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原发后肾腺瘤1例

2014-04-15 13:31宗绪章王志平魏志敏
精准医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大者包块腺瘤

宗绪章,王志平,魏志敏

(1 平度市中医院病理科,山东 平度 266700; 2 平度市中医院耳鼻喉科; 3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

后肾腺瘤是发生于肾脏的罕见良性肿瘤,临床或病理形态上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上类似肾母细胞瘤。我院收治后肾腺瘤1例,现报告如下。

病人,女,53岁。查体发现左肾-占位病变,肝脾未触及肿大,莫菲征阴性,双肾区无叩痛。CT示:左侧肾脏实质内低密度影及两处软组织影外突,左肾软组织影强化低于肾实质密度。诊断:左肾占位,考虑肾癌可能性大。病理检查:标本为切除的左肾及部分输尿管,肾大小为11.5cm×8.0cm×5.5cm。于肾中、上极可见两个包块突出于肾表面,大者高于肾表面2cm,呈多结节状;小者表面较光滑。剖开肾实质,包块大者4.2cm×3.5cm×3.0cm大小,切面呈灰红灰白色,质稍软,部分区域出血;小者直径3.0cm,切面呈灰白色,质稍硬。两者边界清楚,相隔0.8cm,均未侵犯肾被膜。镜检:瘤细胞较小,形态一致,细胞核呈卵圆形,染色质细腻,部分细胞有核沟,核仁不明显,细胞质量少,无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小管状排列,部分区域小腺管稀疏,间质水肿或玻璃样变性。两个包块细胞形态相同,大者间质出血、水肿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CK及EMA。病理诊断:(左侧)后肾腺瘤(2个)。

讨论 后肾腺瘤来源于向上皮分化的生后肾组织,又称为成熟的或分化的肾母细胞瘤,是良性肾皮质肿瘤。该瘤体积可以较大,但像本例呈两个原发结节,大小不等,质地、颜色有所差异的后肾腺瘤,实属罕见。后肾腺瘤可发生于儿童和成人,常见于50~60岁年龄组,男女比例为1∶2,临床以腹部或季肋部疼痛或血尿为首发症状,部分病人无起始症状,在查体时发现。病人可伴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肾腺瘤一般3~6cm大小,多灶性发生罕见。大体上包块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切面呈灰褐、黄色,质软或硬韧,常见灶状坏死,部分伴钙化和小囊腔。镜下肿瘤细胞小而形态一致,排列紧密,可见分支状和鹿角状小管结构;部分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细胞浆稀少,淡粉染色,似胚胎细胞;胞核比淋巴细胞略大,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分裂象无或罕见。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表达Vim、CK、EMA。诊断要求结合临床、影像学和病理改变。治疗多采用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目前对后肾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细胞起源仍不确定,需要对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和观察。

猜你喜欢
大者包块腺瘤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闪亮科技人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心系“国之大者”
常怀国之大者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姜兆俊治疗甲状腺腺瘤经验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