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

2014-03-29 09:49蒲云萍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程英语教材跨文化

蒲云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

蒲云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跨文化交际学习理论,相对于以往单纯的语言基础知识学习理论,已经在英语教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探析高职高专现行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的设计和编写理念,强调英语教材的编写与跨文化交际理论结合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材

1.引言

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过程,从围绕“以课文为中心,语法为大纲”的教材编写模式,到“注重趣味与知识的结合、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结合”的发展,再到现今的“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依托的多元、立体化教材”的扩展,可以看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正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调整。在新形式下,如何将英语语言教学融入社会发展需求中,培养出具有实用性的高等技术型人才,是每一位高校英语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英语的教学,主要依从于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因此英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便成为指导英语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英语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2005年,蔡基刚先生最先提出了“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概念(黄林 2005),综合地阐述了第五代教材编写应该遵循以主题为主、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现行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以下简称《视听说教程》),正是在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原则的指导下编写的。

2.跨文化交际

2.1 内涵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异国或本国不同亚文化)之间的交际过程(葛朝霞,史明兰 2001)。它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是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证明,只要人类存在某种社会实践活动,就必然会逐渐形成与之相应的某种文化。交际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基本、最常见、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人类社会活动之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来的,他认为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又包括对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的了解,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Hymes将其阐述为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合乎语法,某种说法是否在形式上可能;2)适合性,某种说法是否可行;3)得体性,某种说法是否得体;4)实际操作性,某种说法是否实际出现了。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合法)、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的判断能力(束定方,庄智象 1996:88)。

2.2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到:“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功能和习惯”(孙晓慧 2002)。 从文化内涵来看,文化包括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原始的文化,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同文化一样,为全社会共有,具有文化的特点,所以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孙晓慧 2002)。其次,语言还反映文化。语言反应着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思维特征等。因此,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促进推动语言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2.3 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文化知识的交际,也不存在不可用于交际的文化知识(董明2007)。跨文化是两种文化的交叉作用及相互影响。由于不同群体所处的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等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交际习惯和语言规则,某一特定群体就形成了一套交际规范,构成一种交际文化。不同群体拥有各自的交际文化,并发展着自己的特有文化。当他们交际时,有时会出现大量或隐或显有别于本族群体的交流方式和习惯,势必会出现“文化负迁移”现象,犯文化错误。所谓文化负迁移,即一种文化的渗透与发展对另一种文化的发展起干扰和抑制作用,具体说来,它是指当本族文化中的语言知识与外来民族文化中的某些语言现象相矛盾或冲突时,人们往往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等来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比,并按母语文化的主体认识及思维方式加以取舍以符合本国文化的模式(葛朝霞,史明兰2001),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甚至可能造成误解或造成交际的失败。为了更好沟通和交流,避免文化负迁移现象造成的语用失误,出现不得体现象,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尤为重要。

2.4 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多数为单纯的语言形式的教学,即语法教学,只注重理解词汇、结构形式等语言知识的吸收,不重视文化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产生出一代代“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和高分低能的交际能力差的学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2000),明确规定了:“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中也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基本要求》第一次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见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出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不仅仅是学语言本身,还要学语言文化,包括交际模式、习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吸取他国文化的精华。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曾说过:“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孙晓慧 2002)。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将文化教学融入于语言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教材中的跨文化交际

3.1 《视听说教程》设计和编写的跨文化交际理念

《视听说教程》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知识考试(口语)大纲》设计和编写的一套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材,由复旦大学梁正溜教授、瞿象俊教授等主编,外籍专家Amy Goldman博士担任顾问。在《基本要求》(2000)“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原则的指导下,该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旨在通过真实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多样而又活泼的练习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同类教材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尽量从中西方文化差别的视角设计视频录像的内容和形式,提供相应的文化信息,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该教材的学习和训练中(翟象俊,陈永捷2011)。教材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选材全面、真实,听说技能训练紧密结合,题材生动、体裁丰富、语言材料多样,设计了贯穿始终的男女核心人物Michael和Shelley,各个场景能够有机串联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故事短小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而且趣味性、观赏性、口语性强,便于教与学。录像会话内容带有普遍性,语言实用,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以及真实场景中不同人物所使用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在实际情境中的交流和应变能力。

3.2 《视听说教程》内容的跨文化交际体现

《视听说教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实际听说能力为目的,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瞿象俊,陈永捷 2011)。教材内容主要涉及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一般涉外业务活动等方面,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情景,同时又具有典型性。在语言和内容的安排上,依循由易到难,情节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人类的认知理论原则和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教材既有语言基础知识的内容,又有语言文化的渗透。该教材内容的最大亮点是: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穿插进恰当的文化提示,即Cultural Tips,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实现了教材的跨文化交际理念。

《视听说教程》每单元均有不同的主题,涉及到不同的日常交际情景,内容结构由Lead-in和三个Section组成。Lead-in,即导入部分,是教学前的文化介绍部分,涉及到日常的生活交际,它与每单元的主题紧密联系。而三个Section部分则包含了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具体说来,Section OneWatch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视听说”,Section Two Intensive Listening“听力训练”,Section Three Time for Fun“趣味视听”。在每一个Section里,编者始终将跨文化理念融于基本的语言知识系统中,实现了语言和文化的交融,力图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社会身份、地位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Section One“视听说”部分,由BeforeWatching“看前准备”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视频中涉及到的词汇和文化材料,并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这部分的Cultural Tips“文化指示”内容,详细地介绍了中西方文化中的礼节、习俗、教育等领域的差异,为接下来的WhileWatching“边看边练”和AfterWatching“看后操练”环节中的Discussion“口头讨论”做好意识文化上的准备,并能够依此进行恰当的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实现从“视”、“听”入手,在基本看懂、听懂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去“说”。Section Two“听力训练”部分,是从听力的微技能训练和综合听力训练出发,结合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引入真实有趣的情景对话,对学生进行语言基础知识的操练。Section Three“趣味视听”部分,由影视欣赏和轻松一刻组成,通过短小精悍、丰富多彩、趣味浓郁的原版视听材料、电影片段、诗歌、歌曲、笑话等,让学生原汁原味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综上所述,《视听说教程》在原有听力教材只注重培养学生单纯的听力能力上,加入了视和说能力的培养,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感官系统,形成了完整的视听说一条龙学习模式,促进了语言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此外,教材还融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理念和知识,从精神文化层面上使语言学习更为深入和全面。

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材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当今国际交流频繁的社会发展中,始终把跨文化交际理念贯穿于英语教材的编写中,强调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董 明(2007).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锁谈[J].语言文字应用 (1)。

葛朝霞,史明兰(2001).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郑州大学学报34(5)。

黄 林(2005).大学英语呼唤第五代教材[N].教材周刊 (8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0).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翟象俊,陈永捷(2011).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视听说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束定方,庄智象 (1996).现代外语教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孙晓慧(2002).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3)。

2014-05-12

蒲云萍(1979-),女,重庆万州人,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学科教学及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教程英语教材跨文化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挽碧制作教程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高效渲染教程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实践 学习 在实践——《新闻个案教程》开讲五年实录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