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巡线记

2014-04-02 03:24赵宏宇
河南电力 2014年4期
关键词:杏花村巡线木棍

赵宏宇

3月25日8点半,我和陕县电业局巡线员马鹏壮、水巷固赶到了110千伏硖石变电站,准备对35千伏硖宫线巡线检查。想到大山巡线颇有野外徒步的感觉,不由得情绪高涨。

硖宫线连接硖石和宫前变电站,是宫前、店子两乡镇的主供电源。从硖宫线1号杆开始,小马在前,我紧随其后,三人一路向南,顺线路我们很快爬上了土坡。前些天下了一场小雨,有的地面松软、湿滑;偶尔有田间的小路可借用,但绝大部分的路崎岖坑洼依然不好走。听小马说大约还有11公里线路、60余基杆塔就到35千伏宫前变电站,我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坚持到底。

53岁的水师傅步履稳重,他斜挎着包,手持一根上端磨得光滑的木棍。老巡线员对他的线路了然于胸:“这一路上的四道沟、杏花村这俩地方沟多了点,不太难走;杨毛扒、阳阴山石多树多,要费老劲儿翻山;过了草厂沟、卸花池就是下山路了。”

天气比较热,但迎面的春风也催人加快了脚步。小马的挎包略大些,他拿出望远镜时我看到里边有折叠锯、本子、手电、水杯、创可贴等。他为我找了根木棍,路上不时用望远镜向头顶的线路察看,每到杆塔处就把金具、绝缘子等杆塔检查情况记录在本子上,最后在电杆上画上巡线记号。凑近看,上面还有“A、C、3、电”等蓝色的字,对他的认真不由得心生赞许。

“酷暑和冰雪天巡线是不是最难啊?”我边走边向他们问道。

“当然了。”小马说,“你想夏天林子间闷热、蚊虫多,还要修剪通道树木;冰雪天寒风刺骨,一步一滑很不容易。”

我们正巡的这段线路下面沟壑交错,还有灌木草窝子,有时要迂回找路走,还要检查线路,实际走的路程大大增加。在22号杆塔处,小马记录下警示牌缺陷,三人继续向23号杆前行就到了杏花村,这时的我已经浑身直冒汗。喝了点水,稍稍歇息几分钟,我们走上了杏花村西侧的山梁。

“除了每月例行巡线,恶劣天气和大负荷时也要巡视,才能发现隐患。”一路上水师傅侃侃而谈说起了他的工作,“每基杆塔都不能漏掉,都要走到跟前。”亲身巡线已见识到辛苦,接下来水师傅讲的故事使我有了更深体会。

2011年除夕前一天,暴风雪引起硖宫线跳闸,水师傅和同事顶风踏雪顺线路一基一基检查,最后在27号杆才找到了故障。砸开杆塔覆冰,紧急排除故障,送上电后,冻了7个小时的大伙儿都说不成话了。

山路渐渐陡峭了,或者荆棘密布,或是石头遍地,要用手里的木棍拨开荆棘和枝条,或者手脚并用向上爬。不到20分钟我气喘得厉害,而远处的阳阴山不可一世地横亘在眼前。一步一步地紧跟他们向上爬,感觉胸腔堵得厉害,心脏也好像快要跳出来了,借助手中的木棍,我勉强跟在最后,但体力已是透支了。眩晕感促使我停下脚步,喘气歇息片刻,再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努力坚持走着。

在阳阴山的半坡,大风刮得脸生疼,呼吸也困难,水师傅他们还边检查边记录,真佩服他们的体力。在45号杆,小马紧了紧拉线螺栓,接着下去就是草厂沟地界。路稍好走些,但刚才的山路使我疲劳到极点,腿好像灌铅一般,过土堰不得不拉住小马伸来的木棍。

终于赶到卸花池村了,他们看起来也显疲惫。站在56号杆前俯瞰,根根银线向山下延伸,小马说下边山坳里就是终点,我长舒口气,再次提议休息一下。

待他们检查、记录完毕,起身走时我觉得双腿打颤,挣扎着、硬撑着向坡下走,狼狈的样子不忍记叙。只记得水师傅扶着我走进宫前变电站时,小马说时间已是12点20分。

猜你喜欢
杏花村巡线木棍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
春光美巡线忙
量高度
小木棍的无限联想
出没风波里,踏浪去巡线
一根木棍
杏花村更新重建探讨
图形前线
无人机在电力巡线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杏花村文化研究的学术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