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革命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研究

2014-04-09 07:09白志华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三制参议员边区

白志华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2014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界掀起了对邓小平研究的热潮。谈起邓小平,我们就会想起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做出的贡献。笔者也开始关注相关信息,通过仔细查找和阅读文献,总结出一些学者在研究“三三制”时多以陕甘宁边区为样本,或探讨邓小平和“三三制”两者的关系等等,如季相林指出“邓小平不仅为三三制政权建设增添了理论光辉,而且是三三制政权的主要实践者”[1]。还有的学者谈论“三三制”和中特理论中的政权思想关系[2]12。没有专门就如何贯彻落实“三三制”政策建设的研究。因此,笔者以邓小平常驻的太行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展开对“三三制”政权建设的研究。

一、初步了解“三三制”

“三三制”最早是1940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写的对党内的一个指示中提出的。“指示”第四条规定:“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3]742为了进一步阐释“三三制”的含义,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强调:“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应该是: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3]750从含义上看,基本排除了顽固派和大资产阶级等成分。

关于“三三制”政策出台的原因,黄会奇在《“三三制”的实施及其完善》中提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实现统一战线,二是国内外形势的原因[4]。郭德宏提出是为了反对在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实行更广泛的民主政治,建立一个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加广泛的政权,以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5]。代表北方局的邓小平直接指出“三三制”政权的实质就是民主,“既能合乎统一战线原则,团结大多数以与日寇、汉奸、亲日派、反动派进行斗争,又能保证由共产党员与进步势力结合起来的优势”[6]8。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分析,一方面适用于各地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方面促进了政权形式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将来国家的政权形式积累经验。

二、 “三三制”在太行根据地的贯彻实践

1.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到太行时,由于共产党在山西与阎锡山建立了特殊的统一战线,因此晋东南地区根据地内的抗日政权属国民党领导。在冀西,杨秀峰以隶属于国民党的冀西民训处的名义建立抗日政府。尽管冀西、晋东南的实质领导权由共产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掌握,但是名义上共产党还不是完全的执政党。为了统一根据地内的政权领导,邓小平在北方局高干会上提出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冀太联办的建议,在1940年8月冀太联办正式建立了,使晋东南、冀西、冀南、豫北的抗日政权统一归共产党领导。1941年3月,根据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要求,在大规模开展村政大选运动的同时,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委托,邓小平向冀太联办第二次行政会议提出正式成立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简称临参会),并按照“三三制”的原则,选举临参会参议员,成立边区政府的建议。会议接受了邓小平的建议,决定成立晋察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筹备委员会,负责进行选举临参会的参议员,并召集临参会第一次会议的工作。在他的主持下,北方局提出对晋冀鲁豫边区目前建设的15项主张,并在7月召开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邓小平被选为参议员并驻会。临时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以15项主张为基础,边区政府制定了施政纲领[7]168。

2.统一认识,加强工作。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提到,实行“三三制”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3]742。政权如何体现党的领导呢?共产党员在民意机关和行政机关中占三分之一并不意味着共产党放弃领导,也并没有削弱党的领导。毛泽东曾指出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这不仅激励所有党员要求上进,也为非党员阶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三三制”重要的环节在于选举工作中,因此各地的共产党组织加强领导,进行了大量工作,确保其政策的贯彻执行。在黎城县,在召开各界代表会选举边区参议员时,为了贯彻“三三制”政策,中共黎城县委提出的候选人就是非党爱国人士谢好礼,但一部分党员代表不理解,坚持要选一位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县委书记于一川亲自在会上讲话,并在党员代表中做说服工作,最终统一了认识,谢好礼当选为边区参议员[8]25。争取非党爱国人士,也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对于将来与顽固派作斗争是有利的因素。

3.稳步推进,深入人心。坚持在县级和村级稳步推进“三三制”,派选工作指导员亲临指导。在边区政府成立之前,推选边区临参会参议员的过程中,太行区的县级政权即按照“三三制”的原则逐步进行了调整,临参会筹委会特意选派15名县级推选的工作指导员,亲赴太行山区,这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检查各县推选参议员是否符合“三三制”原则,一方面是帮助各县按照“三三制”原则调整县政府机构,从中吸收一批积极抗日的各阶层爱国人士和开明士绅参加政权工作。通过参议员的选举和县政权的调整,“三三制”政策深入人心,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促进。边区政府成立之际,正值村选大规模展开之时,边区参议员返回各县后,以亲身的经历宣传民主政治和“三三制”政策的好处,介绍临参会上发扬民主、自由讨论的情况,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加村选运动。这样,上下结合,互相促进,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实施和“三三制”政策的落实[8]27-28。

