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2014-04-04 23:12杨建成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形意拳学说中医学

杨建成

阴阳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

杨建成

通过考察阴阳学说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轨迹,认为阴阳学说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阴阳学说也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得到验证。

阴阳学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影响

在众多传统哲学思想中,阴阳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影响最为深刻,它集哲学、中医学、民族传统体育于一体,形成一套庞杂理论体系。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阴阳学说的影响下,与中医学相结合,形成一套独特的养生体系。阴阳学说还影响武术技能的发展和格斗术的提高,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不可分割的渊源。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考察阴阳学说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1 阴阳学说理论发展轨迹考察

1.1 阴阳学说基本理论阐述

阴阳学说是我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是一种朴素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论。阴阳概念最早出现在夏商时代,《易经》八卦中有“阴阳”词语的出现,阴阳学说理论最后形成于战国时期,主要产生于沿海地区,这一区域在战国时期主要是燕国和齐国的所在地。

阴阳学说理论核心的阐述在很多书籍中均有表述。《易传》中写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学说理论认为,世界万物均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阴阳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明确指出:“阴阳者,一分为二也。[1]”世界万事万物均是由阴阳两个部分组成,是阴阳运动的结果。《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这样描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2]”阴阳运动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每个事物均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不是一成不变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太极图就能够完美地表达出阴阳互动的思想。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阴阳鱼反映出阴阳循环往复的趋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变化发展的趋势。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的万物生成变化根源,太极图也是华夏文明的一大创举。

阴阳学说表达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1)阴阳具有统一性。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没有阴和阳的统一就没有事物的变化和发展。2)阴阳具有斗争性。《素问·六徽旨大论》指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无不出入,无不升降。”意思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升降出入是一切事物变化原因。初步认识到运动和斗争的无条件性和绝对性。3)阴阳是相互转化的。《素问·六元正记大论》中写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事物的发展到了极限就会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那时还没有质变到量变之说,人们已经知道阴到了极限就向阳发展,阳到了极限就向阴发展的规律,正像阴阳太极图显示的那样。第四,强调阴阳平衡。《内经》中《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其期”表明了动态平衡的思想,认为这种相对平衡的思想是维持人体健康和生存所必须的。

1.2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发展

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医学的发展也推动了阴阳学说的发展。最早把阴阳学说引入中医学的是《皇帝内经》,阴阳学说有力地促进了中医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并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等各个方面。《皇帝内经》又发展了阴阳学说理论,创立了脏腑阴阳、三阴三阳等医学阴阳理论,充分展现了阴阳学说在医学领域的成就。

脏腑阴阳阐明五脏和六腑阴阳关系。脏是用来储藏东西的器官,腑是指有物质进出的器官。在中医学上脏指心、肝、脾、肺、肾和心包,腑是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焦。脏是阴,腑是阳。通过阴阳变化关系来解释和阐明五脏和六腑的关系,达到辩证施治的目的。

三阴三阳理论是阴阳学说的一大发展。《皇帝内经》在《周易》老少阴阳的基础上,根据阴阳数量上的不同,对阴阳再次划分,把阳分为太阳、阳明、少阳,把阴分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三阳学说主要用于时间类、经络类和五脏类三个层次上的划分。1)时间类的三阴三阳学说是根据时间进行阴阳划分,以每月的三个旬为周期、每年十二地支为周期、每年六季为周期,以时间划分三阴和三阳,从时间上说明十二经脉和脏腑之间的关系。2)经络类的三阴三阳理论将人体十二条经络以阴阳划分,从而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内经》对人体十二条经络直接采用三阴三阳命名法。3)脏腑以三阴三阳划分,说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和养生项目和中医学联系比较紧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2 阴阳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

阴阳学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阴阳学说思想贯穿于整个民族文化,主宰着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始终,阴阳平衡和阴阳相互转化思想成为指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总纲。人们总会有意无意的运用这种思想来诠释体育上遇到的某些问题和现象,最终解决问题的也是运用阴阳学说思想。其次,一些养生类的民族传统项目与中医学始终是骨肉相连,阴阳学说成为指导这些项目的指导思想,通过相生相克关系梳理,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身体情况作出不同的锻炼,最终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再次,一些同场格斗项目,根据阴阳相生相克的关系,衍生出很多战术与技术,使得这些项目得以总结出格斗规律,向着高层次的境界进发,从而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为深刻,在实战中更为简洁实用,具有实战意义。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上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动力源。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项目与中医学关系十分密切,作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阴阳学说,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阴阳学说中的阴阳统一性、阴阳斗争性、阴阳相互转化以及阴阳平衡等思想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出发点与支撑点,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奠定思想发展思路。

