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也是适宜的教法

2014-04-11 18:15李万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松鼠

李万林

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一直是我们许多老师的追求,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考虑如何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外,还要考虑应采用怎样的适宜的教法。在“如何促成学生与文本更为有效的对话”方面,可能方法很多,笔者认为,如果巧妙借助一些修辞手段,会成为一种适宜的教法。因为,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常用方法,能够简化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语言色彩及动感,如果把它转化为一种教学方法,也符合学生思维具有开放性、独创性的特点和“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新《课标》要求的。

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比如学习《幼时记趣》时,让学生以“童年”为本体造比喻句,勾起他们对天真幼稚的往事的回忆;教读《小石潭记》时,让小石潭作为抒情主人公谈自己的遭遇和理想;教学《春》时,要求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组成排比句赞美春天。实践表明,巧用修辞,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板块教学中,可行性很强。

一、巧用比喻,放飞思想之翼

比喻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在教学中可以巧妙地为我所用。如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也能获得初步感受:百草园的生活丰富有趣,相对来说,三味书屋的生活则单调乏味。当然这种感悟还是肤浅的,要想深入探究文本的思想意义,我们还要做好各方面铺垫工作,亦即对文本信息再进行细加工,启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加深理解和体验。于是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分别以“百草园”“三味书屋”为本体,说一个比喻句,并谈谈这样打比方的依据。

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的个性化创意表达也很精彩。关于百草园如:1.百草园就像一本大自然的宝典,带你走进一个趣味无穷的世界,因为里面的一花一草都在诉说着新奇好玩的故事。2.百草园如同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因为它有着自由的空气,充满神秘奇幻的色彩,伴着童年的心,让我们探索自然奥秘。关于三味书屋如:1.三味书屋是使孩子心灵枯竭的沙漠,这里学习的内容晦涩难懂,封建教育让孩子们厌倦。2.三味书屋,一个枯燥乏味的地方,像一只笼子,把一颗颗放飞的童心紧锁,因为它让一个个孩子不能玩不能笑,束缚住身体,束缚住思想。

应该说,这一教学细节的设计,达到了既定目标要求,完成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渡。反思一下,文本只是一个客观存在,有时候包含着特定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较难接受作者当时的思想,如果用接受法移植到学生头脑中很难取得实际课堂效益,而比喻则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至此再来探究作者的思想倾向及作品的批判意义,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二、巧用拟人,打开智慧之门

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在特定情境中赋予它们人的语言、动作、思想等,以其表意丰富,感情色彩鲜明,启发人们去展开想象,从中探寻出人类生活的真谛。

以教读《松鼠》为例。这篇文章是根据法国植物学家、作家布封所著的《松鼠》一文改写而成,是一篇典型的文艺性说明文。课文从总括松鼠特点入手,生动具体地分说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最后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文思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学生能够把握松鼠的特点及充满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喜爱之情,但难以做到形象具体地感受小松鼠的可爱和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

于是,我设计出这样一个活动板块:先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中关于“松鼠生活”的一段影片,然后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以“我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开头,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大家,要能表达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提示:

1.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吃相;

2.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常吃食物;

3.乖巧: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窝址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

课堂上,学生们争相上台表演,有的同学演得惟妙惟肖,不仅有模拟极似的语言,还配上了可爱的动作,很富有感染力。这充分表明,学生不仅认真地读了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真正感受到了松鼠的可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与同学的交流活动中,参与的激情被点燃,感受和体验也是异常深刻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动态生成性的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观照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发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情境活动为抓手,缩短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组织教学的艺术性,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者的组织有序、引导得法,也会使学生由单纯的被告知对象成为实践活动中的直接体验者、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获得的认识和体验自然也是丰富的。

三、巧用排比,激起情感共鸣

以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为例,我突出了这样一个教学细节:以“怀念”或“功绩”为话题,用一组排比句表达出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这一活动板块的设计,是出于以下考虑:首先,排比修辞能表达出丰富醇厚的思想内容,感情充沛,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易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其次,让学生感受诗中的细节描写,品味感人至深的语言,对生成的诗歌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再次,联系一代伟人周总理可歌可泣的一生,体会诗人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主观感情,进一步感悟诗歌虚实相生的意境。

学生们纷纷发言:1.周总理,我们深情地呼唤着你,你可曾听到?把你比作高山,你的伟岸身躯比高山更巍峨高大;把你比作大海,你的胸怀比大海更宽广坦荡;把你比作灯塔,你指引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2.周总理,你是这样地关心你的人民,你又何时曾有一刻想过你自己?农民伯伯土地上闪烁着你辛勤的汗滴,伐木工地篝火旁激荡着你亲切的笑语,海防战士身上感受着你亲手给披的大衣……

交流活动让学生进入了细节创设的艺术情境,凸显出伟人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激情洋溢的表达,也使得学生深入体验了诗歌的感情内涵。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里,课堂不再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诗人的对话,学生与伟人的对话。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对提升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巧用修辞手法,既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集中实现教学目标,又以其形式上的生动活泼,让教师从单纯的理性分析中解脱出来。它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一种适宜的值得探索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松鼠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小松鼠
松鼠
松鼠
松鼠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