4.实事求是,认真执行。太行革命根据地推行平等选举制度,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冀太联办成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施政纲领。如《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施政纲领》第九条中规定:彻底实现民主政治,建立廉洁政府,实现普遍平等直接不记名之选举制,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吸收一切抗日人民参加政府工作[9]。这从书面上表述了建设廉洁政府,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也期盼一切抗日力量的加入。实现民主选举,虽然没有从明文中规定共产党人不能超过三分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共产党人模范地执行“三三制”政策,一旦超过三分之一时,即申请退出。《解放日报》(1941年11月21日)曾报道“第二届边区参议会常驻议员候选名单五十一人,因共产党员人数多,王世泰、肖劲光等六位同志即主动要求退出,政府委员候选人三十九人,共产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谢觉哉,王维舟、马锡五、马文瑞等十二位同志申请退出。选举边区政府因共产党员在十八位委员中多占了一名,徐特立自动要求退出了。”毛泽东指出“这种人数的大体上的规定是必要的,否则就不能保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这种人员分配的政策是我们党的真实政策,必须认真执行,不能敷衍塞责”[3]751。

三、“三三制”实践后的经验总结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个新政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统一的认识。通过太行革命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的过程,从中会得出值得借鉴的一面,同时也会看到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为将来政策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推动了太行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42年9月30日,在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二次大会太行太岳区会议上,王乃堂、李之乾提到实行“三三制”有利的方面在于能够让各党各阶级发表意见,同时能兼顾各党派各阶层的利益,实现党派、阶层之间的相互谅解与相互统一,在其他一党专政的议会上是没有的[10]311。另一方面,由于邓小平十分强调党政分开,由他领导下的太行分局从不干涉边区政府的具体事务,该属于政府办的事,党委决不插手,更不包办。这为将来的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因为邓小平等人的出色工作,认真贯彻“三三制”原则,使晋察冀边区政府成为模范边区政府[1]。

2.“三三制”贯彻实施中发现的问题。首先,曲解政策,执行缺乏监督。1940年9月25日,彭德怀在北方局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关于根据地政权及农村统一战线问题》)强调指出,历史经验证明,哪一个地区“三三制”实现的比较好些,根据地也就比较巩固些。晋察冀边区是最好例子,但在该区内亦有程度上的差别。他谈了根据地“三三制”政权建设中的三个问题:“一是‘左’的错误是包办,企图造成清一色的政权,这种偏向在华北目前是主要的。二是右的错误是曲解‘三三制’原则,把反共反民主反改善人民生活的豪绅,一齐吸收到政权机关中来。三是犯以上的‘左’和右的错误,取消‘三三制’政权,也就是取消阶级联合平等民主的政权”[8]98。这不仅发生于太行革命根据地,其他根据地也有类似的问题。

其次,宣传走形,兼顾不够全面。在民主制度方面,一部分地区已建立了村政委员会,特别是接受并执行了“三三制”以后,一年来晋冀鲁豫的政权形式与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动,在一切具体工作中更多地体现了民主的精神。但是对敌占区同胞及少数民族的照顾与团结还不够。对“三三制”的执行,有的仅在追求数目字,而没有从研究各阶层的要求上团结各阶级[11]。在冀西村选举上,出现了宣传方面的问题,忽视了拟定统一的宣传纲领及重要的民主原则问题的通俗解释材料,以作为各级干部的宣传上的根据。工作人员天天读“三三制”,于是各种各样的解释都应运而生了,如内邱某些群众,把“三三制”解释成为:抗日者占三分之一,不积极抗日者占三分之一,不抗日者占三分之一等[11]。

3.“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启示。政权建设仍需考虑全面,形成统一有效的制度保障。《新华日报》(1941年1月11日)曾发表社论:“必须严格实行政权组织中的‘三三制’原则,不仅在民意机关中应该如此,即在行政机关也是一样,不仅上级政权机关中应该如此,即在下级政权机关中也是一样。其次,必须实行直接的、平等的普遍民选。再次,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最后,划小行政区域,建立单独的行政村组织”[12]。

坚持和落实群众路线,接受人民群众监督。邓小平说民主政治“能够使我们从群众的表现中去检验我党的政策是否正确,是否为群众所了解所拥护;它能够使我们对事物感觉灵敏,随时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它能在民主政治斗争中提高党员的斗争能力,使党更加接近群众,锻炼党使党成为群众的党。”[6]11另一方面“真正的领导,是被领导的人乐于接受领导,只有不依靠权力,不依靠多数,而依靠正确的政策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艰苦工作,以争取别人的拥护,才是真正的领导。”[13]

【参考文献】

[1]季相林.邓小平与三三制政权建设[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

[2]龙敏贤,官本滔.邓小平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黄会奇.“三三制”的实施及其完善[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

[5]郭德宏.建立包容性更强、代表性更广泛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J].理论前沿,2005(20).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田酉如.邓小平与太行根据地研究述评[M].//龙平平.邓小平研究述评: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四:政权建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1990.

[9]新华日报[N]:1940-10-05.

[10]晋察鲁豫边区史料选编:第2辑[M].太原:山西大学出版社,1980

[11]新华日报:华北版[N].1941-07-21.

[12]新华日报:华北版[N].1941-07-11.

[13]任学岭.浅谈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1).

猜你喜欢
三三制参议员边区
“三三制”政权下陕甘宁边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民意的互动博弈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小巫见大巫
构建“三三制”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节约规范使用
“三三制”解读商业模式
33
小巫见大巫
小巫见大巫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