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视野下的中国体育休闲发展*

2014-04-14 21:08李志强
关键词:体育文化发展

李志强,刘 青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文化创意视野下的中国体育休闲发展*

李志强,刘 青

(湖南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从文化创意视角分析了体育休闲与文化创意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休闲在该角度下所具备的创造与创新、个性与多样化、融合与渗透等特点,指出了民文化创意对中国体育休闲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有效性价值.

文化创新;体育休闲;有效性价值

文化创意在《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纲要》中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挖掘体育中的文化创意已列为重要目标.随着全方位开放态势的形成,文化优势已逐步取代政策和地缘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潜在支柱产业.文化视野下的体育休闲在中国经济不断繁荣和休闲时间持续增加的双轮驱动下,已经成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超越传统产业边界的视角,界定和分析体育休闲,才能更好地把握文化创意时代下体育休闲的本质.

1 文化创意与体育休闲

1.1文化创意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文化创意[1]是指“借助于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与创新能力,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凭借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使其具备财富的创造力和创造出就业潜力的这一类行业”.2006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指出文化创意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内容和成果的文化创新为核心价值,以实现或消费知识产权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产业圈”.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秀,虽然其概念在国际上尚未定论,但是其实质已达成共识,即创意是文化与产业联姻的产物.国内某些学者[2]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是集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的一种高度的融合的一种产物,它既扩充了文化产业的内涵,又不是对国外某些创意产业的简单模仿,而是更符合中国国情发展需要的一种新趋势.

1.2体育休闲的概念

是休闲体育还是体育休闲,根据汉语的习惯,2个叠加的词组往往前面的是定语的作用,体育是前者的主体,休闲是后者的主体.从体育与休闲二者的关系来区分,其区别体现在闲暇时间里做什么还是闲暇时间里的体育是什么.从研究视角来看,体育休闲立足于从体育文化的角度研究休闲方式;而休闲体育更多的立足于休闲文化的视角研究体育项目.所以,社会层面体育的文化属性成为体育休闲的关注点,侧重于技术层面体育学科性的研究是休闲体育研究的范围.

马惠娣认为,“休闲体育”是以休闲的心态和方式参与体育活动,“体育休闲”是以体育的方式参与和享受休闲.2种提法的不同点只是一个意指通过体育达到休闲的目的,另一个意指以休闲的心态参与体育的目的[3],二者在内容上互有重叠,研究层面各有偏重.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论是词源学意义上的学科类别不同,还是研究侧重点的各异,在实质上都是致力于满足人们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在寓教于乐中塑造与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品格,促进人的健康和谐发展,人们能诗意地生活.

1.3体育休闲属于文化范畴

体育休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的方式消除身体的疲劳,获得精神的慰籍.换言之,就是指通过形式各异的体育休闲方式,满足人们自身的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以释放压力,实现身心健康.人们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体育需求,而处于的体育创造、体育文化欣赏、体育文化构建的一种行为方式.通过人们普遍的运动行为、思维、感情,营造体育文化气氛,传递体育文化信息,构筑体育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熟.它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为人的精神构建家园.体育休闲还以其特有的精神理想赋予人的经济技术行为以真实的意义,使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使其成为具有矫正、平衡、弥补等功能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

2 文化创意视野下体育休闲的主要特点

2.1创造性与创新性

文化创意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突破,它象征着革新和进步.文化创意对于体育休闲方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不断地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阐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当代体育休闲的价值早已从生存的目的进化到享受和发展的高度上.对人们而言,体育休闲已经从“是否去运动”上升到“如何去运动”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从享受活动的结果到享受活动的整个过程;从活动的简单重复到为自己设计与众不同的方式.因此,从文化创意的角度来看,体育休闲的设计更为关注的是挖掘体育活动的魅力与体育的价值,开发个性化与趣味性强的体育休闲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在体育上的需求,从而修正一些不良行为,逐步让体育休闲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2.2个性化和多样化

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各种行动,甚至对体育休闲方式的选择,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要从文化的特点去追寻和引领人们对实现体育休闲方式从工具合理性转向价值合理性,体现一定文化品位的同时,又有诸多“自我实现”的意味,反过来引出人们对愉快和幸福生活的感悟.

群体层次不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体育休闲的目的也有区别.人们选择体育休闲方式,有的是为了彰显地位身份,有的是关爱血脉亲情、节俭的原则、社会交际的需要.因此,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要满足个性化的需要.如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就有女子练瑜伽或跳肚皮舞,男子打羽毛球或游泳,这些格调高雅的项目,由于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将逐渐成为体育休闲的热点.对弱势群体而言,可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多种选择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休闲广场.

对于已经步入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在初步超越了生存需要的前提下,体育休闲方式的需要达到完善自身发展与享受生活的阶段.在内在驱力(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与外在动力(闲暇时间增加、消费小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体育休闲的方式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攀升,促进其日益朝着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方向迈进.

