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ESP教师角色和师资建设

2014-03-29 09:49高静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师资英语教学

高静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

探析ESP教师角色和师资建设

高静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49)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对学校的师资建设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ESP课程的特殊性出发,分析了ESP教师同时作为语言教师、课程设计者、研究者和课程评估师的各种角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ESP教学实践,比较了承担ESP教学的几类人员的优缺点,并就ESP师资培养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ESP;教师发展;师资建设

1.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依托课堂进行的通用英语教学,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随着通用英语教学在中小学多年的普及和发展,社会上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定位表示了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如何利用现有的师资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概念在国内被提出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和初步的应用。大学英语应从基础英语逐渐转到专业英语上来,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到ESP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蔡基刚 2004,2010)。

从本世纪70年代起,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教学就已经在国外兴起(Sinclair 1978)并有长足的发展。ESP教学主要包括了通用的学术英语教学和职业英语教学两大类(Jordan 1997)。当前,国内大学中普遍开设的诸如法律英语,商务英语,工程英语等课程就是ESP的实践。这些课程的教学由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或者由各专业的教师提供教学,比如由法律系的老师讲解法律英语等等。英语专业的教师熟知语言教学的方法,专业课教师了解专业英语承载的专业知识,但这两类教师的优点也是对方在教学中所欠缺的。 新的教学模式对同时具有专业背景和英语专业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很强需求。然而这种需求和现有的大学师资情况又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如何利用现有的师资满足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探析。

2.ESP教师的角色

ESP教学的目的与通用英语(GE)不同,因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语言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英语的交流环境下聆听讲座、参与讨论、阅读资料、书写专业文本、理解专业词汇的特殊用法及语义,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技能(Alexander et al.2008:7)。下表1比较直观的显示了这两种语言教学的特点。

由于通用英语教学和ESP教学在教学内容和目的上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作为ESP的教师也比教授通用英语的教师要承担更复杂的教学任务。Dudley-Evans和St.John(1998)将ESP教师称之为“ESP实践者”,其原因就是认为ESP教师不仅仅扮演了教师的角色,更承担了课程设计、调查研究、沟通合作以及课程考核评估等任务。笔者认为由于ESP课程的特殊性,ESP教师要同时担任语言教师、课程设计者、研究者和课程评估师的角色。

2.1 ESP教师的语言教师角色

ESP教师首先应该是有经验的语言教师。在ESP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是专家,而学生往往比教师在专业领域上更精深。因此,ESP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学生专业知识,而是对学生在专业技能的语言沟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授ESP课程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能在课堂上身临其境地使用专业英语,完成语言交流任务。 这需要教师通晓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技巧,知道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发言,用最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操练。

2.2 作为课程设计者的ESP教师

目前而言,ESP课程还是一门相对新的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有许多工作需要教师来做,包括确定教学目标、编写教学大纲、选用合适的教材、积累教学辅助材料、确定授课方式等等。同时由于ESP的特点包括为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而设计,在内容上与特定的领域、行业和活动相联(Strevens 1988),ESP课程要与特定学科相联系又要符合特定学习者的需要,ESP课程教师之间的借鉴也很难。这就让ESP教师成为了一个“设计师”,从始到终地认真设计课程的每个环节。

2.3 作为研究者的ESP教师

教学科研互相促进一直是很多人提倡的。而作为ESP教师,在教学中做研究则显得必不可少。 研究首先包括对学习者的研究,ESP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英语水平、职业发展需求以及学习目的等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习者的需求,这些调研结果是个性化课程设计的基础。其次,ESP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研究。在专业英语方面,教师应该比较深入地了解语言所承载的准确信息,例如法律英语上一词之差往往意味着合同的合法与否。专业研究也包括对语言教学理论、教育学等方面的研究。再有,ESP教师必须对 教学过程进行分析研究,ESP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不同于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这些新的教学尝试是适合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教学效果,都需要ESP教师积极地探索,积累经验。

2.4 作为评估师的ESP教师

通用英语教学可以采用目前成熟的考试制度考核和评价体系,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的程度还是对于教学的效果都方便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可以量化比较。由于ESP的课程是个性化的,通常为特定学习者或学科活动专门设计的,对于学生学习程度和效果的考核也需要特别考虑。考核的方法可以有别于传统的语言测试,但应该科学客观。因此,这种考核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另外,ESP教师应该对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进行评价,监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习者需求是否被满足,教学的流程是否规范等等。这种自我监督自我评估的机制是保证ESP课程成功必不可少的。

