多是理工科课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理工科院校要着重依托所开设的有限的人文社科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本文立足于理工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就该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实现进行研究和探讨。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人文教育。“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即自然;人类据此而结成夫妇,又从夫妇而化成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是文化。所谓人文,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修养和气质,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教育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张“人性”、“人权”,反对“神性”、“神权”,它蕴含的人文精神成为西方大学教育的最初基石。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包括:1.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包括立场、观点、理想、信念、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等;2.道德素质目标,包括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3.文化素质目标,即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4.心理素质目标,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向上的进取心和健康的个性;5.审美素质目标,包括良好的审美意识、健康的审美情趣、一定的审美创美能力;6.外在素质目标,外在素质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人们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谈吐文雅等。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但其根本的就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即冯友兰所说的“使得人成为人”,主要有公民教育、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教育、历史与文化传统教育、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文学与艺术教育等。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重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要求。

第一,当今的大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做人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素质欠缺,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切都讲所谓的“效益”,也就是物质利益,这使得大学的教育观念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变成了面向市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学院,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知识的传授当然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没有优秀的专业知识是难以在就业压力大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但是我们却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我们只注重培养冯友兰所说的“某种人”,即从事某种具体职业的人,而忽视了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14日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情商的培养更要靠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是为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一个人一生最关键的却在于如何做人,如何不断地学习进取,因此人的性格、品格、意志、兴趣等是人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这方面的培养要依赖于人文学科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而目前很多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课开设得较少(当然这其中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就业竞争压力大,多开设一些专业技术课程对于学生就业很有帮助)。有的大学的素质教育课基本上只是一些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艺的课程,而真正贯穿人文精神的主要课程文学、历史、哲学等,基本没有开设。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做人方面有很大的缺陷,由此,大学生中出现“马加爵”、“药家鑫”之类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过于强调政治教育,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人文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我们重视的往往是培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人才,却没有注重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才。当然,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来说,我们必须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坚定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我们还需要他们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非常强调人文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但是却立足于现实的人以及其现实生存状况和现实社会矛盾,通过社会的各种关系对价值进行总体反思。这种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的新价值观。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价值观念教育,使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应该承担一定的工作和责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要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和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1]260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730-731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全面统一,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全面统一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等多方面有机统一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就是讲授如何成为人的一门课程,如何做到人的全面发展,如何使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所以,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对于大学教育来说,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我们现有的理工科大学不可能大量开设一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让学生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全部领域。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即自然是客观性的存在,自然是辩证运动变化的,其运动变化又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这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了世界观基础。马克思主义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即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是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按照这一基本规律,最后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价值目标,这一根本目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高度关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立场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3]15得出的观点是,她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致力于实现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只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得出对各种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结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乃至全人类利益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正如教材指出的:“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1]18-19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助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精髓。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主体意识包括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自主意识、自信意识、自强意识和自控意识,它要求主体具有独立思考、自己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才是一个具有人文素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重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问题,要结合各种社会现象,用马克思主基本观点进行分析,交流讨论。特别是要关注一些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食品安全、环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与过分强调效率,科学主义的过于张扬紧密相关。通过分析,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精神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科学给人以力量,推动人们努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文却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使社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通过结合现实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的人文素质和精神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

第三,引导学生阅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从中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的真谛。比如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等。通过阅读文献,理解这些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运用,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那就是她的一切理论都是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深刻地体会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那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真谛,提高人文意识。

第四,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社会实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认为“实践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也就是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56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状,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智力优势,为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基本需求服务,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胡锦涛同志谈到高等教育的时候曾经指出: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社会实践,一方面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提高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让大学生走向基层,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大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注民众的优良品格。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理人文精神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