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视力残疾人群病因分析

2014-04-05 03:42邢华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城关区遗传性眼病

邢华平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兰州市城关区视力残疾人群病因分析

邢华平

(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对兰州市城关区视力残疾人群病因进行总结和分析,为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标准》,对视力残疾人群的眼部规范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并进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 共检查1 345人,符合视力残疾标准者1 056人,其中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58.73岁,低视力715人,盲341人。结论 兰州市城关区视力残疾人群病因依次为病理性近视、眼外伤、先天性遗传性眼病、青光眼及视神经病变、角膜病、老年黄斑变性、白内障等。

兰州市城关区;视力残疾;病因

视力损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因此,了解引起视力残疾的原因,对防盲治盲有着重大意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与视力相关的残疾人平均每年新增25万人[1]。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二代视力残疾人证换证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为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2010年1—5月,兰州市城关区第二代视力残疾人证申请换领工作在我院眼科进行,对1 345名申请者进行视力检查,符合残疾标准者1 056人,现将本次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情况

受检者均为兰州市城关区居民,已有视力残疾证,经检查符合视力残疾标准者1 056人,其中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58.73岁。

1.2 方法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标准》,由城关区残联和社区组织人员按街道社区分批次集中检查,检查由高年资眼科医生完成。

1.2.1 视功能检查 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以小数法表示视力。5米检查,如不能辨认最大一行,让受检者移至4、3、2、1米处再查,不能辨认者,查指数,眼前手动,仍不能辨认者,则查光感,眼球缺如或萎缩者记为无光感。

1.2.2 眼部常规检查 以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分别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用topconKR-8800电脑验光仪进行电脑验光,了解屈光状况,再插片验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1.3 判定标准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视力残疾标准》中视力残疾分级见表1。

表1 视力残疾分级

2 结果

(1)受检者共1 345人,根据上述评定标准,符合眼部残疾标准者1 056人,其中低视力715人,占67.71%,盲341人,占32.29%;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58.73岁。

(2)引起视力残疾的原因依次为:病理性近视(332人,占31.44%),眼外伤(276人,占26.14%),先天性遗传性眼病(132人,占12.50%,其中视网膜色素变性30人、先天性小眼球畸形或缺如23人、眼球震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17人、白化病15人、晶体脱位11人、视盘缺失10人、虹膜缺失9人、视网膜劈裂6人、先天性白内障6人、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5人),青光眼及视神经病变(73人,占6.91%),角膜病(65人,占6.16%),老年黄斑变性(46人,占4.3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3人,占4.07%),白内障(42人,占3.98%),色素膜炎(28人,占2.65%),眼肿瘤(12人,占1.14%),其他(7人,占0.66%)。

(3)致盲原因及其构成比见表2。

表2 致盲原因及其构成

(4)低视力原因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低视力原因及其构成

3 讨论

(1)从检查结果看,引起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病理性近视、眼外伤、先天性遗传性眼病、青光眼及视神经病变、角膜病、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色素膜炎、眼部肿瘤,与近几年的研究结果相符[1]。值得注意的是,白内障致残在本次检查结果中占很少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自1980年全国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白内障为致盲的主要原因后,各地已积极开展筛查和手术治疗白内障,国务院多次制定防盲纲要,明确白内障复明任务[2],至今,复明工程已开展30多年。随着眼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全民防盲治盲意识也明显增强。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医疗条件较好,医疗水平较高,白内障患者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因此,白内障致盲率较低。

(2)本次检查中,因病理性近视致残者占31.44%,与全国9省市眼病调查报告的屈光不正占视力损伤原因的30%相符[3]。我国是近视的高发地区,近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逐渐向低龄人群蔓延。儿童期的高度近视呈进行性加重,因眼轴过度伸长,易造成重度弱视致残;青春期以后的黄斑病变等引起大量低视力;中年以后,高度、极高度近视易引起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丧失,致残致盲。因此,预防近视显得尤为重要,应从儿童入手。

(3)值得重视的是,此次检查中发现的外伤致残率为26.14%,致盲率为18.18%,均较高。发生眼外伤的地点均为兰州市工厂、农业生产聚集区,如东岗镇、火车站街道、青白石村等地。在工、矿、农业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眼外伤,因此,防治眼外伤依然是我国眼科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4)先天性遗传性眼病所占比例较高,特别是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化病等大多是不能复明或难以治疗的。近几十年来,随着传染性眼病的控制,在发达国家遗传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4]。本次检查中,先天性遗传性眼病致残率较高(占12.50%),应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各方重视,注意孕期保健,大力提倡优生优育,降低各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

(5)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普遍延长,社会老龄化程度上升,年龄增长成为视力损害疾病发病率增长的因素之一[5]。本此检查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残率占4.07%,较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残率(4.8%)稍低[4]。我国是糖尿病高发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会越来越多,因而该病也会成为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

(6)在经济发达地区,防盲工作的重点应逐步向防治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屈光不正等疾病转移,探索有效的群防、群治手段和措施,建立防盲治盲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7)本次检查仍存在一些缺憾,如判断盲和低视力时应当考虑受检者视野的损伤,但因我院条件所限,未行视野检查,可能会漏掉一些盲和低视力者,从而影响盲和低视力检出率。此外,本次检查仅对要求办理残疾人证者进行,因此资料有一定的局限性。

[1]赵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769-771.

[2]惠延年.眼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赵家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697-701.

[4]徐亮.低视力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李炳霞,刘瑜玲.北京市顺义区40岁及以上人群视力损害现状调查[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1,29(10):936-939.

R195.4

A

1671-1246(2014)13-0115-03

猜你喜欢
城关区遗传性眼病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师生书画作品展
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优秀书画作品选
篮球游戏中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幼儿园为例
城区薄弱校的劳动教育探索——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遗传性耳聋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