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护士使用个人数字助理的满意度评价

2014-04-01 19:09池艳宇沈凤勤吴晓英贾晓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条目信息系统科室

池艳宇 沈凤勤 李 森 王 泠 吴晓英 贾晓君

池艳宇:女,本科,护师

我国在2002年首先由北京协和医院试行使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1],此后PDA 逐渐被临床认可及应用,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具。近年来,PDA 在国内的应用功能逐渐扩展,在识别患者身份、床旁数据录入等优势明显。对护士使用PDA 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是保证PDA 能够有效应用及推广的基础。护士作为PDA 的直接使用者,其满意度已经引起国内外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评价PDA 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Davenport[2]认为,护士如何感知使用移动护理的利与弊影响着管理者对护士使用移动护理的决定;护士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接受程度或满意度是应用该系统的关键因素[3]。鉴于此,本研究分别于2012年4月及2013年4月(即本科室应用PDA 满1年和满2年时)对耳鼻喉科护士使用PDA 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旨在总结护士使用PDA 的感受情况,评价现有举措的效果,为今后更好地改进信息系统、优化PDA 使用流程、推广应用PDA 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耳鼻喉科护士14 名,均为女性,年龄22~53岁,中位年龄29 岁。工作年限:5年及以下6 名,5~10年2名,10~20年2 名,20年以上4 名。职称:护士7 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 名。学历:大专8 名,本科6 名。年龄和工作年限以2013年情况计算。

1.2 研究方法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护士使用PDA 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程度、职称等;第二部分是护士对使用PDA 的满意度调查,包括4 个维度(即PDA 本身性能,PDA 功能,支持力度,PDA 作用),共23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5 分分别代表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得分范围为23~115 分,分数越高说明护士满意度越高。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请5 名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测评,对30 名护士进行预试验,得出该问卷每条目的CVI 为0.80~1.00,平均CVI 为0.94。

1.3 资料收集方法 分别于2012年4月(科室应用PDA 满1年时)及2013年4月(科室应用PDA 满2年时)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给予统一指导语,要求每名护士独立完成问卷。2 次均各发放问卷14 份,回收28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录入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 或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14 名护士使用PDA 满1年和满2年时满意度得分情况比较(分,±s)

注:1)t 值,2)为t′值

条目 满意度得分使用满1年时 使用满2年时统计量 P值1.使用PDA 进行护理文件书写 3.71 ±0.82 3.60 ±0.84 0.3511)0.729 2.使用PDA 进行生命体征的录入 4.14 ±0.66 4.64 ±0.63 2.0501) 0.051 3.使用PDA 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4.29 ±0.47 4.50 ±0.76 0.8791) 0.387 4.使用PDA 进行无菌包的接收和使用 2.64 ±0.84 2.93 ±0.92 0.8711) 0.392 5.使用PDA 进行护理操作记录(如静脉输液、标本采集、各种小治疗等)3.50 ±0.76 4.07 ±0.92 1.7871) 0.086 6.PDA 的数据传送速度 2.21 ±1.12 2.64 ±1.01 1.5822) >0.05 7.PDA 的手写功能 2.50 ±0.76 2.57 ±1.02 0.2061) 0.836 8.PDA 的电池持续使用时间 3.14 ±0.77 2.86 ±0.77 0.9621) 0.345 9.PDA 的屏幕大小 2.57 ±0.85 3.29 ±0.91 2.1631) 0.039 10.PDA 携带的便捷性 1.93 ±0.83 2.29 ±0.73 1.2191) 0.234 11.使用PDA 网络的稳定性 1.71 ±0.73 2.14 ±0.77 1.5161) 0.142 12.使用PDA 过程中护士长的支持力度 4.64 ±0.49 4.71 ±0.47 0.3861) 0.703 13.使用PDA 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信息部门的解决速度 3.00 ±0.55 3.57 ±0.65 2.5051) 0.019 14.科室对使用PDA 的培训 4.43 ±0.65 4.71 ±0.47 1.3061) 0.203 15.PDA 的操作界面 3.00 ±0.55 3.50 ±0.65 2.1971) 0.037 16.PDA 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 3.21 ±0.58 3.28 ±1.33 0.1812) >0.05 17.PDA 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 3.50 ±0.65 3.71 ±1.07 0.6281) 0.536 18.PDA 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作用 3.71 ±0.73 4.14 ±0.87 1.4171) 0.168 19.PDA 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方面的作用 3.50 ±0.76 4.00 ±0.78 1.7181) 0.098 20.应用PDA 进行数据录入在节约资源(纸张)方面的作用3.79 ±0.69 3.92 ±0.83 0.4511) 0.656 21.应用PDA 记录、保存资料的安全性 3.57 ±0.65 3.64 ±0.93 0.2311) 0.819 22.应用PDA 保存资料的持久性 3.50 ±0.65 3.79 ±0.98 0.9231) 0.365 23.您对使用PDA 的整体评价 3.28 ±0.61 3.43 ±0.65 0.6301) 0.534总分 75.5 ±7.34 82.0 ±12.91 1.6381)0.114

