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教育:一个审视“成为人”的新视角

2014-04-09 01:20叶设玲
关键词:闲暇生命生活

叶设玲

(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闲暇时间的增多并不等于休闲的实现,“空闲时间是一种人人拥有的并可以实现的观念,而休闲却并非是每个人都可以真正达到的人生状态”[1]。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快乐的闲暇时间,如何创造有价值的社会经历来丰富人生,这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闲暇时间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2],休闲教育在即将到来的休闲社会①被呼之欲出,并将与人的生活质量、自由与创造空间紧密联系,成为审视人之“成为人”的新视角。

一、休闲教育创造“成为人”的空间

什么是“成为人”?约翰·凯莉(Jhon·Kary)从休闲哲学的角度考虑认为,“成为人”(state of becoming)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承认生活的理性和感性、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统一,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使自由与自我创造[3]。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指出,教育能使人“成为人”,教育是一个引导人自我完善、人性丰满的过程。在这一点上,休闲和教育有共同的目标。这也揭示了休闲和教育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休闲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休闲教育应是休闲学和教育学的逻辑延伸[4]。换言之,休闲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巩固其“成为人”的生存舞台,实现自由与自我创造的存在空间,就必须借助于教育深厚的影响,开展休闲教育活动。

休闲教育作为使人“成为人”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提供自由与创造的空间,实现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使命。毋庸讳言,现代教育在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神话,也带来了激烈的教育竞争和自身“成长的烦恼”。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功利主义的侵蚀使人们过分偏重于教育的工具价值,甚至使教育成果变成了简单的证书符号和职业标签。功利的竞争所形成的不断自我强化的压力系统挤压着素质教育的空间,限制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偏离了教育使人“成为人”的轨道。而休闲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为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独立人格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它是弥补教育功利化、职业化弊端的良剂,是有效提升受教育者文化气质、综合素质,保持其身心健康的途径,是人类休闲时代到来的必然选择。

美国休闲教育学者查里斯·布莱特比尔(Charles K.Brightbill)在《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②中将休闲教育定义为针对工作及其他维持生计的活动之外的目的的教育,并以此来区别职业性、功利性教育。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极具前瞻性地指出,“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学过怎样聪明地利用休闲的人”[5]。在知识作为基本资源的后资本主义时代,休闲教育将成为新的社会文化中心,为人的自我实现打开全新的视角和发展空间。

二、休闲教育引导“成为人”的方向

休闲教育能够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它从价值观、兴趣、欣赏力和技能开始,包括各种休闲技能,为人们“聪明地用闲”、科学地休闲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但它不光指明休闲的方式和实践,而且还指明其原因和方向。它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人们博大的人格。这是休闲教育内涵的基本阐述,也是人之“成为人”所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从休闲教育的形式出发,就是要通过传授休闲知识、培养休闲技能、提高休闲素养,使闲暇状态下的生命个体更好地适应闲暇的生活,不断引导个人在闲暇生活中培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提升整体生命体验、生活质量。当前,随着工作时间的缩短、节假年假制度的推行,人们所掌控的自由时间快速增加,然而,坐拥丰富的闲暇时间却往往不知如何“聪明地用闲”,浪费光阴、虚度人生的社会现象普遍存在,这正是缺乏以科学合理的休闲思想、理念作为其人生哲学指导的结果。美国教育学家、芝加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莫蒂默·阿德勒(Mortimer J·Adler)一语道破应对这一社会问题的关键:在当下,“自由人如果不想自己的生活沦为灾难,就一定要接受休闲人生的教育”[6]。

从休闲教育的目标出发,休闲教育对于人的发展不仅在于保持和传播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更在于促进人的美德和优秀品质,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找到一种幸福感。休闲教育强调一个人需要习惯于在自身中发现快乐的源泉,从沉思与对事物的理解中寻找一种平和的快乐,关注生活、生命本身而非外在的物质、环境条件以提升幸福感。而这样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价值体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经教育获得的生命的智慧,这正是休闲教育本质内涵的充分体现。可见,人的素质及其选择、价值判断能力与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休闲教育则能引导人们去追寻生活中有意义的目标,以此实现创造性生活的境界。