2.3融合性和渗透性

首先,体育休闲作为一种文化,它的价值不应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这一基础性功能,而应该将它的“内在”价值,即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身心的娱乐扩展到了人类的精神领域.从文化创意的角度来说,当代体育休闲的价值应体现人们通过休闲体育来感悟文化价值对人类精神上的慰藉,将人类带回美丽的精神家园.[4]

其次,尽管体育休闲属于自主性很强的社会行为,但体育休闲方式在演进的历程中,其文化特性更为主要地体现为特定社会时期民族性的发展与演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形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在交融的过程中,“共时性的横向体育文化联系远远超过了历史性的纵向文化制约,同一时代中西方时尚体育文化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这是在以往任何时代不曾出现过的”.[5]外来体育文化极大地影响体育休闲方式,例如,美国流行体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NBA已成为中国青少年向往和热衷的体育休闲方式之一;相较于中国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与简单易学特征的跆拳道、空手道与剑道等外来武技项目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捧;打高尔夫球则被认为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中国青年人对于西方文化中冒险精神的体验则是从漂流、蹦极、攀岩等极限运动开始的.以“动”为主的西方文化必将与“静态”为主旋律的东方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最后,诸多外来体育休闲方式即西方体育休闲方式扩张、各国体育休闲方式之间的差异性与可替代性的冲击下,本国传统体育休闲方式在发扬光大与同化的抉择中,在吸纳外来体育休闲方式时代因子的前提下,应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3 文化创意引导下中国体育休闲的发展

文化创意与体育休闲存在着密切而深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一方面,文化创意以其强大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激发体育休闲的魅力与活力,并直接构成体育休闲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在体育休闲层面展开的走向更趋突出,体育休闲将为文化创意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平台,表现在4个方面.

3.1文化创意是体育休闲发展的重要奠基力

文化创新内在的自我超越性,是体育休闲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内在保障.随着“基本需求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西方体育休闲方式渗透的严峻挑战与本国传统体育休闲方式的持续发展的双层压力下要求,中国的体育休闲必须在发展中强调“发展的文化尺度和人的文化生活”.文化创意也可以说是保障中国体育休闲方式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战略选择.

文化创意发展大体上有2个方向:一是将文化创意变成产业;二是将传统的产品通过文化创意内涵来加值.因此,体育休闲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文化中的精神、理念以及制度等因素来奠定基础,将蕴含丰富、独特的体育文化形态引进、吸收、加工、升华成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生产力.正如有学者指出,在现代社会,已经找不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不借助文化影响的销售,不体验文化意义的消费.在这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文化创意对中国体育休闲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有效性价值,是体育休闲的重要奠基力.

3.2文化创意是传统体育休闲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在体育休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育产业领域产品功能趋同十分明显,要赋予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行创意开发,凸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体育休闲方式需借助于创意、高新科技,在推广和发展传统体育休闲方面做大胆的创新和突破,为其发展提供一条全新的路径.传统体育休闲要在新时代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推广,就必须在文化创意的视角下实现传统体育休闲方式的求新、求变,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真正实现本土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的对接.从而,推动中国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休闲方式项目走向世界,凸显文化创意在体育休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3.3文化创意是体育休闲产品设计的价值指向

体育休闲是一种体验型的终端,以往仅凭最基本的功能界定体育休闲,这一传统的逻辑思维会影响未来休闲方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由单一功能到注重产品带来的情绪和身体的体验,实现市场开发空间和手段的多样化.例如体育健身业,如果从需求、体验的视角来定义,它就不单单是一个产业.面对的消费者群体不同,其设计的意图就应该有所不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注重的是实用性、场地使用率;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则需要提升环境的质量;对于高端消费者而言,意境、品质就尤为重要.

3.4体育休闲链式发展是文化创意的价值模式

体育休闲产品多样化之后,构建以体育休闲方式为主体以及与之配套的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链状圈,它以服务为主,包括体育休闲用品、体育休闲场地设施、体育旅游等各种附属设施.这不仅能缓解体育休闲设施的紧张局面,满足大众丰富多样的休闲需求,而且能够充分发展和完善体育休闲消费市场.这是中国现阶段体育休闲方式发展的趋势.

作为人类基于自身发展需求选择的体育休闲,是现代社会应对发展的潮流而选择的一种健康的行为与积极生活的方式,人的行为只有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引导下进行才具有生命力和长久性.实施全民体育休闲以提高社会体育的参与率,使体育休闲与每个个体的生活紧密相关,实现体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世界,这是检验体育休闲开展成败的标准之一.因此,从文化的特点,引领人们去选择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方式以实现娱乐终极目标,反过来引出对愉快和幸福生活的感悟.

[1] 冯 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

[2] 张振鹏,王 玲.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发展问题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9(6):564-566.

[3] 马惠娣.关于“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的思考[EB/OL].[2008-03-24].http://www.chineseleisure.org/2008n/080324.htm.

[4] 石振国,田雨普.精神视域中休闲体育的意蕴解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7-29.

[5] 孙 强.论时尚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8(4):74.

(责任编辑 陈炳权)

DevelopmentofLeisureSportsin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CulturalInnovation

LI Zhiqiang,LIU Q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China)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sports and cultural innovation is analyzed.The creativity,individuality,diversity,integratability and permeability of leisure sports in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are explored.It is thus indicated that cultural innovation has effectiv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sports in China,and the effective value can not be ignored.

cultural innovation;leisure sports;effective value

1007-2985(2014)05-0073-03

2013-12-23

湖南省科技厅软件科学计划资助项目(2012FJ6048)

李志强(1975—),男,湖南沅江人,湖南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研究;刘 青(1958-),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研究.

G807.01

A

10.3969/j.issn.1007-2985.2014.05.017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