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4-04-09 01:55张冬梅王美红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四平市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张冬梅,王美红,葛 冰

(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前言

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体质健康状况关乎一个国家未来的综合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以及劳动力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民族的兴衰存亡.据自1985年以来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最近的20年里一直呈持续下降状态.体质监测数据表明,虽然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但在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超重和肥胖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学生肥胖率较5年前增长了一半以上.另外,青少年学生眼睛近视的比例也明显增高[1].逐年下降的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已然引起了全国广大人民的高度重视.

目前,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状况问题严重,已经为四平市政府及人民敲响了警钟.为贯彻落实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扭转我市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下滑趋势,改善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各相关部门及广大体育工作者已经开展研究并积极探讨相应对策.本文在文献[3]研究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探讨影响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并为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探寻切实有效的对策,以期为我市学校体育教育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制定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对四平市13~19岁青少年男、女学生分别按年龄分组,且每组人数不少于200人,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4]中要求的各项素质指标的测试内容,对四平市青少年学生进行测试,包括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 m跑(女)或1000 m跑(男)、 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指标,各项指标的测量方法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利用SPSS11.7统计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差异检验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来说基本符合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但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仍然堪忧,而且存在青少年身体形态呈现两极分化、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公布的调研数据[5]相比,四平市青少年的速度素质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柔韧性素质水平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大体一致; 耐力素质男女生差异较大,与2010年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男生略低而女生略高;下肢力量素质平均水平稍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上肢力量素质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且差异性显著;四平市青少年女生的腹部肌肉力量普遍低于全国的整体水平,且差异性非常显著[3].

2 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因素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腾讯教育对3016人进行的一项关于“影响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7.9%的人把“应试教育体制”作为首选因素,有48.6%的人选择了“政府”,有48.1%的人认为“学校和老师”也是一个主要影响因素,还有43.4%的人认为“父母”也应承担重要责任,也有41.3%的人认为“青少年自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6].可见造成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并非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并且各种因素之间彼此影响、共同作用.主要可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2.1 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整体水平显著改善,物质生活日益富足,体力劳动程度下降.尽管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人口的控制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当前社会人口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整个社会仍将考大学视为改变命运和改善生活的首要出路.随着全国各高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导致每年考入高校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考研、就业、出国深造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过重,特别是多数用人单位过分看重求职者的学历与文凭,而对于求职者的身体素质方面少有要求,从而造成整个社会的人才观与就业观出现明显偏差.由于青少年要面临一系列的中考、高考、考研等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树立了“学好文化课不愁毕业找工作”的观念,把生活重心全部放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上,以应付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从而忽视了日常体育锻炼,体质也因此每况愈下.当前社会背景下的这种“重视知识忽视体质”的观念意识,已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深深地埋下了诱因.

另外,随着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余暇时间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日益科技化与丰富化.原来社区中可供人们锻炼的活动中心、健身社区等几乎变成了如今大街上生意火爆的网吧、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现代生活中见惯不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也取代了从前随处可见的羽毛球、毽子、跳绳等日常健身用具.当今社会中,抽烟喝酒、网络游戏、K歌蹦迪、手机短信与QQ聊天等剥夺了从前青少年户外运动与锻炼的娱乐形式,甚至成为许多青少年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过分地追求和沉迷于上述休闲娱乐方式使得青少年的身心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了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

2.2 学校因素

首先,升学率是教育部门对学校进行考核并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升学考试中学生考分的高低就关乎一个学校的命运与未来发展.受升学考试“分数第一”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把升学率看成学校教学的第一要务.尽管全国各地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面对应试选拔的现状,素质教育在贯彻和实施上确实乏力,学校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由于加大了文化知识教学的比重,势必严重削弱了体育教学的学时,甚至在临近会考或升学考试期间,随意将体育课和体活课挪用于学生的文化课.上述做法不但使学生无法从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身体运动技能的培养,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剥夺了学生自身在课余时间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

其次,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经费过少,教学资源不足.一些学校可以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学楼及文化课教学设备上,却不愿意修建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及设施齐全的健身馆作为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甚至部分民办学校和乡村学校,一味追求节省教学资源,不顾国家有关教育政策,体育教师人数不够,体育教学时数大量削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应有的体育锻炼,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出现下滑趋势.