三、休闲教育构成了“成为人”的过程

远在2000 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开始研究休闲与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古希腊语中,“休闲”即scoal,意为教育和教养,认为闲暇娱乐对于人的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是“成为人”的重要过程[7]。可见,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休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内容,休闲教育则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休闲教育是“一个转化的过程”,它不仅是对当前现实的情景教育,而且是动态的、连续的,它包涵很多面向未来的因素。美国在20世纪初的休闲教育研究中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其付诸实践来促进人之“成为人”。1918年,联邦教育局将“有价值地利用休闲时间”纳入高中教育中的一条“中心原则”,即“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得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相反,如果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8]。它强调了休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重视确立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认为休闲价值观支配着对休闲生活方式的选择。

休闲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能使个体投入其中,不断学习吸收,促进个体的自由性、个体性和感情性持续发展,而且越早投入休闲教育,其后继发展的持续性越强劲,对个体的生命、生活影响也就越大。休闲教育家J·蔓蒂(Mundy Jean)认为,休闲教育是个体人格完善、展现主体性的必然需求。人们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地、独特地、完善地表现出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自我,才有更好的机会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仅仅是活动的客体[9]。可见,休闲教育对人之“成为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通过休闲教育,一方面促使人们休闲价值观的养成,形成诸如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人们从事休闲活动的技能和社会能力,有利于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进程,培养个体的自信、自主性与创造性,养成健康的体魄。

四、休闲教育之于“成为人”的价值

休闲教育传达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存方式都息息相关,对人之“成为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其一,休闲教育是让人领悟生命真谛、生活意义的最有效的方式。知识使人的心灵得以自由,而自由是休闲的应有之义,休闲教育旨在培养人们对于生活、生命意义的追求,更好地寻求自身的幸福和快乐,实现人们自由选择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如果过去的教育是偏重“知识”、“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那么现在的休闲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一种快乐自主生活的价值,从而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真正实践了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的“教育即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理念。

其二,休闲教育是让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投资。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学的最核心的思想,他认为,人们拥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的空间,有了让思想自由驰骋的天地,只有这样,人才能真正“成为人”。休闲教育正是在马克思关于人学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完成休闲使人“成为人”的目标以及培养“完整的人”的当代教育使命。

其三,休闲教育对人类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价值。人之“成为人”的过程,不仅是使人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独立个体,更要使人成为社会文明进程中的和谐人。普遍的闲暇时间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斩断千百年来横亘在艰辛生活与幸福生活之间的障碍,也同样可以割开束缚着受不公正待遇的人身上的绳索,使得报复和暴力行为犯懒,撼动我们宪法的根基”[10],布莱特比尔指出,未来是一个闲暇无处不在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可以而且必须系统地为此做好准备,否则就会解体。而休闲教育就在这其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它能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从社会中、群体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内心的归属感。换言之,通过培养人们科学的休闲观可以使整个社会生活变得和谐有序,从而在“用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用崇高的美德去休闲”[11]的心态下,创造更为灿烂和谐的人类文明。

注 释

①美国《时代》杂志在1999年第12 期载文预言: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社会”,发展中国家也将紧随其后。

②英文书名:《Educating For Leisure—Centered Living》,早期译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2009年再版后译为《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1](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2]罗素.悠闲颂[M].李金波,蔡晓,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8.

[3](美)约翰·凯莉.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M].赵冉,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34.

[4]林衍.生命·休闲·教育——读《生命与休闲教育》[J].南方论刊,2012(1):98-103.

[5]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54.

[6]马惠娣.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55-65.

[7](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

[8]孙林叶,董美珍.国外休闲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0):3-5.

[9]金雪芬.休闲教育的人学之维——基于马克思人学的视野[D]:[博士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13:15.

[10](美)查尔斯·K.布赖特比尔.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M].陈发兵,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2.

[11]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45-49.

猜你喜欢
闲暇生命生活
人在何时最清醒
闲暇拾笔寄娱情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