3.ESP教师的师资建设途径

师资建设是指“开发和配置教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师资源效益以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活动”(吴志宏2006)。师资建设不仅仅包括了人事规划,更包括思想素质培养、师资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结构建设。面对ESP教学这个挑战性的工作,师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3.1 思想素质建设

ESP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因此相对于常规教学而言,对教师的思想素质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三个要素:诚实、责任心和自信。

面对专业知识,ESP教师不需要不懂装懂。以一个真诚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坦率告诉学生你的真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往往更能获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ESP教师最重要的技能是能够用通用的语言向非专业人士描述专业知识和用专业语言讲述专业知识,而不是对专业知识进行研究。因此ESP教师要具有诚实开明的态度,以避免专业知识造成的尴尬局面。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教案、熟悉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对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课堂活动设计等等都是ESP教师责任心的重要体现。ESP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学生强,而是自信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自信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3.2 专业素质建设

大学ESP教师的主要来源包括四种:英语专业背景的大学英语系教师、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专业课教师、同时具有英语和相关专业背景的ESP教师以及来源于社会的相关领域专家。目前来看,后两种来源在ESP教师中占很小的比例。下表2简要列举了四种ESP教师的优势和劣势。

由上表比较中不难看出,英语系教师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也有足够的人数,但是欠缺相关知识。专业课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经验欠缺,同时有太多专业课教师也不愿意从事语言教学,因此在教学投入上 欠佳。双背景的ESP教师 同时具备英语语言和相关专业的知识,综合起来ESP教学的能力也是最强,但是目前此类教师在高校ESP教师中所占比例很低。来自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可以给学生提供讲座和短期培训等服务,但是不会长期在学校任教,因此在教学上不会投入太多,只能作为ESP教师的补充。

由此可见,为适应大学英语ESP教学的需求,急需对ESP教师进行培养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ESP教师培养办法主要包括短期培训、长期学历提升、教学交流以及自我提高四种途径。下表3简要列举了当前的ESP教师发展的途径,并从培养方法、投入时间、对教学的影响、资源需求以及培养效果等方面做了比较。

3.3 教师结构建设

本文阐述的ESP教师结构建设主要是指ESP教师的长期引入、培养和短期兼职教学两个方面。长期而言,大学需要引入具有ESP专业教学学位背景的人才或者鼓励在职教师提升专业技术学位。学位不仅仅限制于博士学位,更要专注于和ESP教学的有效结合,比如法律英语的硕士学位往往比专业的法律学位对ESP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大学也应该引入ESP教学的学科带头人,比如知名的专家和教授。相关引入机制和优惠条件要提早建立,让他们在ESP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并在实际教学中给予ESP教师切实的指导。

短期引入英语语言基础较好的社会兼职专业人士也是高校ESP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比如相关专业的企业、研究所和国际性大公司,形成教学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这种产学研结合能使教师把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

ESP教师资格制度也是一个处于探讨阶段的产物。不同于常规的教师资格证书,ESP教师资格需要在学历、ESP教学经验、ESP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估。

结束语

当前,大学英语教师多数拥有语言学的学位,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比较欠缺,与校内其他专业的交流也比较有限。同时ESP教学在国内也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管理流程,教学课件以及培训机制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支持,从而在ESP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尴尬的情况发生,并且对专业术语的掌握也很难达到ESP教学的需求。因此,大学的教学管理需要从根本上建立ESP教师的培养和激励制度,从而达到促进ESP教学发展的目的。

Alexander,O.,Argent,S.&Spencer,J.(2008).EAP Essentials:A Teacher’s Guide to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 Reading:Garnet Publishing Ltd.

Dudley-Evans,T.&St.John,M.J.(1998).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ordan,R.R. (1997).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inclair,J.M.(1978).Issues in Current ESPProject Design and Management[J].ESP-MALS Journal(Summer 1978).

Strevens,P.(1998).ESP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A].In 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s[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Centre.

蔡基刚(2004).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

蔡基刚(2010).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7)。

吴志宏(2006).教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9-3

*通用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和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师资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