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2014-04-09 05:31唐金权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教师

唐金权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广东 广州 510520)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肩负党和国家的希望,必须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职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面对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大学生只有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大学学习相对于中学学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环境的变迁,学习要求的提高,使大学生的学习具有如下的状况和特点:

1.学习的专业性与研究性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始终面临从基础理论学习到专业理论学习、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进入大学,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前沿知识需要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需要提升。大学学习的专业性较为明确,即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需要而学习。大学专业的划分也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地联系。大学学习的研究性体现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学习内容的深度上,大学教师不仅要讲授专业知识,还要讲授高精尖的理论和最新的科学成就;不仅要介绍学科发展已有的定论,还要介绍学科前沿、存在争论的问题。在学习内容的广度上,要体现出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2.学习的自主性 大学学习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大学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辅修课和选修课。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大学生还可以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法。(2)大学更加重视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都体现着大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3.学习的创新性 大学学习强调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同样重要。那种只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模式必须摒弃。所以,当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普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信息时代,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学术报告、课外实习、社会实践、网络学习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

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中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考上大学。进入大学,一些大学生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新的学习目标尚未建立,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安排能力不强,或是忙于学生会、社团活动和社会兼职,或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淘宝、看球赛和电视剧。有些大学生缺乏长期和近期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目的大多是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和奖学金,以便将来找份好工作。有些大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厌倦逃避学习,出现逃课、迟到早退、上课睡觉、不交作业等行为。

2.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前基本不预习,课后很少去拓展阅读学术著作和阅读书目,而对大学英语、计算机考级,因为和毕业证、学位证等密切相关,学习的主动性才相对高些。一些大学生平时不注重课堂内外知识的积累,学习态度不认真,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不注重知识的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考试依靠“临时抱佛脚”、开夜车过关。个别大学生出现不学无术、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的问题。一些大学校园学风和考风不正的现象不容忽视。

3.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些大学生普遍延用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高难度、大信息量的知识,造成了学习的效率低、效果差。一些大学生在课程预习、听课、作业、师生交流、复习及考试等方面均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综合概括的能力,不能适应大学课堂边听、边记、边思考的方式,不能完全接受、领会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大学生学习问题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调查及分析,整理出以下主要因素:

1.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1)大学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大学课程信息量大,课时数少;大学教师讲课不拘泥于教材,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与中学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别。这样,一些采用中学学习模式的大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产生了对大学学习不适应的问题。(2)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刚进入大学,大学生学习热情还未消退,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期望实现诸多人生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发现现实的大学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在社会上充分地发挥。因此,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由于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大学生学习问题堆积起来,有的学生对化解学习压力感到茫然,产生厌学、逃课等现象,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大学生大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对社会发展有贡献的人,大都能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也愿意回报社会。但是,有些大学生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选择,没有真正意识到所学专业的真正价值和实际意义,或是认为所学专业不是热门专业而产生自卑感,于是在学习上出现不求甚解、不愿对所学专业作深入研究等问题。

2.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及期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在一个认为学习有用的家庭里,父母仍然经常询问和了解学生的学习,会加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而一个坚持“学习无用论”的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只希望其快点毕业,找一份工作,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使之形成消极的学习心理。

3.学校的因素 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视还不够,大学生的学习状况面临着严重考验,社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表示了担忧。

4.部分教师的因素 教师的人格魅力、知识经验、为人处事等,能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教学艺术是必要的。如果教师上课时仪表大方、精神饱满、言行得体,课堂气氛宽松活泼,大学生就会心情愉快、精力集中地学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低,教学内容枯燥难懂,一堂课只会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递,学习难点和重点不突出,体现学生参与交流能力的提问和讨论等太少。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丧失学习激情,产生厌学情绪。

另外,教师不仅要在课后对学生学业进行指导和帮助,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尽到既教书又育人的责任,认为自己的职责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疑难问题和人生理想等方面不太关注,没有很好地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而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则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一些专业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于一些大学生旷课、迟到早退、作业抄袭等不良行为听之任之。

5.社会的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的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功利意识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另外,全社会范围内尚未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良好氛围,大学校园里学术浮躁和大学理想的丢失、文化发展的落后、精神的正能量不足等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况。高校毕业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中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些情况使许多在校大学生为毕业后的前途担忧,导致他们怀疑大学学习的效益,认为就是学习好也难以在未来的就业中一帆风顺,从而产生“读书无用论”和厌学情绪。[1]

三、改善大学生学习问题的策略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今天,学习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和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大学生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系统掌握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广泛学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历史、法律等其他方面知识。高校担负着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任,要对大学生加强“学习教育”,改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学习能力 大学生如果不重视学习,就无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就会丧失参与社会激烈竞争的资格和能力。因此,大学生应以对自己、家庭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勤奋学习,要养成不怕吃苦、用功读书的精神,使自己的思想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鼓励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明确学习目标,摒弃自私狭隘的目标,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目标,努力消除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的影响。要教育大学生把学习改造世界的本领和完善自己的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教育大学生把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关注国家的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不合理现象,端正学习态度。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近些年,高校着力推动教学改革,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不但要求知,更要求法;不但要学好,更要好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2.引导大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网络和其他学习资源 学习方法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能在学习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要在学习中把握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考试等几个主要环节,不断理解和思考,这样得到的知识和能力才是扎实的。大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学习规划,实现自我学习方法的变革;用研究性学习去改造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学术性和趣味性。[2]大学生还要处理好学习和思考的关系,避免重学习而轻思考、重思考而轻学习的片面做法,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学以致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环境下,合理利用网络是提高大学生学习绩效的有效途径。由于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容易背离学习主题,高校要重视引导大学生合理地利用有利的网络学习资源,摒弃无效资源;引导大学生掌握信息整合技能,学会搜索和筛选网络信息的方法,以拓展大学生的学习空间。[3]高校的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于教室,还要让大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学会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利用文字、音像及多媒体资源,同时精心整合各种资源,包括校园网、图书馆、语音室、实验室等教学和服务设施,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

3.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应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与投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负责态度和期望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当大学生感知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就会对学习更有兴趣,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注重与大学生沟通、表达对大学生的期望的教师,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应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要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意把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及时贯穿到教学中,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学术前沿;另一方面,应丰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通过动画模拟、现场演示、录像教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复杂变为具体生动,引导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4.加强学风建设 树立良好学风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必须通过对大学生的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使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升他们的竞争力。(1)要从整治学术急功近利入手,治理逃课、作弊等顽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在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度、补考重修制度、学习评价制度等方面形成人性化管理,更多地考虑实际问题,建立良性的运作机制。[4]同时,高校要改变教学课程,尽量增加大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单向式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法,构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5.创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在全社会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思潮的冲击,以便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社会各界应该努力采取各项措施减轻不良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影响,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义务与责任观念,防止学习目的功利化。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切实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要逐步树立平等合理的就业机制,建立唯才是用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用人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高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调节学习心理,减轻由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结 语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学习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必须采取各项有力措施解决好大学生的学习问题。大学生只有真正领悟学习的价值,端正学习目的,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1]罗明东,何 元.建立大学生学习管理制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1).

[2]韩建全.学习自主性养成与课堂教学模式关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3]李斌琴.试论规范理论和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J].现代大学教育,2004,(1).

[4]陈学军.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教师
“留白”是个大学问
最美教师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