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研究

2014-04-08 02:23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五年制数据处理会计专业

蒋 勇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一、问题的提出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是指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的有关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7月公布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只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这一门课程,分别在第1、2学期开设,周4课时,共计144学时[1]。从具体执行过程来看,这一方案明显存在着下列主要问题:

1.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明显不足

会计电算化的全面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仅仅开设《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一门课程显然是不够的,无法完成对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全面培养。

2.以考证为主无法体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从现在开设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现实情况分析,学生要在两个学期每周4课时的时间内完成文字录入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Internet基本应用等多项内容的学习,通过文字录入员职业资格鉴定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B类考试并获得证书。这使得本来就不多的课时必须被全部应用于考证教学,使通过考证成为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这与职业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目标相违背。

3.对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使用到的信息技术能力认识不到位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目前会计工作中将大量使用到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对会计人员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有效同会计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这一部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并没有体现。

4.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与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实施者不同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矛盾

会计专业的信息技术类课程多数是由信息技术系(或计算机类系部)来承担教学任务。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与实际执行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突出的问题:(1)信息技术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多数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生,对于会计专业了解不多,对于会计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素质要求把握不够,因此无法确切把握所任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具体授课计划的制订与执行。(2)在教学任务下达时,造成了会计系与信息技术系之间的“相互推诿”现象。信息技术系任课教师会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者提供所任课程的课程标准,而会计系则无法完成。

为了解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会计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和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能够给会计专业人才方案的修订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基于岗位能力对接的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

1.对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需求的调研与分析

为了给本研究提供充分的实证资料支撑,我们设计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计算机能力需求调查问卷》,对徐州市部分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会计从业人员日常工作中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文字录入能力;②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主要是指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统的操作能力③办公软件应用能力;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⑤数据处理能力;但是对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声音、动画处理能力和网页设计与网站管理能力,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几乎不用这些知识。

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时,应该紧紧围绕对学生上述五项能力的培养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对学生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会计人员平时使用的输入方法以拼音输入法为主,五笔字型输入法也具备一定的应用率,但其他输入方法几乎不用。

目前拼音输入法的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完善,字库中词组的储存也越来越多,更加有利于提高文字录入速度。因此对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应着重加强拼音输入法的教学;如果学有余力或教学时数允许,可以增加五笔字型的教学。

(3)从对平时经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的调查情况来看,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文稿输入、表格处理、PPT方面的功能使用较多,而对于网页制作基本不用。因此,在安排办公自动化类课程的教学时,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操作技能。

(4)从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主要需要哪些能力的调查情况来看,会计人员对于局域网的应用、因特网的应用和网络安全方面的需求较多,而对于组建计算机网络方面不太需要熟练掌握;而在对于平时工作中主要利用因特网完成什么工作的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会计人员利用因特网主要进行上网浏览收集信息、电子邮件收发、文件上传与下载、聊天与通信工具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应该增加有关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也有了一定的针对性。

(5)从对平时工作中主要使用什么软件进行数据收集与处理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主要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收集与管理;从对Excel的功能主要需求的调查来看,数据收集、函数与公式计算、排序与筛选、图表处理、打印输出等方面的功能使用的比较普遍,而对于数据透视表的应用也比较经常使用。

通过对这些分析可以看出,在对于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数据处理素养进行培养时,应该注重加强Excel课程的教学,并着重在数据收集、函数与公式计算、排序与筛选、图表处理、打印输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技能的锻炼。

2.基于岗位能力对接的五年制高职会计类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建议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2]的基本思想。根据对于会计从业人员信息技术需求的调研结果,结合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同时考虑到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的开设顺序的勾稽关系,基于岗位能力对接的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可以使用以下方案: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课程性质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对应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1 办公自动化 1、2 考试考证 136 66 70文字录入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办公自动化应用能力2 网络技术应用 3 考查 68 30 38 网络应用能力3 数据处理技术 6 考查 68 30 38 数据处理能力4 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 8 考试 68 30 38 财务数据处理能力5 信息技术综合应用 9 选修 64 20 44 五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办公自动化》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字录入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相应技能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加强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将起到扎实的基础作用,因此,建议放在第1、2学期。《网络技术应用》课程学习前,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和能力,因此它的前导课程是《办公自动化》。同时考虑到网络应用技术对于后期课程学习的帮助,建议放在第 3学期开设。考虑到专业特点,《数据处理能力》课程的开设需要借助比较多的会计数据案例,结合会计类课程的开设时间,建议将本课程放在第6学期。它的前导课程为《办公自动化》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后续课程为《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的开设的前导课程是《数据处理技术》和《财务管理实务》(一般在第7学期开设),因此,该门课程建议放在第8学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在离校进入实习岗位和就业之前的实际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状态很不理想,很多学生在经过多个学期的课程学习之后,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锻炼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在实习或就业前再次进行综合的应用训练。考虑到可能也会有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掌握较为理想,故建议该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在第9学期开设。

三、新课程体系下各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议

1.《办公自动化》课程

在选择《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舍弃大而全的想法,把其中涉及网络技术应用、数据处理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放到后面专门化的课程中去,强化对于文字录入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应用能力、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充分满足会计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因此,其主要教学内容为文字录入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等几个模块。在注重对于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文字录入员职业资格鉴定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网络技术应用》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计的主线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应用和Internet技术应用三个大的模块,与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同类课程相比,重在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弱化学生对于网络原理、设备原理、网络建设方面的能力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的设备原理、网络的组建等方面以了解为主,不做过高要求。

3.《数据处理技术》课程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处理、输出的能力而选择的,重在培养学生数据处理的素养。考虑到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实际,在数据库系统的蓝本选择上,我们建议以Excel为主,辅以一种其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结合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各项具体的数据处理应用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日常账务流水核算、供销存核算等,使用Excel工具进行建模,并充分利用函数、公式、图表、数据透视表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5.《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文档、表格、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系统应用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搜集与传输等应用,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的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并给出了基于岗位能力对接的会计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的建议方案,同时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进行了说明。

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物化和推广,形成课程设置方案,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成相应的课程标准。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Z].2010.

[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Z].20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4]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郑在柏.五年制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新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管理观察,2009,(17).

猜你喜欢
五年制数据处理会计专业
认知诊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零替换、多重插补与极大似然估计法*
ILWT-EEMD数据处理的ELM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基于希尔伯特- 黄变换的去噪法在外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Matlab在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