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肾移植后贫血的认识

2014-04-05 15:00王庆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铁剂受者铁蛋白

王庆文

肾移植后贫血(PTA)是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肾移植后心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心血管事件是导致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PTA通常指移植后所有贫血现象,一般定义为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导致PTA的因素较多,对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和移植肾功能有重要影响。

导致PTA的病因

早期病因在肾移植后1周和12月PTA发生率为94.5%和53.1%。最常见的早期病因包括围手术期失血、血液稀释、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MMF)、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细菌和病毒感染(包括细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EB病毒)及移植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下(90.7%的受者移植前有贫血)。另外,缺血再灌注导致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也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活性,从而加重贫血。

后期病因在移植后3、5、10年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41.5%、35.3%和93.2%。后期PTA由多种因素所致,移植肾功能减退是最主要的因素,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MMF有直接的抗增殖作用,影响骨髓细胞,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及红细胞下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于移植后高血压及血红蛋白增高症,但此类药物也可引起和加重贫血。此外,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白蛋白水平低下等也与贫血相关。

明确PTA的原因

肾移植后受者所伴随的贫血一般在10~16周得以纠正,但相当一部分受者仍然维持贫血或移植后发生贫血。既往临床医师对此类问题较少关注,往往侧重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感染性并发症的治疗。

由于PTA为多因素所致,需进一步明确病因。移植后肾功能减退是导致PTA最重要的因素,随移植后时间的推移,贫血发生率增加,而且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许多免疫抑制剂都有潜在的骨髓抑制作用,可导致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钙调蛋白抑制剂偶可导致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或微血栓性溶血性贫血。EPO缺乏或抵抗在慢性肾脏病和移植后DGF、急性排斥反应等状态下均很常见。部分患者铁缺乏及营养状态也与贫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对PTA患者必须仔细了解病情,缜密分析病因,要进行相关药物的浓度测定,骨髓、网织红细胞和外周血涂片分析,影像学检查,移植肾活检,EPO水平测定,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Coomb试验等检查,甚至要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肠道内外的恶性肿瘤。明确病因,才能合理、有效地治疗。

PTA的合理治疗

使用EPO慢性肾脏病常因EPO缺乏或抵抗引起贫血,术前合理应用EPO使血红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助于减少术后输血及移植肾功能恢复,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后肾功能迅速恢复的受者,EPO在1~3d内上升,数周内维持较高水平。当患者合并DGF、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等并发症时,可导致EPO绝对或相对缺乏,此时需监测体内EPO水平,使用EPO或加大用量才能纠正贫血。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EPO治疗会加快移植肾功能的减退,但随着贫血的纠正,可导致患者血压增高,甚至需要增加降压药物的治疗。此外EPO治疗可促进肾小管功能的恢复,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补充铁剂铁缺乏在PTA中起重要作用。慢性肾脏病患者铁蛋白水平<200 ng/ml比例高于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在移植前使用EPO时,常需同时补充铁剂以纠正贫血。在移植时铁蛋白水平<200 ng/ml的患者约占51%,血清铁饱和度<20%的患者约占44%,因此围手术期静脉补铁也是必需的。在后期PTA可参照慢性肾脏病贫血的治疗合理应用铁剂。

其他治疗明确PTA的病因是有效治疗的根本。积极地抗排斥治疗、去除相关的感染因素、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合理应用降压药及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都有助于纠正PTA。

长期随访研究发现,肾移植后发生贫血,即使当时肾功能正常,也对移植肾和受者的远期存活有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PTA的管理,积极纠正贫血可改善受者的心血管功能、预防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保护移植肾功能,有助于改善受者的生存质量和远期预后。

猜你喜欢
铁剂受者铁蛋白
铁蛋白:疫苗设计新平台
孩子贫血能食补吗
术后静脉补充铁剂并不能改善分期双侧膝关节置换血红蛋白水平和输血率
铁剂
——忌食
肾移植受者早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细胞、Th17细胞表达变化
口服铁剂有禁忌吗?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新型天然纳米载体——豆科植物铁蛋白
美国活体肝移植受者的终末期肾病风险
肾移植术后患者新发DSA的预测因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