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反思:新媒体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影响*

2014-04-09 01:20罗乐均
关键词:闲暇体验式内容

谢 晨 罗乐均

(1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黄石435003;2韩国釜山国立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国釜山609735;3韩国仁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韩国金海621749)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的一个概念。媒介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双要素突破,一方面加快媒介的传播速度,一方面又扩大媒介的传播面。在这种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新媒体的诞生,无疑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的对信息的需求。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1]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至今为止,对于新媒体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尽管其定义还没有完全统一,但其影响力已经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于新媒体的依赖性要远远高于对传统媒体的依赖。除了学习和工作使用外,休闲生活中也不自觉地充斥着新媒体的使用。在新媒体介入人们休闲生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对人们的休闲意识、休闲方式、休闲质量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与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将着重分析新媒体对于大学生群体休闲生活的影响。一是因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频率高于其他群体,所受影响也相对较大;二是因为大学阶段是他们休闲观念形成和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休闲观念也决定了他们今后的生活态度、人生选择等。

一、批判:新媒体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影响

(一)新媒体休闲内容有“量”无“质”

当前,新媒体的休闲内容可谓种类繁多。手机游戏、手机电视、微博、网络节目等等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休闲乐趣。而这些休闲内容都是在量上不断繁殖,很少关注质的提升。例如:一些网络游戏充斥着血腥暴力,一些网络节目上渲染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微博上经常涌现一些骇人听闻的假消息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很多大学生每天的“必修课”,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些休闲内容上,得到的只是空虚的满足感,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并没有得到满足,反而对他们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中一些质量低下的休闲信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在面对一些暴力、色情、低俗信息时会失去认知能力、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这都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1]。休闲内容不断在量上进行突破,也使很多大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愿意花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很多大学生喜欢在闲暇时间里刷微博,大家熟知微博有140 个字符的字数限制,这让很多学生喜欢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受,慢慢地,他们的语言、感情表达都日趋单调,使大事化小,让严肃无厘头,这都将加快人们的健忘症、麻木症。甚至微博上揭露出的一些大事,很多大学生都喜欢直接吐槽两句,辱骂两句,所谓的人生休闲已经慢慢演变成低俗的快感享受。

新媒体休闲内容上“质”的落后直接带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负面影响,而这些负面影响带来的问题将会是一连串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预估的。

(二)新媒体的休闲形式变成潜意识的枷锁

休闲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愉悦。一旦休闲变成了一种精神负担,则违背了其初衷。而当大学生将新媒体与休闲融为一体时,其实在不自觉间,他们就背负着一种意识上的枷锁——不是自己在休闲,而是休闲在主导着他们。

表面上新媒体给他们带来很多乐趣与轻松,但实质上他们的精神生活已经被新媒体所绑架,一旦脱离了,便会产生空虚感、不安全感以及盲目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没带手机就觉得心神不宁,思想无法集中;有的学生短时间不上网,其失落感和空虚感便骤然上升;甚至有学生不分昼夜地玩网络游戏来填补自己的闲暇时光。实际上,应该是人在驾驭这些新媒体、享受这些休闲方式,但现实是,大学生们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被新媒体世界所控制,新媒体已成了他们有形世界中的无形枷锁。

(三)新媒体多元传播内容限制体验式休闲

所谓体验式休闲,则是让人们多参加一些亲历性的休闲活动,并从中感受到愉悦。现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多半都花费在新媒体的使用上,手机上网、电脑上网已经是每个大学生都谙熟的休闲方法。正是这种趋势的发展,才导致大学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低头族”。所谓“宅”就是指长期足不出户。而在大学生群体中,足不出户一定程度上则是把自己的休闲范围局限在宿舍里。而宿舍中的休闲活动无非是看网络电视、玩网络游戏、与朋友网络聊天、网上购物等等。这一切行为都是以新媒体为依托。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宅休闲”并不能给他们带到身心愉悦的享受。

