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4-08 02:52吴凤珍范慧歆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河南城镇化指标体系

吴凤珍, 范慧歆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121)

农村城镇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农村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模式,不同地区的农村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路径也不尽相同[1].河南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以来,河南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等挑战和问题.因此,制订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战略规划和评价指标体系,消除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推进城乡资源的自由流动、协同发展已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2].本研究依据农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南农村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河南18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科学制订城镇化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依据.

1 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模拟人的决策思维过程,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特别适宜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分析的决策问题[3].本研究采用AHP法确定城镇化水平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利用比率标度技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判断矩阵[4].一指标相对于另一指标的重要性含义及标度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相对重要性标度及含义

1.2指标的选取及层次模型的构建

农村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居住环境、文化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都发展的综合体系,学者依据不同农村区域环境的差异,对农村城镇化指标体系的选择与界定也不相同,本研究参考学者意见,对各种指标进行整合,在城镇化评价体系中选取经济发展(N1)、居住环境(N2)、社会发展(N3)、生活质量(N4)为4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N1)包括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外贸出口依存度5个二级指标.居住环境(N2)包括镇区集中供热率、村庄路面硬化率、镇区绿化覆盖率等5个二级指标.社会发展(N3)包括信息化综合指数、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恩格尔系数3个二级指标.生活质量(N4)包括社会保障覆盖率、镇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等4个二级指标[5].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3建立判断矩阵

在指标体系中,将指标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依据表1中指标相对重要性含义,各层判断矩阵[7]为:

表2 河南农村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

1.4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表3 河南城镇化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

2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采用AHP法对影响城镇化水平各指标权重确定后,可以清楚了解各种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在农村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0.417)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指标,城镇化从经济角度而言,就是农业经济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城镇化的基础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指标最能代表城镇化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指标(0.269)高于居住环境指标(0.122)和生活质量指标(0.192),这是因为河南农村城镇化水平整体较低,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还低于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要求[8].

在经济发展的二级指标中,GDP增长速度(0.204)和人均GDP(0.104)这2个指标占的权重比较大,GDP增长速度直接反映的是农村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最重要的指标,人均GDP反映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这2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也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居住环境的二级指标中,村庄路面硬化率(0.058)权重较大,而镇区集中供热率、镇区绿化覆盖率、镇区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镇区空气污染指数指标权重较小,这说明农民对城镇化的认同还是基于传统的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的认识程度还较低.在社会发展的二级指标中,恩格尔系数(0.177)即食品消费支出占整个个人消费中的比重权重最高, 其次是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0.061),河南农村注重教育的传统在指标体系中得到了反映.在生活质量的二级指标中,基尼系数(0.111)和社会保障覆盖率(0.035)是权重较高的2项指标.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收入差距已成为农民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收入的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生活质量.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关注反映出农民希望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保障,指标的选择倾向实际上反映出河南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最为关切,亟待解决的问题[9].

3 河南省18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依据河南省2012年统计年鉴[11]提供的数据,对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应用构建的农村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市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各市城镇化水平综合评分及排序如表4所示.表中总得分等于各项指标得分与相应权重乘积之和.

按照得分情况,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总得分≥0.4,包括郑州、济源、三门峡、焦作、洛阳5个市,其中郑州的城镇化得分遥遥领先,说明郑州的城镇化水平最高,但是郑州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第二层次0.3≤总得分<0.4,包括平顶山、漯河、新乡、安阳4个市,这几个市城镇化水平相对较好;第三层次0.2≤总得分<0.3,包括许昌、鹤壁、开封、信阳、濮阳、驻马店、周口7个城市,这些市城镇化水平较差;第四层次城镇化总得分<0.2,包括南阳、商丘2个市,这2个市的城镇化水平在河南处于最差的地位.

表4 河南农村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的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总体不高的特征,从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情况看,河南大多数市的综合得分小于0.4,并且部分市处于0.2~0.3.这些结果与《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中公布的结果基本吻合.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河南属于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区域较广、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河南农村的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河南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本研究以河南农村为对象,建立了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可

以有效地对河南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以期为河南农村的城镇化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宋 伟.基于熵值法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阳:安阳师范学院,2012.

[2]杨新新.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唐功爽.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统计教育,2007(2):12-14.

[4]周 怡,周少琴,李庄仲,等.试论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关系[J].中国卫生统计,1993(2):55-57.

[5]贾万敬,何建敏.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7(9):19-21.

[6]陈延军,赵炜林.河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师,2011(6):203-204.

[7]韩江涛,龚新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75-78.

[8]陈鸿彬.农村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经纬,2003(5):90-119.

[9]杨 梅.基于熵值法的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0-63.

[10]范况生,孟德友.基于熵值法的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区域比较[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4):7-9.

[1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河南城镇化指标体系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