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注随学:开放大学招生模式选择与创新

2014-03-30 17:33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籍学分教育部

李 杰

(国家开放大学教务处,北京100039)

对于一个高校而言,招生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离开生源这一基石,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其他工作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以远程教育、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国家开放大学而言,招生工作更是至关重要。在国家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招生入学模式,促进招生工作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只有真正实现了让全社会所有有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人能随时注册、随时学习,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才算真正迈出了“开放性”新型大学的步伐,学习者也才真正开始了实践“开放式”终身学习的第一步。

一 现行招生管理模式及所面临的压力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的招生管理模式是采用每年两季(春、秋)集中进行招生的模式。每年的5月、11月,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办公室将拟定当季的《国家开放大学招生方案》,经校长办公会审议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之后,再印发给各省级分部。各省级分部将在接下来的大约3个月时间(一般是12月至第二年3月初、6月至9月初),组织各省区域内的学院(学习中心)进行相应的招生宣传、入学资格审核、入学水平测试以及新生注册等招生业务工作,并将数据上报至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办。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办汇总后发往教育部核准,最终确定当季所招人数。

现行招生管理模式起源于1999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根据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办的统计数据,自从1999年秋季开始开放教育招生以来,截止2014年1月,累计已招生1014万学生,其中本科生约332万,专科生约682万,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工作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持续发展的压力。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招生这些年来,虽然总体数量不断增长,但从招生分析数据和各地发生的情况来看,能否继续保持持续发展有较大的压力。二是长时间高位运行的压力。在每年特定的数月时间内,全国电大各级招生部门要承担招收百万学生的重任,这对招生部门和招生人员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三是战略转型的压力。在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如何探索新型的开放式招生管理制度、如何过渡以及如何面对新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给招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四是招生竞争的压力。如今各高校、网络学院都参与招收远程教育的学生,国家开放大学如何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需求,在重重竞争中保持特点、发挥优势,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面对转型期间招生工作的种种压力,按照国家教育规划“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1]6的总体要求,国家开放大学的招生工作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学习需求和学习者学习需要,为建设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二 开放大学招生模式选择:随注随学

“随注随学”是指全社会所有有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人能随时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注册、随时开展课程学习。“随注随学”适应学习主体多样化和学习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为不同学习主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满足学习主体在职、在校、在家以及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2]。对于国家开放大学来说,“随注随学”有着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具有现实可能性,也有过短暂的实践运行。

(一)随注随学的必然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方式已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在校园和教室进行学习,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1]13另外,2012 年6月教育部在批准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的批文中也明确提到:“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所以,未来开放大学的招生模式必然会朝着能够让任何人随时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向迈进。

(二)随注随学的可能性

近年来,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公布的数据称,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45.8%[3]。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实行随注随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如今,国家开放大学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方面不断加快建设进程,成果显著。在招生方面,2011年投入运行的网络平台“国家开放大学招生管理系统”,在近几季的招生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优化招生常规工作的同时,也为未来开放大学随时注册、随时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

(三)随注随学的实践性

2004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即如今国家开放大学)在浙江宁波召开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题研讨会。会上就在部分试点电大(即如今分部)开展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专项试点工作进行了研讨。会后确定2005年春季起在天津、宁波、广州、深圳4所中心城市电大校本部先期试点,规定以上省电大每年除3月1日至3月20以及9月1日至9月20日不招生外,其余时间随时接受学生注册入学和进行课程注册学习。试点工作进行了一年,但效果并不理想。经研究分析,受限于学籍注册延后一学期和选修课程等问题,加之全社会对于这种随时注册随时学习的方式还不太容易接受,每个试点单位该试点项目的学生数占当季招生数的比例并不高,而该试点项目也因种种原因搁置至今。虽然这次试点项目的改革并没有达到最初的设计理想,但是却拉开了随注随学的改革序幕,为开放大学未来的招生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三 随注随学:未来招生模式创新

招生工作虽然只是国家开放大学教学管理过程的第一步,但却是涉及全局的一步。在“宽进”的同时,必须把“严出”的问题也弄清楚。对于招生工作部门来说,招生简章虽然易发,但招生简章里所涉及到的学制学期、招生专业、课程设置、学分转换、学位授予等问题,贯穿了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需要谨慎处理。这里面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开放大学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与配合、学校的整体发展思路甚至是整个开放大学系统的战略选择。开放大学招生模式的选择,应当秉承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吸收现行招生模式的优点,借鉴曾经试点模式的经验,落实改革,未雨绸缪,制定“随注随学”的招生管理模式,稳步推进招生模式改革的各项工作。

