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速公路冬季特色景观环境营造策略研究

2014-04-16 03:49孙淼王西
交通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

孙淼 王西

(1.长春市环城公路管理段 长春 130000; 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长春 130000)

吉林省是典型的严寒地区城市,冬季漫长、气候严酷,高速公路到了冬季受到气候影响很大,高速公路内部和外部环境景观基本上没有地域特色可言。吉林省高速公路冬季环境景观设计应该发扬冬季景观的特殊魅力,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冬季地域文化形象。这些都是促使我们加强对吉林省地区高速公路冬季环境景观研究的内在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作为“四化”重要内容,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寒地城市处于高纬度寒冷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每年从11月到次年的3~4月分这些地区都会面临严寒、冰雪、冷风的侵袭,地域气候特征对于高速公路景观环境建设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通过研究可以推进吉林省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冬季景观面貌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沿线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综合发展。

1 高速公路特色景观研究背景及内容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我省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 000km。高速公路不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也是展示地方形象的“主窗口”。吉林省所处的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景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提高高速公路周边环境的特色更是成为城市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作为特定的范畴是由多个子系统形成的立体结构[1]。大气、水体、生物、地形、植物、自然事物组成高速公路路际自然景观;社会结构、意识形态、民俗风情、特定文化等组成人文景观;路面、护栏、横跨天桥、建筑、收费站、园林、雕塑、壁画,以及生产、生活设施、工具等人造物组成人造景观。自然、社会、人造等子系统相互融合即构成高速公路的景观环境系统。它一方面高度集中物质的、智能的、制度的、观念的、审美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人们对景观环境的多种视觉、心理、生态及精神上、文化上的高度需求。这种高速公路景观功能、形式、生态、文化的集合,即为景观设计师所面临的设计对象和环境,它规定了设计创造的本质,也决定了景观环境设计的系统性。

2 吉林省加强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1)通过改造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景观面貌,推进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严寒地区高速公路冬季景观环境沿线的村庄面貌进行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短缺,环境脏、乱、差 的局面,提升村庄景观面貌,使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加快推进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通过整治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高速公路不仅是运输通道,同时也是视觉敏感性很高的“视觉走廊”。高速公路景观如敞开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高速公路景观带给公路使用者的第一印象,对于地区旅游业发展乃至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潜在影响[2]。高速公路景观的合理配置,将有利于提升沿线景区知名度,增强旅游目的地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进而对客源市场的分布、游客逗留时间及旅游线路的选择和组合产生影响,对提升吉林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治理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裸露山体缺口景观问题,减少吉林省水土流失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吉林省高速公路沿线如今仍存在不少废弃石场、遗留边坡,甚至寸草不生的“秃头山”,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沿线景观和生态平衡,与打造高速公路生态路、旅游路和景观路的形象极不相称。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裸露山体缺口景观的整治,可减少水土流失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吉林省维护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通过建设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农业景观生态长廊,带动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对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农业景观环境营造,构建蔬菜、果树、农田、水产、畜牧等农业景观生态长廊,形成丰富的景观带,带动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5)通过营造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环境舒适性,提高吉林省高速公路的道路交通安全性。通过对严寒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环境营造,增进道路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使高速公路与大自然融合,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感和舒适感[3];同时,也可有效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吉林省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3 吉林省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规划目前已经取得相当多的成绩,但景观设计由于多种原因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吉林省高速公路自然景观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寒冷的冬季自然环境恶劣,对植物材料的选择有严格要求。但是,目前吉林省高速公路植物景观的状况是植物品种的选择不合理,品种单一没有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到了冬季感觉到无植物景观可看。北方地区用于高速公路绿化中的彩色叶植物种类相对缺乏,植物季相变化的特点不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北方高速公路的植物景观。究其原因:首先,植物景观的设计者们相关的园林知识匮乏,没有考虑到植物冬季景观的营造问题,只考虑到春、夏、秋三季的变化。其次,忽视了高速公路自身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的特点,植物景观没有形成生态功能稳定的群落。再次,我国寒冷地区植物景观具有典型的景观时效性,短期绿色效应致使有些植物在种植之后很快就枯萎了,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寒冷地区高速公路在建设之初对沿途的山形地貌的自然边界破坏比较严重,山体的覆绿工作没有完成,山石裸漏在外,虽然有的部分山地已经划入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但是整体质量不高,还存在不少低效残次林地。