3 阴阳学说与武术项目

阴阳学说与武术项目的渊源极深,在武术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引导武术走向更高的境界。下面以太极拳和形意拳为例,阐明阴阳学说对武术的影响

3.1 阴阳学说与太极拳运动

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根据阴阳学说的理论原理,创造出新的民族传统项目。太极拳就是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太极拳由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位不同拳师创立而成的,成为我国文化瑰宝。太极拳的拳理是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太极拳的内在精神、攻防技击、外在形态无不体现阴阳学说的精髓。太极拳是阴阳学说与身体练习的完美结合。

太极拳运动体现阴阳平衡理念。太极拳的内在精神较为丰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内宜鼓荡,外示安逸”[3],鼓荡是振奋的意思,按照阴阳学说,人体外为阳,内为阴,而太极拳要求内宜鼓荡,外示安逸,鼓荡为阳,安逸为阴,即拳法要求内阳外阴,正好与人体内阴外阳的本质属性相反,通过太极拳运动,让人体与运动之间达到一种阴阳平衡,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以达到协调人体功能的目的。

太极拳的动作体现阴阳学说的统一性。在太极拳的许多动作,均有阴阳之分,例如动作的虚实、开合、进退、升降、刚柔、呼吸、快慢等等,每一个动作均体现了阴阳的统一性。太极拳的动作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太极拳刚柔相济、刚柔互补,发力力量大小、动作的快慢,均体现“阴阳相济”的特点,动作刚中有柔,柔中有刚。

动作与呼吸配合是太极拳运动一大特点。通过动作的阴阳特征,与呼吸的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人体呼吸的过程来看,呼气为开,吸气为合;从发力上看,蓄劲为合,发劲为开;从动静上看,动为开,静为合;太极拳上的每个理念均体现的阴阳特点。

太极拳的阴阳理念对于养生具有引导意义。通过拳架练习,身体变得灵巧松柔,逐渐向静境深入,养练结合,以达到阴阳平衡。《皇帝内经》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可见在人体中,形神要达到阴阳平衡,是太极拳追求的目标,也是养生长寿的必须前提。阴阳学说为人们的养生指明了方向。

太极拳的拳理就是根据阴阳学说的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至有相,以阴阳学说为灵魂的拳种。阴阳学说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始终,每个动作也体现阴阳之理,使得太极拳成为技击与养生的国之宝,成为太极文化的代表。

3.2 阴阳学说与形意拳运动

形意拳是民族传统体育中又一个运用阴阳学说原理的代表拳种。根据阴阳对立、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济的运动规律,形意拳做到内外兼修,创造出一套养生、健身以及一系列技击理论与方法。

在形意拳的进退、攻防、真假、虚实、智勇等方面,无不体现出阴阳学说中的阴阳特点。《易经》;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这里的“一生二”中的“二”即是阴阳,形意拳以道为根本,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而完整的练拳理论。

形意拳依“三才”之意形成的三体式桩功,成为形意拳的基本功法和精髓所在。形意拳中有“三节”(根节、中节、梢节)、“三劲”(明劲、暗劲、化劲)、“三心”(手心、足心、顶心)、“三势”(高势、中势、低势)、“三丹田”(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的说法,在练法要领中又有三顶、三扣、三圆、三敏、三抱、三垂、三曲、三挺等8个要求,均暗含三才之意,是阴阳学说的又一个拓展。

4 阴阳学说与传统养生

阴阳学说思想贯穿于养生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始终。由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养生类项目与中医学关系紧密,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类项目无不体现阴阳学说的精髓。如八段锦、易筋经和养生方,这些民族传统项目,根据人体经络和脏腑活动规律,即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阴阳变化规律,以及由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人体根据这些情况而进行的养生活动,无不是阴阳变化之理,成为“养生”之魂,“健身”之魄。

5 小结

中国哲学影响着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阴阳学说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民族传统体育的结合是开创性意义的,它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时,阴阳学说也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得到验证。

[1]李志庸.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

[2]傅贞亮.《皇帝内经》对阴阳学说发展的贡献[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

[3]毛万莲,余利斌.太极拳与阴阳学说新解[J].赤峰学院学报,2010(3).

[4]侯宏堂.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宇宙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1).

Effects of Yin and Yang Theory i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YANG Jiancheng

By examining the trajectory theory of yin and yang and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this paper Consideres that yin and yang theory of dialectical thinking its uniqu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especially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health, yin and yang theory also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has been verified.

yin and yang theory;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development; effects

G80-05

A

1003-983X(2014)12-1097-02

2014-08-29

杨建成(1970-),男,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盐城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江苏盐城224000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224000

猜你喜欢
形意拳学说中医学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