3 讨 论

3.1 支持力度是提高护士使用PDA 满意度的直接保障 在使用满1年和满2年时的调查中,条目“使用PDA 过程中护士长的支持力度”的得分分别为(4.64 ±0.49)分和(4.71 ±0.47)分,条目“科室对使用PDA 的培训”的得分分别为(4.43 ±0.65)分和(4.71 ±0.47)分,两年均维持在较高水平。护士长作为护士的直接领导者,其态度和行为对护士产生直接影响。在使用PDA 初期,面对护士的各种抱怨,护士长始终表现为理解、支持及疏导,将护士遇到的问题快速反馈给上级部门,对护士非主观错误不予责罚。例如,在应用PDA 初期护士进行文件书写时会因操作不熟练出现错字、漏字或漏写现象,科室通过“三级检查法”尽量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三级检查法”即护士自查,组长检查,护士长抽查,针对反复强调仍然出现的错误进行批评。

科室设置PDA 联络员,负责参加全院培训及对本科室护士的培训,PDA 联络员需有较高的理解、沟通、表达能力,并且熟悉PDA 的各种功能,对科室使用情况进行指导。科室根据需要不定期讨论PDA 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PDA 的新功能进行及时集中培训及张贴操作流程图。科室及时有效的培训,护士长相对宽容理解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护士减轻压力,更好地接受并使用PDA。

此外,“使用PDA 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信息部门的解决速度”得分由使用满1年时(3.00 ±0.55)分上升到使用满2年时(3.57 ±0.65)分(P<0.05),这一显著的提高表明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为PDA 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3.2 使用PDA 有利于保证患者治疗安全 在使用满1年时和满2年时的调查中条目“护士对使用PDA 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的得分分别为(4.29 ±0.47)分和(4.50 ±0.76)分,均值处于满意到非常满意之间,条目“PDA 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作用”得分分别为(3.71 ±0.73)分和(4.14 ±0.87)分,均处于较高水平,此结果与Stroud 等[4]的调查结果一致。Stroud等[4]调查显示,有91%的调查者认为使用PDA 有利于支持临床护理决策,89%认为可提升患者安全。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将条码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计算机相结合,实现了条码身份识别和患者信息数据床旁采集,可确认患者给药标签、检验标本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5-6]。同时,有研究显示[7-8],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条码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护士认为使用PDA 可以减少护理差错,确保护理安全,这说明作为该系统的使用者,护士已经认识到其对识别患者身份、保证患者安全的作用。

3.3 使用PDA 有利于规范临床护理工作流程 PDA 的应用实现了跟踪医嘱的全生命周期,对整个执行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医嘱管理制度,使医嘱和护理任务的执行更为规范[9]。本研究中,使用PDA 满1年和满2年时调查显示,条目“护士对PDA 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方面的作用”得分分别为(3.50 ±0.76)分和(4.00 ±0.78)分,处于较高水平。PDA 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更为规范、科学,可追溯。例如,在配药前需双人持PDA 核对,核对同时PDA 自动记录核对者姓名;在执行肌内注射、静脉输液、采集血标本时,不但需要扫描核对条码信息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在操作同时系统会记录此操作开始、结束时间及执行人;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各种评估前,需扫描患者腕带条码,记录评估内容及时间,这样可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保证评估的真实性,从而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得到护士认可。