(一)“随注随学”模式流程设计初探

1.网上报名

任何有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的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上网登陆国家开放大学招生管理平台注册报名,填写相应的资料(主要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学历证书等)。

2.生成注册号

在学习者网上填报完资料后,系统会对学习者个人资料进行形式审查,确定无遗漏的项目后,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个报名注册号和初始密码。学习者可以自行修改密码。这个注册号是学生在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学习(包括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通行证。

3.课程学习

学习者可以通过报名注册号和初如密码登陆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平台,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系统将提供4至5门课程(15个学分以内)进行入校初期的入学教育,让学习者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习。这些课程可以是介绍类或是通识类的,比如说《国家开放大学简介》(1学分)、《国家开放大学入学指南》(2学分)、《大学语文》(3学分)、《计算机基本操作规程》(3学分)等。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学习者进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进行相应的入学辅导和通识教育。

4.现场确认

国家开放大学各学院(学习中心)在获取学习者网上报名信息后,在7个工作日内与学习者联系,介绍国家开放大学的相关规章制度,核查学习者证件(身份证、学历证、资格证等)原件并复印存档,核实学习者报名信息并让学习者签字确认。

5.数据上报

每年3月和9月,各学院(学习中心)将学生申报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的名单上报国家开放大学各分部,由分部招生管理部门审核并汇总该区域内的学生报名情况,上报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招生管理部门。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招生部门汇总全部人数,报教育部职能部门审核备案。

6.学籍注册

通过教育部职能部门审核通过的学习者,正式进行国家开放大学学籍注册。国家开放大学颁发统一的学生证,分配统一的学号。

7.后续流程

正式取得学籍之后,招生工作基本告一段落。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工作流程,学生应去财务处缴纳学费、去学分银行进行学分互换、在网上进行课程学习。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根据2005年“随注随学”试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进行“随注随学”招生管理模式的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的设置

国家开放大学通过网络平台的设置,使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报名注册和课程学习。在网上报名成功后,即可进行网上学习。报名后7个工作日内各学院(学习中心)与学习者进行联系和现场确认。每年的3月、9月再进行统一的资格审核和学籍注册,最终获取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学籍。如此,既可以解决学习者随时注册、随时学习的需求,也可通过开放大学系统和教育部门进行协调合作,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服务和保障。

2.管理的问题

学生在注册报名之后、未正式取得学籍前,仍然算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注册号进行网上学习。在此阶段国家开放大学可开设数门通识类课程,帮助学员了解、掌握开放大学的历史背景、学习模式、考试方法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通识类知识的普及。这一阶段不收取学生学费。如果学生想进行非学历课程学习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可以进入国家开放大学相应的平台进行登记、缴费和学习。待学生正式取得学籍后,可以将之前的这些已学课程转化为一定的学分,计入个人的学分总数。若没通过教育部的审核,则告之学习者未通过理由,并可建议学习者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其它非学历教育的培训课程的学习,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学籍的取得

在2005年的“随注随学”试点中,招生情况总体不容乐观。最终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学员因为不能通过随时注册马上取得学籍,积极性不高。许多学员和省校都反映能否网上报名后即取得学籍。按照现行规定,每年教育部只在3月、9月进行集中核查和学籍注册。对于国家开放大学来说,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协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在现有政策范围内,让学习者提前进行课程学习,修完相应学分、条件满足的学生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部分学生可以视为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待到教育部规定可以进行学籍注册的时候,通过审核的学习者即可正式获得教育部统一的学籍,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招生工作正处于战略转型期,探索招生模式的开放、管理方式的开放,为每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人提供教育机会和便捷服务,是开放大学每一个招生管理人员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施行“随时注册、随时学习”的招生管理模式,才能最终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12.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 -01 -16].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 -01/16/c126015636.htm.

猜你喜欢
学籍学分教育部
高校学籍异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与实现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教育部要求小学须在新生入学后1个月内为其注册学籍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