(2)吉林省高速公路人造景观设置不够合理。具体表现如下:①高速公路沿线安全设施几乎千篇一律,缺少特色。目前高速公路沿线安全设施造型和色彩单一,在长时间冬季寒冷气候的侵蚀下,色彩的鲜艳度不够,极容易造成驾驶者视觉的疲劳。利用高速公路沿线众多的交通安全设施来点缀道路景观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但目前现有的寒冷地区冬季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沿线设施的设计和布设完全简单沿用国家的统一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寒冷地区冬季高速公路的特殊环境要求和运行特点,在设施造型和色彩上没有做一些有效变化来丰富驾驶员和乘客的动态视觉的要求,缺乏景观设计与沿线设施设计的协同性。

②高速公路沿线广告牌杂乱。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美感是一种破坏,这种信息是强加给驾驶者的,在造成视觉污染的同时,也容易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从而带来了安全隐患。

③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建筑风格缺少地域特色。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建筑形态基本是千篇一律的,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造型形态,色彩和材质也比较单一。

④高速公路沿线村落色彩灰暗。在同一区域内,建筑类型众多,风格混乱,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局部距离高速公路较近地区的建筑外墙、围墙未粉刷,砖块裸露在外,部分建筑破败不堪。这些都严重影响到高速公路沿线景观的效果。

⑤高速公路沿线污染企业众多。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布局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未达标排污企业众多,大气污染严重,甚至伴有异味及污水,高速公路沿线自然景观遭受严重破坏。

⑥高速公路沿线边坡植被退化。边坡绿化植被组合简单、生态适应性差,特别是岩石边坡植被种子的选择多以草坪草种为主,品种单一、组合简单,且过多地追求前期景观效果,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从而导致坡面人工植被群落生态稳定性差,人工植被退化迅速。

4 提升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1)充分借助国内外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在高速公路迅猛建设飞速发展之时,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意识到了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环境、景观与视觉质量等问题,逐渐将眼光投放到了高速公路的景观建设上,因为只有将高速公路景观建设不断完善,高速公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高速公路景观建设上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尤其是诸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寒冷地区国家的阶段性发展成果更值得我们学习。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恢复与景观建设的技术逐渐成熟起来,已从上世纪末的“单一种草理论”演变到目前的“乔灌草结合,合理配置”的绿化景观设计理念,从完全依靠人工建植植被演变到现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规划理念[4]。为此,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应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依据“因地制宜,环境优先,自然再生”的原则,坚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与主体工程建设相结合,在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绿化美化方面为高速公路景观建设树立工程建设典范。

(2)建立健全完善吉林省现有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系。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更是发展的理念,逐步完善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人性化的养护管理模式,建成合理管控、有效监控的路政管理体系,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和公路景观既有建设成果,建立节能环保的绿色道路交通快速运输体系,全面形成畅通安全、和谐高效、运转良好的交通设施网络。

(3)提升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科技的有效应用将为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一方面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方式转变,发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切实保障高速公路景观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突出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加快实施高速公路景观养护技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重点解决交通建设、养护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全面提升交通科技含量,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增强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文化内涵。高速公路是公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建设之初就应在路线选择、景观设计、沿线设施、工程管理、美化绿化等方面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重要意义。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中应重视文化价值的体现、历史遗迹的保护、自然风景的欣赏和路域景观的娱乐休憩功能,还要考虑高速公路使用者、沿线居民的视觉感受,这突出表现在植被设计、色彩搭配、群落组成、野生花卉的使用、公路构造物的美学处理等。

(5)加快吉林省高水平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国高速公路植物景观建设中植被建植与恢复的新技术不断涌现,大力推动了高速公路绿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对吉林省而言,应加强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发展。高素质人才是提升吉林省高速公路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我省目前专业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高速公路景观建设和运营管理企业要充分利用吉林省科技教育体系的优势,主动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1] 程 岗,王 希,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

[2] 何雄君,何 佳.桥梁夜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交通科技,2013(1):55-56.

[3] 汪 甜,刘胜祥.景观生态评价在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以攀枝花高速公路为例[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09.

[4] 朱小刚.高速公路视觉空间研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

[5] 汤举红.高速公路的人性化景观设计[J].科技信息,2009(9).

[6] 孙 捷,毛国卫,李德超.高等级公路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趋势[J].安徽建筑,2003(4).

猜你喜欢
吉林省高速公路景观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景观别墅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