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2014-04-14 21:08李建锋鲁荣波彭金彰
关键词:吉首办学大学

李建锋,丁 雷,鲁荣波,彭金彰

(1.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教务处,湖南 吉首 416000)

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

李建锋1,2,丁 雷1,鲁荣波1,彭金彰1

(1.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2.吉首大学教务处,湖南 吉首 416000)

吉首大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滞后,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和企业,影响了该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需求为主导,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突出地方性,要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着力培育专业的特色并形成优势,从而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专业特色

吉首大学是地处湘鄂渝黔边区大湘西区域内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由于地处西部地区,办学受到诸多限制.作为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办学,由于受到信息闭塞、区位劣势的限制在专业办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尤其凸显了上述困境.吉首大学加大应用型工科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信息类专业的办学过程中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走出了一条西部地区地方性高校培养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道路.

1 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办学的现状

1.1地域、区位劣势诸限制了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吉首大学处在湘鄂渝黔边四省(市)边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文化以及教育发展滞后,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和企业,学校肩负着该区域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支撑的重要作用.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学校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能力无法完全施展,信息类专业的办学更是步履艰难,与发达地区高校的相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从专业建设的理念,专业建设的内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2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类专业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20世纪40年代第1代计算机的出现拉开了人类信息时代的序幕,伴随着半导体、晶体管技术以及其他新型材料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文字处理、科学计算、计算机辅助技术,到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时代、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等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学科)亟待拓展新的生长点.信息类专业的建设与人类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融入了很多行业的特征,这些情况使得各个行业对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基本的计算机技能操作转至“高”、“精”、“专”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调整已有信息类专业的办学方向,如何在现有专业办学基础上建设新的专业,创办什么样的专业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2)现有专业面临改造.现有的信息类专业狭义的范围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技能,但是仅从事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培养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比如现在的通信、电子、网络技术等等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拓展或延伸的专业方向,这些岗位要求学生不但具有全面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能够懂得编程和开发,还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行业背景和熟练的行业技能.因此如何改造现有的专业,使学生不但具有深厚的计算机专业功底,同时又是其他某个技术领域的能手是现有计算机专业面临的问题.

(3)专业特色亟待凸显.目前国内各个高校招生规模萎缩的问题已经凸显,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这对于各个高校的信息类专业的办学也带来很大的影响.信息类专业的办学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就失去了专业办学的意义,因此如何凸显专业的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是当前信息类专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2 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中提出了“创新”、“质量”等工作要求[1],如何提升信息类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办学竞争力,结合根据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情.

2.1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建设思路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信息类专业是全国各个大学、学院以及高职院校建设的热门专业,应该怎样设置专业?建设什么类型的信息类专业?怎样彰显专业的特色?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信息类专业适应性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应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具有品质高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2优化结构,围绕地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信息类专业的建设首先要解决遴选哪些专业点进行建设的问题.作为地处西部的地方性高校,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的建设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同时也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以及这一地区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拓展专业(学科)新的生长点.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的建设着重考虑了以下四个因素:一是对于已有的信息类专业,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已经建设的专业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进行相应的改造;二是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类专业的办学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去发展;三是加强学科与专业的联系,结合其他学科方向衍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开办以其他学科技术为应用方向的新专业.四是开办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类人才需求的专业予以建设.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1993年当计算机在西部地区尚处于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停留在办公应用、硬件维护的阶段,学校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科专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区域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在1998年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同时设立了计算机教育的本科专业方向;在1997年设立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发展与应用,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分别设置了通信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随着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文件的发布,国家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序幕,学校应势而上申办了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同时,为了更好的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加快学校信息类专业的发展进程,吉首大学专门成立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涵盖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等5个专业.