再次,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处在边缘化的位置,在职称的评聘、工资的调整、年终奖金的发放、课时的核算等方面远落后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例如体育教学的课时核算要乘以相应的系数,一般在0.6或0.7左右.诸如此类的因素造成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严重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工作的热情与敬业精神,大大压制了教学积极性与创新精神,根本无意投入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到教学工作中来,结果造成体育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学程序与模式一成不变,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乏味,丝毫提不起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一些体育教师把消极的工作情绪带到教学中,习惯以粗暴的形式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反感而迁移到对体育教学上来,从而对体育课出现抵制情绪.这不但造成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下降,更重要的是以牺牲学生体质健康为代价.

2.3 家庭因素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除了学校之外,青少年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环境.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观念意识、素质修养、教育态度、生活方式、日常习惯等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孩子能否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随着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特别是城市地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孩子关爱过分,恨不得天天捧在手心里.即使在学校,家长也会时刻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体育课上或课间活动时发生意外,哪怕孩子在体育课或课间活动时不小心磕破点儿皮,家长也会兴师动众地找学校,高举维权的大旗对学校不依不饶,甚至胡搅蛮缠,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难想象,为何如今的学校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开展方面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教师在上课时也是提心吊胆,顾虑重重.学校从校长到教师,整日担心学生在上体育课或课间活动中意外受伤,结果将那些只要有可能会导致学生意外受伤的体育教学器材全部封存入库,对于稍微剧烈一点或者略带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如体操)全部封杀.这不但难以保证体育课的锻炼负荷与强度,更严重打压了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无法从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竞争的刺激与成功快乐,甚至失去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身心意志历练的机会.

除此之外,有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严重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他们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不少家长将营养概念定位于广告中那些高档的营养补品,一味追求给孩子购买那些价格昂贵的高级食品,并时不时地再辅以补钙补锌、健脑产品,而忽视了食物之间的均衡搭配与营养摄入的全面化,如此做法只能使孩子的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失调,甚至加重孩子身体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也是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体重超标、营养过剩、发育早熟的原因.

还有的家长体育意识薄弱,关注体育程度相对较低,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那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能考上好大学,将来找到好工作,一意孤行地强迫孩子放弃仅有的课余时间,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甚至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惜牺牲孩子正常的睡眠和体育锻炼,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长远发展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难免下降.

2.4 个人因素

部分青少年自身的价值观严重扭曲,攀比心理严重,无比羡慕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整日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甚至懊悔自己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不少的青少年滋长娇生惯养、怕吃苦、怕受累的不良思想及惰性心理,生活方式也由过去的“动”转变成如今的“静”.比如出门以车代步,上楼乘坐电梯,不参与家务劳动,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宁愿熬夜上网,也不愿早起晨练,这种静态化的模式大大减少了青少年日常运动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还有的青少年自身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够,加上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对西式快餐中油炸及膨化食品情有独钟,暴饮暴食,从而造成严重肥胖、体质下降.也有部分青少年对健康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有瘦才会美,过度节食减肥从而造成偏食厌食、营养不良.这都是造成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因素.

3 提高四平市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建议

1)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健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普查制度.加强对健康、营养、卫生等方面的宣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宣传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重智轻体”的社会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增加社区体育健身场所的经费投入,切实有效地搞好社区体育活动建设.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或习俗,相关部门应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社会舆论的监督和导向作用,加大健康宣传力度,特别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锻炼、娱乐健身的过程中自觉抵制社会中的不良习俗的诱惑,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与方式.

2) 教育行政部门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并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评价和督导职能.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增加学校体育场所与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全面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真正解放出来,在尊重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身体锻炼的意识与兴趣.

3)家长应加强体育意识,树立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的健康观.家长应重视孩子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培养,转变“重智轻体”的错误观念,并通过报刊杂志、广播讲座、多媒体等途径学习营养膳食、卫生保健以及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健康常识.从家庭的角度调整饮食结构,打造营养平衡的膳食来促进青少年学生养成合理的日常饮食习惯,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孩子日常充足的睡眠.同时,加强对孩子体育意识的培养,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还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与空间,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或健身活动,从小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4) 青少年自身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树立科学的体育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青少年应在日常生活中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在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养成持之以恒的终身体育思想,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促进自身体质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2-29(1).

[2]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content_6148322.htm,2007-05-24 .

[3]张冬梅,王美红,葛冰.2013年四平市青少年体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4,36(2):75-79.

[4]教体艺.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EB/OL]. http://baike.so.com/doc/3415441.html,2010-02-26.

[5]群体司.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2052709.html,2011-09-02.

[6]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EB/OL]. http://edu.kunming.cn/index/content/2010-04/13/content_2125395.htm,2010-04-13.

猜你喜欢
四平市身体素质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四平市女性体育人口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四平市城市化与住房市场发展问题探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