3.4 应用PDA 录入生命体征优势明显 与最原始的手工绘制体温单相比,直接录入电脑生成的电子体温单可缩短绘制时间,避免因人为错误导致的重新绘制浪费时间,应用PDA进行床旁生命体征录入,保存后信息直接呈现于移动护理PC端,系统即时自动生成体温单、心电监测记录单、护理记录单等护理文书,同时将采集的时间和采集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10],可体现数据的时效性、节约纸张资源并且避免转抄带来的错误,优势更加明显。本研究中,使用PDA 满1年时和满2年时调查显示,条目“护士对使用PDA 进行生命体征的录入”的得分分别为(4.14 ±0.66)分和(4.64 ±0.63)分,说明护士很满意应用PDA 进行生命体征录入,并且通过设置预警,例如:在打印体温单时系统会提醒“**不符合要求,是否继续打印”等避免漏写数据的现象,这些优点提高了护士使用PDA 进行生命体征录入的满意度。

3.5 护士对PDA 的屏幕大小及操作界面满意度显著提高在2 次调查中,护士使用的PDA 设备没有改变,但护士对PDA 屏幕大小及操作界面的评价却有显著性提高(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与PDA 操作界面的优化有关,例如以前在进行护理评估和录入一般护理记录单时需要分别扫描患者腕带条码,优化后只需1 次扫描即可逐一进行操作,在所有文件书写完成后扫描1 次即可记录结束时间,省去反复扫描带来的不便。在护士长期使用PDA 过程中,逐渐形成习惯,因此对PDA 屏幕的大小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3.6 使用PDA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次调查中,分值较低的条目为“PDA 网络的稳定性”“PDA 携带的便捷性”“PDA 的手写功能”及“PDA 的数据传输速度”。有文献分析[9],PDA相对于智能手机来说体积偏大、重量偏重,护士在工作中不仅要携带PDA,常常还要携带其他随身物品,因此会感到不太方便。此外,护士对PDA 的手写功能满意度得分较低,也提示应进一步完善PDA 的性能。例如增加PDA 屏幕的敏感度,增加文字录入联想功能等。无线网络通畅是移动护理工作站运行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支持是成功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因素。在本调查中,虽然PDA 网络的稳定性及PDA 的数据传输速度得分仍较低,说明相关部门需不断改进,从而保证护士对该系统的顺畅使用,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 小 结

本调查结果显示,PDA 在患者身份识别、保证患者安全、生命体征录入、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及支持力度等方面的满意度显著持久。PDA 网络稳定性、传输速度、PDA 本身的性能及在护理文件书写方面满意度仍然较低,提示护理管理者需进一步加强部门合作,广泛征求护士建议,进一步优化PDA的使用,使临床应用PDA 更具有专科特色,提高护士使用PDA 的满意度。

[1]杨 洁,冯 煊.北京协和医院首创“移动护理”[J].当代医学,2005(8):64 -67.

[2]Davenport C.Analysis of PDAs in nursing:benefits and barriers(EB/OL).(2012 -06 -01)[2014 -02 -03].http://www.pdacortex.com/Analysis_PDAs_Nursing.htm.

[3]李 森,吴晓英,王 泠,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5):18 -20.

[4]Stroud SD,Smith CA,Erkel E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use by nurse practitioners:a descriptive study[J].J Am Acad Nurse Pract,2009,21(1):31 -38.

[5]李志悦.手持设备(PDA)在临床移动信息系统(CMIS)的应用[J].医学信息,2008,21(2):178 -180.

[6]Tsai SL,Sun YC,Taur FM.Comparing the workingtime between Bar-Cod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system:an observational study[J].Int J Med Inform,2010,79(10):681 -689.

[7]Coyle GA,Heinen M.Evolution of BCMA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J].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5,29(1):32 -38.

[8]Hayden RT,Patterson DJ,Jay DW,et al.Computer-assistant barcoding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s clinicalLaboratory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 a pediatriconcology hospital[J].J Pediatr,2008,152(2):219 -224.

[9]李 森,王 泠,吴晓英,等.护士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69 -72.

[10]杨 辉,孙 超,叶结松.基于PDA+B/S 的移动医护信息系统[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2(10):936-937,949.

猜你喜欢
条目信息系统科室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