2.3特色引领,以特色专业带动信息类专业群的建设

特色是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截止到2013年为止,我国高等本科院校的总数接近2 000所,在这些高校中90%都建立了与信息类相关的专业,如何在民族地区加强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优势和竞争力,扬长避短,彰显专业的办学实力是这一类高校亟待破解的难题.面临数量众多的信息类专业,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建设者深刻的明白专业的办学要结合自己的特点,错位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经过充分的调研提出了以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彰显专业办学特色,以特色、品牌专业的建设推动整个信息类专业发展的建设思路.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地方经济、人才培养的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两个专业成为武陵山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软件工程成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专业.通过上述特色专业和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树立了专业建设的标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田,在这些专业的建设中我们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入新的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尝试,将成熟的改革成果用于其他专业的建设中.

2.4紧跟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不同层次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应该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在注重理论的同时强化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特点,学院五个专业学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前一年半按信息大类培养,增设了学科竞赛专题讲座,增大课程设计比重,进一步注重强化基础、增加学生自主选择.构建以通识教育基础(约占总学时的50%~55%)、大类学科基础(约20%~25%)、专业主干(16%~20%)和专业方向(约10%)组成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开了射频技术、语音信号处理等课程,通信工程专业增设了现代通信新技术讲座、射频识别技术等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设了并行计算、XML语言等课程,网络工程专业增设了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网络攻击与防御等课程.

2.5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是信息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主要是从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实践环节管理等方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简称“中财资金”)抓好实验室建设项目,由于学校地处西部实验室建设资金匮乏,学校抓住中央的有利政策,积极申报“中财资金”项目弥补实验室建设资金的不足.在已有项目基础上,近期信息类专业根据建设需要又成功申报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无线通信与信号处理综合实验室以及软件与系统集成综合实验室等3个实验室项目.(2)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目的,与多家实训机构、业界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目前信息类各个专业共建有有13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同时在已经建设的基地中湖南纽瑞孚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于2013年被批准立项为湖南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在学生实践环节:按照“强化基础、提高能力、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了“三层次实验课程结构(基础性、提高性、综合和设计性实验课程)、三层次技能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四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实习环节通过实际项目进学校,学生实践进企业的方式强化实习的效果.通过企业级的真实软件开发项目为案例进行完全的项目开发,通过完整的项目开发促使学员了解开发流程、掌握开发技术、熟悉项目管理、理解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通过进入实习企业使学生逐步积累项目经验,突破用人企业的工作经验的门槛,减低用人企业的培训成本,缩短用人企业的培训周期,提升快速融入企业、适用企业发展的能力.

3 结语

吉首大学作为西部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交通、信息、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滞后等客观因素,严重制约了信息类专业的办学和人才培养的水平.针对这些问题,吉首大学通过明确思路,优化结构,加强信息类专业的建设,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建设,通过地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并实践了西部高校信息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道路.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3-12-26].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19492625-3.htm.

[2] 龙先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09,20(2):16-19.

[3] 鲁荣波,李宗寿,贺宏遵,等.加快计算机硬件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当代教育论坛,2011(2):109-110.

[4] 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

[5] 战德臣,聂兰顺.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3(4):56-60.

[6] 丁 雷,孟凡斌.西部高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3(4):33-34.

(责任编辑 陈炳权)

Pres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theTalentCultivationofInformationMajorofJishouUniversities

LI Jianfeng1,2,DING Lei1,LU Rongbo1,PENG Jinzhang1

(1.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 China;2.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Hunan China)

Being geographically remote,western minority area,without big industries and companies,is relatively backward in economy,culture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pecialty and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minority area,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majors of the universities in this area should be oriented to local economy and requirements,so is the setting of specialty and the design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gram.It’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ability and to achieve the advantage of the specialty,so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jors and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can be enhanced.

information major;talent cultivation;practice teaching;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1007-2985(2014)05-0086-03

2013-12-20

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湘教通[2011]315号,湘教通[2012]401号,湘教通[2013]223号);湖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项目(湘教通[2013]429号);吉首大学计算机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通[2010]58号)

李建锋(1979—),男(土家族),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图形图像处理与高等教育管理等研究.

G643

A

10.3969/j.issn.1007-2985.2014.05.020

猜你喜欢
吉首办学大学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吉首美术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