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2014-04-10 06:50杨俊威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评价者大学体系

杨俊威

教学评价指的是利用大量的可行评价技术以及评价手段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量的行为,其目的是了解教学期望值与教学的具体状况间的差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教学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功能是既评价体育老师的教学效果,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中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有效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要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合理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学方式的改善与调节、教学模式的优化、教学效能的发挥以及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评价模式单一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指导教学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将课堂作为中心、将老师作为中心、将教材作为中心,将传授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课堂程序十分死板,有其固定的步骤——感知、认知、理解、巩固[1]。课堂教学评价则还是以统一的考试模式作为唯一评价方式。造成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象,将评价作为了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整个体育教学就是为评价而服务,导致评价的目标十分单一。

(二)评价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受到“技术技能”观念影响,强调的是技术技能和体能方面的评价,弱化了对学生成绩提升程度以及学习态度等动态的积极因素进行评价[2]。就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来看,评价的方法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达到的体育水平和能力,其优点就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3]。当然,就缺乏对学生的动态评价了,所谓动态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发展状态、学习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的评价,其优势在于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相对来说,这方面的动态评价十分缺乏。这样的评价体系也造成了过于偏向于终结性的评价,其主要功能则是对教学水平进行检测,也是对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了解。这样的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与思维等的发展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导致了评价不科学,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就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来看,基本上都是采取定量的方式进行,以大纲规定的标准为基础,使用测量方式,采集学生的相关数据去评价教学效果,最后以一个百分制的分数给出评价结果,整个评价过程没有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能力与技能的进步程度等因素,评价内容十分片面,缺乏动态评价体系。

(三)评价指标粗糙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仅仅反映的是老师针对学生的评价,并没有涉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评。造成了师生间缺少交流,进而使老师不能及时地将教学中存在问题发现,使小问题可能成为大问题,也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的能力。

(四)忽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

在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着一个较大问题,评价对象单一,忽视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采用完全一样的标准实施评价,显然,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那些本身身体素质很差或者是先天就有残疾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也无法达标的,这将大大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势必会影响他们今后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与时俱进更新大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来说,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适应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已成为智力资源中的重要方面,其发展必须放眼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以及未来基础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以及科学价值观的新型人才服务。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合理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这样的评价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措施就是:首先必须高度关注所有学生,从而促进所有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其次是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倡导探究、合作且主动地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主体取向

评价体育课堂教学其实就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共同进行多元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评价进行过程中,评价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评价者,还有被评价者,不能将被评价者作为客体。所以,评价过程必须强调所有相关人员的交互驱动,另外还要强调整个评价能够协商、民主和交往,整个评价过程还强调对质的评价,从而体现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时代气息。另外,还要在评价过程中加强学生自评与互评的力度,还要使各个评价主体间能够得到有效地平衡。当然,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而使评价出现某些偏差,这就需要各个评价主体共同对最后的评分进行修正。

(三)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在观念上并没有否认具有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的功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则基本上都是服务于甄别和选拔,导致教学评价背离了促进老师提高、学生健康发展以及课堂教学改进的初衷。因此,笔者认为合理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具有甄别、选拔、检查等功能外,还必须具有下面几项功能。

第一,反馈调节功能。在评价结束后,能够把评价结果以具有建设性的、恰当的、科学的方式向被评价者进行反馈,使其能够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解析自身,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使学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发展。

第二,展示激励功能。对评价者而言,可以将评价作为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绩以及努力程度,以此去激励自己去更加地努力,从而帮助自己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个性和人格心理。

第三,反思总结功能。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能够被作为评价主体,有利于学生内在动机的充分调动,更能促进学生对前期行为进行深入地反思和总结,对未来进行更好地改进,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反思和总结的良好习惯。

第四,积极导向功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导向也是课程教学评价的功能之一。

因此,合理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地促进学生发展、催化老师进一步发展。

(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开放性

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其实质就是师生间、学生间以及学生与所有的教学介质 (包括教具、多媒体、教材等等)间进行的适宜、丰富、多向的信息联系以及交流与反馈[4]。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创造性,造成了体育课程教学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测的现象。因此,试图使用一个具体的、刚性的、划一的、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框定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不合适的,评价结果当然也是不客观的。所以,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利于老师在评价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评价标准。

在评价体系中有机结合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心理评价与行为评价。量化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也具有部分优点,但是,它又会将丰富多彩的、富有趣味的体育课程教学格式化和简单化。其结果往往则是丢失了体育课堂教学中最有意义、最根本、最本质的内容。而质性评价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则强调的是评价丰富多彩的、富有趣味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其中的真实而完整的表现,如学生的参与程度、原有基础、个体差异、提高程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认知层面,还评价学生的行为层面。

因此,以发展观的理念去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必须要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进行有机结合,使质性评价有趋势性和数量化的参考依据,而最终呈现在被评价者面前是等级评定形式。在实际的评价实践过程当中,首先进行的是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的是量化性的检测,比如对学生的技能、体能等方面的检测,更加还要关注质性化的评价,比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也是难点。其次,是进行心理评价和行为评价。体育教学评价过程是复杂的判断过程,不仅有外在的、直观的、具体的一面,还具有内在的、间接的、抽象的一面。试图利用某个或某些指标,就很难客观评价学生的行为状况和学生的心理状况。

结 语

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整个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功能是既评价体育老师的教学效果,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有效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就必须明确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合理的、科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助于改善与调节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效能及提高教学质量。

[1]商发明.课堂教学评价新理念:以学评教 [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期

[2]郜锦强.浅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 [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吴慧华.信息化教学评价原则 [J].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第1期

[4]林宇、周慧.“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评价改革探析 [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评价者大学体系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大学求学的遗憾
考虑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研究
基于评价信息满意度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
学习者为评价者的国际汉语教材评价标准预试研究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