而在90年代,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最喜爱的休闲活动都是户外活动,例如,野炊、春游、踏青等等。他们更倾向于接近自然、贴近生活地去进行休闲活动。这与当今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已经截然不同了。造成这种区别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媒体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这都说明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体验式休闲是一种限制,或者说是多元的网络传播内容的虚拟世界,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现实社会带给大学生的休闲愉悦。

二、反思: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

(一)把关新媒体传播内容,重塑休闲内涵

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正是因为其传播方式的自由性,才能从更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休闲需求。面对这些丰富的传播内容,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称职的“把关人”。只有把好这个“关”,才有可能重新审视休闲的内容,才能从本质上改善大学生的休闲现状。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率先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那么,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主持人,也可以指新媒介组织。在互联网世界里,任何人都可以承担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角色[2]。“把关人”在大学生休闲过程中,有必要向大学生们提供有用的、有益的、有利的信息,并从“抑制”、“疏导”、“重塑”三个层次来对新媒体休闲内容进行把控。新媒体相应的“把关人”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和原则抑制一些低俗、血腥等内容的出现,尽量避免这些不良内容对大学生休闲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积极疏导新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媒介传播将消极影响最小化;重塑休闲内涵,不要把休闲肤浅化、低俗化,而要将休闲生活真正引导到积极、高雅的方向上,让每个追求休闲的大学生都能够有价值、有意义地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

(二)重视休闲,引导大学生提高休闲意识

中国人从小到大形成的观念是:读书好则万事好,没有对休闲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对于大学生的休闲,都将其总体归结为“瞎玩”。但孰不知,良好的休闲可以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开展专业学习。

休闲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指人在闲暇时间内的存在,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活动的方式及其过程的总和。休闲是一种充分展示人们生活情趣和个性特征的生活状态。休闲生活对于人类,不管是个体还是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关注大学生的休闲生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高校应该注意引导大学生们自主提高休闲意识。通过公选课或者第二课堂的方式多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休闲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休闲方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同时,要引导学生们选择正确的休闲方式,吸取积极的休闲内容,丰富和调整已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结构等等。让每位大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休闲,在休闲中学习,二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只有这样,当代的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三)加大体验式休闲的宣传,吸引学生群体

体验式休闲可以说是现今非常流行的一种商业模式。新媒体中大量的宣传也助推了体验式休闲的流行。广义的体验是指神经系统较高级的动物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出于满足好奇心、学习、积累经验和娱乐等目的,在确信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性地接触和感受某种新事物。体验式休闲是让大学生们能够尝试性地接触和亲身去感受休闲的乐趣,而不要一味地沉浸在网络里做“宅男”、“宅女”。

当代大学生应该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利用休闲时间深入实际开展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既可动脑,又可动手,还能开拓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觉悟,转变思想。如,参加支农劳动、支教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在良好的社会评价舆论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对培养他们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很大的作用[4]。这些活动都可以丰富大学生们的休闲生活,提高大学生们的休闲生活质量。

而要实现大学生们的体验式休闲,必须要加大对体验式休闲的宣传。对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地转变大学生的思想,大力宣传体验式休闲的积极意义,让大学生们走出家门、迈出校门,投身到社会中、生活中、自然中去感受休闲的魅力,真正体会休闲的真谛。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休闲生活也成为了一个时尚话题。然而新媒体的诸多特性,确实也给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带了一些影响。我们只有正视这些影响,反思其利弊,去粗取精,才能实现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真正意义。

[1]新兴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EB/OL].(2013-08-18)[2014-02-21].http:www.allchina.cn/adpage/2011-8-18/82889.html.

[2]姚进凤.网络对青少年闲暇生活的影响及应对[J].教育与管理,2010(15):43-44.

[3]毕一鸣.主持艺术的新视野[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215-221.

[4]冯瑛,李庆峰.闲暇本不应无聊——试析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意义[J].理论研究,2005(4):58.

[5]孙英.加强休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S1):174-175.

猜你喜欢
闲暇体验式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人在何时最清醒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闲暇拾笔寄娱情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主要内容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