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水利标准化工作现状及建议

2014-04-07 05:02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2期
关键词:标准制行业标准江苏

丁 亚

(江苏省水利厅,江苏 南京 210029)

标准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标准化对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统一市场,优化公共服务、促进技术进步、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和改进水利技术标准化工作,是当前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迫切的要求,江苏水利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依据江苏实际情况,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江苏优势和特点,并积极有效地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这对实现江苏水利可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加大宣贯力度,及时掌握新颁标准

水利标准为水利建设和管理等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质量要求,其作用和影响力正逐年逐步提高;针对近年来水利行业技术标准发布数量多、密度大、范围广等新情况,及时将新颁标准进行转发,有利于地方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新颁标准,同时利用江苏水利网进行网络宣传,提供技术标准文本信息,尽快地促进标准的落实和应用;贯彻国家强制性条文成为江苏水利建设的重点工作,对水利技术人员培训,是落实国家强制性条文的重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泵站安全鉴定规程》等多项与我省水利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标准培训班,通过对新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的宣贯,保证了国家和行业标准能及时有效地在江苏水利建设中发挥作用。

2 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标准制修订

2.1 积极参与水利部行业标准制修订

依照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布置,积极参与部颁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先后主编或参编部分水利行业标准,把我省水利具体实际工况和需求融入部颁行业标准中。对水利部发出的征求意见稿,积极组织召开省专家座谈会,研讨、修订提出符合江苏水利实际和特点的建议。

2.2 推进水利地方标准建设

根据江苏水利建设与管理、质量与安全等监管需要,编制颁布一批地方水利标准。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十多项江苏地方水利标准,有力地推进了江苏水利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江苏省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 充分认识标准编制质量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标准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滞后性”。江苏水利地方标准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水利现代化加快发展,对水利地方标准要求进一步提高,范围进一步扩大,需求进一步增长,水利地方标准编制也在提速。当前江苏水利地方标准客观上还存在标准编制时间过短、水平不高、实效性不强(部分标准是由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变换而来的)等问题。为了提高标准质量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形成标准与科技发展同步

形成标准紧跟科技发展同步性和一致性对提升标准本身的质量水平意义十分重大。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及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在水利行业的普及和应用,及以往的经验教训积累和总结提炼,使标准的内容、范围不断得到更新、充实和扩大。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必须紧跟科技发展,始终处于科技领先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水利事业发展,促进水利技术进步和工程质量提升。

3.2 加强标准制定管理

实时披露标准制定过程信息,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标准制定公开透明,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加强标准维护更新,及时复审修订;加强对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监管和全程的质量监管。遵循标准制定目的性、统一性、系统性、协商一致、实事求是等原则。加强标准化前瞻性研究,按照早布置、早启动的要求,提前开展江苏水利标准化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为标准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使所编制的标准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3.3 严格规范标准起草的方法和规则

文本起草程序的规范化是影响标准制定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如果文本编写得不规范、表述的不清楚、产生逻辑矛盾,不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标准应有的作用。同时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文件,是各方共同协调的产物,需要各方共同遵守、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本起草程序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这一规定可以避免一系列人为的、随意的、习惯的因素对标准的效果产生影响,以保证标准的文本起草程序更科学、更先进、更符合其自身规律。

一般程序是进行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评估,申请立项,成立编制组,拟定标准编制计划,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试验验证,向有关单位征求所起草的标准意见,向有关专家征求所起草的标准意见,依据征求来的意见逐条完善讨论稿,编写编制说明,召开专家技术审查会、完成送审稿、召开专家标准格式审查会、完成报批稿,上报审批材料,批准发布实施并印制归档。

3.4 必要的技术、经费和时间作支撑

要想全面提升标准本身的质量水平,必需建设一支素质高,专业知识过硬,能掌握和运用最新科技知识的技术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在编写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技术力量,必要时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充实制修订队伍。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要加大对制修订项目的经费投入,只有经费充足才能使提升标准质量水平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要给予标准制修订人员时间上充分的保证,只有长时间的磨合、推敲,才能使标准覆盖范围更广、更全面。

3.5 加强必要的引导和奖励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参加标准制修订与职称挂钩,在技术人员职称进级评审中,增加本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工作经历,获奖情况等评分比重。同时教育技术人员要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素质,保持自身良好的竞争优势。并对按要求完成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人员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

4 做好标准化工作的新思路

4.1 将标准化工作与职能转变相结合

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强调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技术标准是水利发展和服务的重要依据,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强化依法行政、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

4.2 将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工作相结合

建立科技促进标准水平提升,标准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机制,以地方标准制修订为主要抓手,加快省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标准步伐,提升地方标准的科技含量。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大力实施地方标准战略,努力提高江苏水利标准化管理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江苏水利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4.3 将标准化体系建设与科研经费投入相结合

加大对水利标准化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宽水利标准化投入的渠道, 在江苏水利科学研究与应用推广经费中拿出部分经费,用于标准制修订和宣贯。通过对地方水利标准化工作的掌控,有效促进地方水行政职能转变,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为新时期地方水利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4.4 将标准化人才与水利人才建设相结合

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所搭建的编写组要注重老中青相结合和各层次单位相结合,以此带动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及基层单位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经常性分期、分类组织标准化人员培训,针对标准化工作管理人员、承担国家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编制订人员、标准化试点示范点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改善标准化人员知识结构,提升编写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既懂水利专业人才又懂标准化专业人才,为标准化服务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标准制行业标准江苏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江苏
ISO焊接材料标准制修订一览表
2015标准回顾 危险品、新产品等多项标准制修订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标准制修订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